生活污泥和河湖底泥混合制砖方法

发布时间:2018-11-26 15:32:44

  申请日2009.06.25

  公开(公告)日2009.12.30

  IPC分类号B28C1/16; C02F11/14; C02F11/12; B28C7/0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砖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生活污泥和河湖底泥混合制砖方法。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生活污泥和河湖底泥混合制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生活污泥处理处置:污水处理厂的液态污泥,经絮凝脱水、压滤制成的泥饼;b.河湖底泥处理处置:运用河湖底泥的泥水分离工艺,将河湖中含泥率10~15%的泥浆水输送到预设的干化池内,形成沉淀底泥;沉淀底泥再经3~4个月干化后达到60~70%的含泥率,成为制砖的河湖干化底泥;c.混合料配制:将泥饼、炉渣、河湖干化底泥按质量比进行配制,测定炉渣含水率达到15~25%,用于制砖坯;配制时,每两份炉渣中加入泥饼的量为1~3质量份,加入河湖干化底泥的量为5~7质量份。本发明可以便更好地处理生活污泥,改善环境。

  权利要求书

  1、生活污泥和河湖底泥混合制砖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生活污泥处理:污水处理厂的液态污泥,经絮凝脱水、压滤制成泥饼;

  b、河湖底泥处理:运用河、湖底泥的泥水分离工艺,将河湖中含泥率10~15% 的泥浆水输送到预设的干化池内;在输送过程中,所述泥浆水经河湖底泥的泥 水分离工艺处理后,形成沉淀底泥;沉淀底泥再经3~4个月干化后达到60~70% 的含泥率,成为制砖的河湖干化底泥;

  c、混合料配制:将泥饼、炉渣及河湖干化底泥均折算成含水率为0%后按 质量比进行配制,其中炉渣粒径不得大于3mm,混合后陈化1~2星期,测定混 合料含水率达到15~25%,用于制砖坯;配制时,每两份炉渣中加入泥饼的量为 1~3质量份,加入河湖干化底泥的量为5~7质量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生活污泥和河湖底泥混合制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河湖底泥的泥水分离工艺如下:

  (1)、混凝剂的配置:在干净水体中加入Fecl3,并搅拌均匀,控制Fecl3 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40%,备用;

  (2)、絮凝剂的配置:在干净水体中加入聚丙烯酰胺,并搅拌均匀,控制 聚丙烯酰胺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1~0.2%备用;

  (3)、泥浆水导入:利用绞吸式挖泥船或泥浆泵水力冲挖机组将河、湖底 淤泥稀释为10~20%含泥率的泥浆水,然后泵入泥浆水管道;

  (4)、混凝:步骤(3)的泥浆水管道出口端连接第一混合器的进口端,步 骤(1)配置好的混凝剂通过混凝剂流入管道接入第一混合器,第一混合器的出 口端连接混凝管道进口端,泥浆水流经第一混合器所用时间为3~5秒,泥浆水 流经混凝管道所用时间为20~50秒,控制每吨泥浆水的混凝剂溶液用量为 0.4~1.5Kg;

  (5)、絮凝:步骤(4)的混凝管道出口端连接第二混合器的进口端,步 骤(2)配置好的絮凝剂通过絮凝剂流入管道接入第二混合器,所述第二混合器 的出口端连接絮凝管道进口端,泥浆水流经絮凝管道所用时间为10~40秒,控 制每吨泥浆水的絮凝剂溶液用量为5~25Kg。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生活污泥和河湖底泥混合制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泥浆水管道、混凝管道与絮凝管道的管径相同。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生活污泥和河湖底泥混合制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泥浆水在泥浆水管道内的流速为1.5~3米/秒。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生活污泥和河湖底泥混合制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一混合器为横置的管状体,泥浆水管道的管径与第一混合器的混合区内径 之比为1∶1.5~1∶3.5;所述第二混合器亦为横置的管状体,混凝管道的管径与第二 混合器的混合区内径之比为1∶1.5~1∶3.5。

  说明书

  生活污泥和河湖底泥混合制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砖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生活污泥和河湖底泥混合制砖 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制砖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粘土,严重侵占了耕地。为了保护耕地政 府已颁发了有关政策,加大力度“禁实限粘”,再利用粘土制砖既不现实又无可能。 同时,随着城市和集镇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生活垃圾、污水已 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居住环境。目前,政府已花大力气建立城镇居民生活垃圾和 污水收集网,将垃圾和污水集中治理,这相对的解决了环境污染。但是大型污 水处理的生活污泥的处置,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完善的地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生活污泥和河湖底泥混合制砖方法,以便更好 地处理生活污泥,改善环境。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生活污泥和河湖底泥混合制砖方法包括 如下步骤:

  a、生活污泥处理处置:污水处理厂的液态污泥,经絮凝脱水、压滤制成的 泥饼;

  b、河湖底泥处理处置:运用河湖底泥的泥水分离工艺,将河湖中含泥率 10~15%的泥浆水输送到预设的干化池内;在输送过程中,所述泥浆水经河湖底 泥的泥水分离工艺处理后,形成沉淀底泥;沉淀底泥再经3~4个月干化后达到 60~70%的含泥率,成为制砖的河湖干化底泥;

  c、混合料配制:将泥饼、炉渣、河湖干化底泥按质量比进行配制,其中炉 渣粒径不得大于3mm,混合后陈化1~2星期,测定混合料含水率达到15~25%, 用于制砖坯;配制时,每两份炉渣中加入泥饼的量为1~3质量份,加入河湖干 化底泥的量为5~7质量份。

  所述河湖底泥的泥水分离工艺如下:

  (1)、混凝剂的配置:在干净水体中加入Fecl3(即JZI),并搅拌均匀,控 制Fecl3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40%,备用;

  (2)、絮凝剂的配置:在干净水体中加入聚丙烯酰胺(即JZO),英文名称 Polyscrylamide,并搅拌均匀,控制聚丙烯酰胺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1~0.2%备 用;

  (3)、泥浆水导入:利用绞吸式挖泥船或泥浆泵水力冲挖机组将河、湖底 淤泥稀释为10~20%含泥率的泥浆水,然后泵入泥浆水管道;

  (4)、混凝:步骤(3)的泥浆水管道出口端连接第一混合器的进口端,步 骤(1)配置好的混凝剂通过混凝剂流入管道接入第一混合器,第一混合器的出 口端连接混凝管道进口端,泥浆水流经第一混合器所用时间为3~5秒,泥浆水 流经混凝管道所用时间为20~50秒,控制每吨泥浆水的混凝剂溶液用量为 0.4~1.5Kg;

  (5)、絮凝:步骤(4)的混凝管道出口端连接第二混合器的进口端,步 骤(2)配置好的絮凝剂通过絮凝剂流入管道接入第二混合器,所述第二混合器 的出口端连接絮凝管道进口端,泥浆水流经絮凝管道所用时间为10~40秒,控 制每吨泥浆水的絮凝剂溶液用量为5~25Kg。

  所述泥浆水管道、混凝管道与絮凝管道的管径相同。

  所述泥浆水在泥浆水管道内的流速为1.5~3米/秒。

  所述第一混合器为横置的管状体,泥浆水管道的管径与第一混合器的混合 区内径之比为1∶1.5~1∶3.5.

  第二混合器亦为横置的管状体,混凝管道的管径与第二混合器的混合区内 径之比为1∶1.5~1∶3.5

  本发明将生活污泥和经干化处理的大量绞吸出来的河湖底泥混合配制烧结 建筑用砖,把两种污泥合成转化为清洁环保的建筑材料,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这既解决了两种污泥的出路又解决了两种污泥的二次污染,既把废弃物充分利 用,又可大量节约陆地土地资源,既可造福于社会,又能取得实际的经济效益。

  污泥与底泥制砖的特色与优势:污泥制砖,在国内已有多家报道,是一种 行得通的产业化途径,但泥饼与河湖干化底泥相结合的混合制砖,属于首创。 这是因为:目前河湖底泥还难于开发:1)、由于不易干化,长期堆放自然干化, 时间过长,因此利用存在困难;2)、如果河湖底泥经绞吸上岸,一般采用水泥、 粉煤灰、石灰和粘结剂进行混合干化,底泥的土壤性质发生变化,普遍用作建 筑填土和道路填土,制砖已不可能;3)、底泥主要用于农用和景观,少量的开 发制成堆肥,还在研制中。采用CWJZ底泥干化技术,使河湖底泥快速干化, 有效资源化利用已成可能,利用生活污泥与河湖底泥快速干化后烧制砖瓦,既 节能又环保,在满足建筑功能需要的同时,又有利于节约土地和资源综合利用。 另外,关键在于;采用CWJZ底泥干化技术,一方面促进了底泥的干化,另一 方面,由于河湖底泥中加入了JZI和JZO二种絮凝剂,泥质没有发生质的变化, 利用该泥种制砖却带来了新特色:①由于添加了具有强氧化性、其主要成分是 铁分子的JZI疏水剂,一则可去除混合料臭味,二则使成品砖颜色变红,增加美 观;②由于添加了具有较强粘性的大分子合成材料JZO絮凝剂,使混合料能混 合均匀,增加可塑性,烧结过程中不易开裂。由于有这两种新特点,混合污泥 制砖具有与众不同的创新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