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09.09.21
公开(公告)日2010.04.21
IPC分类号C02F9/14; B01D21/02; C02F3/3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转移SBR工艺,包括并联运行的至少2个SBR反应器、控制系统,所述各SBR反应器上设有进水阀,其底部设有排泥阀,所述各SBR反应器的排泥阀相互连通并通过控制系统控制,使各SBR反应器之间实现污泥转移。本发明不仅提高了活性污泥的利用效率,提高了单位反应器容积中的活性微生物量,也进一步提高了工艺的负荷和处理效率,从而提高了该工艺的容积利用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泥转移SBR工艺,包括并联运行的至少2个SBR反应器(1)、控制系统,所述各SBR反应器上设有进水阀(2),其底部设有排泥阀(3),其特征在于:所述各SBR反应器的排泥阀(3)相互连通并通过控制系统控制,使各SBR反应器之间实现污泥转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转移SBR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各SBR反应器的底部设有曝气设备(4),其上部设有撇水器(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转移SBR工艺,其特征在于:还设有配水池(6),配水池的进口与所述各SBR反应器的排泥阀连通,其出口通过进水阀与各SBR反应器的底部连通。
说明书
一种污泥转移SBR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具体涉及一种污泥转移SBR工艺,属于污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SBR是序批式间歇活性污泥法(又称序批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Reactor)的简称,是目前国内外被引起广泛重视、研究和应用日趋增多的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目前我国随城镇化发展不断涌现的众多中小城镇,其污水的收集与排放具有明显的分散和小型化的特点,因此,SBR工艺作为一种适用于中小规模处理和具有良好氮、磷去除效果的废水处理工艺在我国得到了重视和应用。
SBR工艺是由按一定时间顺序间歇操作运行并在单个反应器内完成全部操作和运行过程的处理工艺。传统意义上的SBR工艺,其一个完整的操作过程(亦称运行周期)包括由五个阶段按顺序依此运行组成:(1)进水期(或称充水期),(2)反应期,(3)沉淀期,(4)排水排泥期,(5)闲置期。为了实现连续操作,可将多个SBR间歇反应单元并联运行,按操作顺序依次对每个SBR反应器进行充水,合理安排各个反应器的操作时序,即可使整组反应器成为连续进水的SBR工艺系统。在SBR工艺的反应时段(也可包括进水时段),向反应器中曝气或仅进行混合搅拌,可控制反应器中的有氧或无氧环境条件,以满足有机物氧化/氨氮硝化、反硝化脱氮,以及活性污泥释磷、吸收磷的工艺条件要求,使得所培养的活性污泥中含有化能自养的亚硝化和硝化细菌、普通兼性异养微生物,以及聚磷微生物,提供去除有机物和同时脱氮除磷的功能;该工艺将活性污泥系统中的生物反应、固液分离和污泥回流等功能汇集于一体,无需设置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系统。因而该工艺具有构筑物构造简单,工艺流程短,节省占地面积等优点。但这种多个SBR反应器处理系统中需要较多的控制阀门和复杂的控制系统以根据需要进行流量和进水点位的调节与控制,因而SBR工艺大多适用于处理水量比较小的情形,但在有充分实现自动化控制和监测的场合,则也可应用于大水量的处理。
然而,针对连续进水的SBR工艺系统,由于各个SBR反应器是独立运行的,即各个反应器内分别单独完成进水、反应、沉淀期及排水排泥步骤,因而整个系统的容积是由SBR反应器本身的大小来决定的,因而其容积利用率低,影响了其处理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泥转移SBR工艺,以提高该工艺的容积利用率,提高其处理效率。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泥转移SBR工艺,包括并联运行的至少2个SBR反应器、控制系统,所述各SBR反应器上设有进水阀,其底部设有排泥阀,所述各SBR反应器的排泥阀相互连通并通过控制系统控制,使各SBR反应器之间实现污泥转移。
上文中,所述SBR反应器和控制系统均为现有技术,所述控制系统可以合理的安排各个反应器的操作时序,使多个反应器成为连续进水的SBR工艺系统。所述SBR反应器上的进水阀可以设置在反应器的底部,即底部进水,也可以设置在反应器的顶部,即从上方进水。所述SBR反应器的排泥阀相互连通,可以通过管道连接,其转移的动力可以采用污泥泵或是其他设备,从而实现污泥在各个SBR反应器之间的转移。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个反应器处于不同的反应时期,因而可以将沉淀期后进入排水排泥期的反应器中底部的污泥抽出,并转移到正处于进水期或反应期的反应器内,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单位反应器容积中的活性微生物量,也进一步提高了工艺系统的负荷和处理效率。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各SBR反应器的底部设有曝气设备,其上部设有撇水器。所述曝气设备外部还连接有鼓风机。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设有配水池,配水池的进口与所述各SBR反应器的排泥阀连通,其出口通过进水阀与各SBR反应器的底部连通。因而,可将转移的污泥首先引入该共用的配水池中,在此与进入系统的污水混合接触,不仅可以起到生物选择器的作用,还可以维持其中的厌氧条件实现生物释磷的功能。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当某一反应器沉淀阶段开始后一段时间,其底部的污泥已得到一定程度浓缩,即可从该反应器的底部将污泥逐渐转移至处于进水阶段的反应器中,对于正在进行沉淀的反应器而言,由于底部排泥导致的底流通量将促进污泥的沉降浓缩过程,并使得沉淀结束后的泥水界面位置大为降低,这又有利于随后进行的撇水操作,较低的泥水界面位置为采用更大的充水比提供了空间上的可能性,而对于处于进水阶段的反应器而言,所接受的污染物负荷不断增加,进水结束时达到最高,污泥转移到其中,满足了进行生物反应的活性微生物量需求。简而言之,即将SBR反应器系列中处于“不需要污泥工作状态”的反应器中的污泥转移到处于“需要污泥工作状态”的反应器中,提高活性污泥的利用效率。
当然,污泥的转移也可以从反应阶段的后期开始进行,由于反应器中存在混合搅拌,还可设置中间沉淀池,将混合液引入沉淀池,经沉淀分离后,上清液回到原反应器,而沉淀池底部的浓缩底泥则被转移到处于进水阶段的反应器中;在此情况下,单个反应器中的污泥总量在反应阶段结束时达到最低,这有利于后续沉淀过程的高效进行,同样也可以得到比不进行污泥转移更低的泥水界面。通过进一步优化SBR不同操作阶段的工艺条件,可以实现改善SBR工艺性能、提高系统处理效率的目标。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采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将SBR反应器系列中处于“不需要污泥工作状态”的反应器中的污泥转移到处于“需要污泥工作状态”的反应器中,不仅提高了活性污泥的利用效率,提高了单位反应器容积中的活性微生物量,也进一步提高了工艺的负荷和处理效率,从而提高了该工艺的容积利用率。
2.本发明还可以设置配水池,增强了SBR工艺设计运行的灵活性,有利于改善系统的脱氮除磷性能。
3.本发明的工艺简单,便于实施,既可用于新建系统,也可用于已建成SBR工艺的改造,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