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0.03.22
公开(公告)日2010.11.24
IPC分类号C02F9/14; C02F103/42; C02F1/44; C02F3/3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是一种洗衣房污水可回用处理装置,包括格栅池、集水池、过滤器、厌氧水解池、膜生物反应器,所述的格栅池通过管道连接集水池并设置比集水池高,集水池底部设置潜污泵,潜污泵通过管道连接过滤器,过滤器通过管道连接厌氧水解池,在厌氧水解池底部设置管道通向膜生物反应器底部,所述鼓风机通过管道连接厌氧水解池底的出水口处管道,给进入膜生物反应器的水加氧。洗衣房出来的污水经过本实用新型装置处理,可以达到回用的标准,并且工艺简单,可操作性高,固定投资小,运行和管理成本低。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洗衣房污水可回用处理装置,包括格栅池、集水池、过滤器、厌氧水解池、膜生物反应器和鼓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格栅池通过管道连接集水池并设置比集水池高,在集水池底部设置潜污泵,潜污泵通过管道连接过滤器,过滤器通过管道连接厌氧水解池,在厌氧水解池底部设置管道通向膜生物反应器底部,所述鼓风机通过管道连接厌氧水解池底的出水口处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房污水可回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连接厌氧水解池底的出水口处管道与鼓风机的管道上设置转子流量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房污水可回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格栅池中栅条间距为30m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房污水可回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膜生物反应器内设置液位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房污水可回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膜生物反应器中设置可抽水至清洁水池进行回用的水泵。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洗衣房污水可回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膜生物反应器壁设置溢流孔。
说明书
洗衣房污水可回用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洗衣房污水可回用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宾馆、饭店以及铁路行业的洗衣房中应用的洗涤剂是由表面活性剂和一些助剂组成的,其中含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洗涤剂使用最为广泛。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主要成分是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它不是单一的化合物,可能包括具有不同链长和异构体的几个或全部有关的多种化合物。助剂主要由增净剂、漂白剂、荧光增白剂、抗腐蚀剂、泡沫调节剂、酶等辅助成分构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广泛的水体污染物,有持久慢性毒性作用,对人体、动植物,特别是水生生物的毒害作用已不容忽视。此外,它能使进入水体的石油产品、PCB、PAH等疏水有机物乳化而分散,增加了废水处理的难度,从而给处理厂运转带来困难。除上述物质外,洗衣房洗涤污水中还存在其它有机物和固体悬浮物等污染物。人们针对此类污水开发了许多有效的处理工艺以达到净化的目的,目前主要有微电解法、A/O接触氧化法、A2/O系统工艺、SBR活性污泥法、混凝-生化法、超声波辐照法等。这些工艺各具特色,可以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各种助剂,并能够实现达标排放的目的。但是,上述处理工艺仅能达标排放,均难以达到回用的目的,并且,工艺较复杂,可操作性不高,固定投资较大,运行和管理成本较高。
李炩在“铁路洗涤废水处理及回用工程设计”(《中国给水排水》,2000,16(4):34-36)一文,提到采用物化组合工艺处理铁路洗涤废水并实现回用的目的,流程如下:
原水→格栅→调节沉淀池→混凝沉淀或气浮→砂滤→消毒→回用
该工艺流程较繁,涉及操作单元较多,因此,所需固定投资较大,运行和管理成本也较大。砂滤空隙较大,主要用来截取较大的胶体颗粒,经过滤后仍存在较小的胶体颗粒(包括单细胞微生物)、有机物、表面活性剂及助剂。消毒后仍不能有效去除这些物质,回用后微生物尸体和其它有机物会产生异味,并为布料中的微生物提供养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洗衣房污水可回用处理装置,使洗涤废水能够回收再利用,并且操作工艺简单。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洗衣房污水可回用处理装置,包括通过管道连接的格栅池、集水池、过滤器、厌氧水解池、膜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格栅池通过管道连接集水池并设置比集水池高,集水池底部设置潜污泵,潜污泵通过管道连接过滤器,过滤器通过管道连接厌氧水解池,在厌氧水解池底部设置管道通向膜生物反应器底部,鼓风机通过管道连接厌氧水解池底的出水口处管道。
在连接厌氧水解池底的出水口处管道与鼓风机连接的管道上设置一转子流量计。
所述的格栅中栅条间距为30mm以下;
在所述的膜生物反应器的内壁可设置液位计来测试高水位和低水位;
在所述的膜生物反应器中设置可抽水至清洁水池进行回用的水泵,在膜生物反应器壁的高水位处设置溢流孔。
本实用新型采取先对污水进行厌氧水解酸化处理,把LAS和有机物降解为适合好氧微生物处理的易溶性小分子物质,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使得污水能在后续的膜生物反应器中以较少的能耗和较短的停留时间得到处理,大大提高了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由于膜生物反应器中微滤膜的截留作用,系统出水水质较稳定,并达到回用水水质标准,从而实现回用的目的。同时还由于微滤膜的截留作用,膜生物反应器内的微生物浓度较高,从而生化效率快,装置处理容积负荷大,设备占地少。在膜生物反应器中,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停留时间完全分离,因此工艺运行灵活稳定,易于实现自动控制,操作管理方便。在膜生物反应器中剩余污泥产量也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