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09.09.21
公开(公告)日2010.07.21
IPC分类号C02F3/00; C02F3/12; C02F3/02; C02F3/34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一体化生物反应器的污水回流装置,它包括:多个空气提升器单元,且所述空气提升器单元包括:设在空气提升器单元上部的空气提升器供气口;设在空气提升器单元侧面的供气支管;所述供气支管连接空气提升器曝气管;所述供气支管和所述空气提升器曝气管之间设置多个使得空气从供气支管排入空气提升器曝气管的空气提升器通气口;所述空气提升器曝气管的侧面设置多个自闭式出气孔;以及污水区,所述污水区设在空气提升器曝气管的周围,使得所述曝气管内的气体通过自闭式出气孔分布于所述污水区。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适用于一体化生物反应器的污水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多个空气提升器单元(1),且所述空气提升器单元(1)包括:
-设在空气提升器单元(1)上部的空气提升器供气口(11);
-设在空气提升器单元(1)侧面的供气支管(15);所述供气支管(15)连接空气提升器曝气管(13);所述供气支管(15)和所述空气提升器曝气管(13)之间设置多个使得空气从供气支管(15)排入空气提升器曝气管(13)的空气提升器通气口(12);
-所述空气提升器曝气管(13)的侧面设置多个自闭式出气孔(14);
-污水区(2),所述污水区(2)设在空气提升器曝气管(13)的周围,使得所述曝气管(13)内的气体通过自闭式出气孔(14)分布于所述污水区(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空气提升器单元(1)并列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单个的空气提升器单元(1)分别为各自独立控制的组合框架式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提升器供气口(11)的供气管连接自同一供气主干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闭式出气孔(14)的面积占所述空气提升器曝气管(13)侧面积的1~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闭式出气孔(14)的横截面为圆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闭式出气孔(14)设置在空气提升器曝气管(13)下侧1/2~5/6的弧面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闭式出气孔(14)的直径为0.1-1.5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支管(15)的公称直径是50mm-150m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提升器曝气管(13)的直径为50-100mm。
说明书
适用于一体化生物反应器的污水回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回流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一体化生物反应器的污水回流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污水回流设备主要是依靠刮泥链条、转刷等机械方式旋转对泥层刮取集聚,或通过污水回流泵进行污水、污泥回流。这些方式占地空间大、需要动力高、消耗能耗大,因此效率也相对低下。因此,对于涉及大比例回流的工艺,现有技术的污水回流设备是无法满足这种工艺技术要求的。
例如,在采用一体化生物反应装置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时,需要大比例回流以提高回流比。否则,若采用常规污水处理回流系统,会导致占地空间大、运行费用高,一次性投资大。
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一种可大大提高污水循环回流比,占地空间小,运行成本低,适用于一体化生物反应器的污水回流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大大提高污水循环回流比,占地空间小,运行成本低,适用于一体化生物反应器的污水回流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一体化生物反应器的污水回流装置,它包括:
-多个空气提升器单元,且所述空气提升器单元包括:
-设在空气提升器单元上部的空气提升器供气口;
-设在空气提升器单元侧面的供气支管;所述供气支管连接空气提升器曝气管;所述供气支管和所述空气提升器曝气管之间设置多个使得空气从供气支管排入空气提升器曝气管的空气提升器通气口;
-所述空气提升器曝气管的侧面设置多个自闭式出气孔;
-污水区,所述污水区设在空气提升器曝气管的周围,使得所述曝气管内的气体通过自闭式出气孔分布于所述污水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空气提升器单元并列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单个的空气提升器单元分别为各自独立控制的组合框架式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空气提升器供气口的供气管连接自同一供气主干管。
在一优选例中,所述空气提升器的空气动力装置与曝气系统空气动力装置共用。优选地,所述空气动力装置是鼓风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自闭式出气孔的面积占所述空气提升器曝气管侧面积的1~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自闭式出气孔的横截面为圆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自闭式出气孔在空气提升器曝气管上均匀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自闭式出气孔的直径为0.1-1.5mm。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出气孔的直径为0.2-1mm;更佳地为0.3-0.8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供气支管的公称直径是50mm-150mm。
在一优选例中,当供气支管为方管时,边长是50mm-15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空气提升器曝气管的直径为50-100mm。在另一优选例中,直径为60-90mm;更佳地为65-80m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可采用本实用新型实现污水大比例循环回流。特别地,可以满足一体化生物反应器占地面积少、运行动力消耗低的特点。
采用鼓风机提供风源,可与曝气系统共用。采用特殊设计,利用气提原理进行鼓风提升污水,实现污水大比例循环回流。
可采用一体化空气气提装置,无排污池及污泥沉淀池,不设置排污泵及排污管。
由于采用空气动力装置,污水循环回流量很大,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循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