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埋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土壤处理技术

发布时间:2018-10-25 14:35:23

  申请日2010.11.24

  公开(公告)日2011.06.15

  IPC分类号C02F3/30; C02F9/14

  摘要

  本专利公开了地埋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土壤处理装置,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污水处理装置中,动力设备管理麻烦且维护复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由管路将化粪池、沉淀池依次串接,它还包括具有内罐和外罐的酸化水解反应池和土壤渗滤池,酸化水解反应池的内罐和外罐之间为环形集水腔室,内罐通过管路与沉淀池相通,外罐通过管路与土壤渗滤池相通,酸化水解反应池和土壤渗滤池的出口端均低于入口端。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分散型、不便于集中处理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权利要求书

  1.地埋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土壤处理装置,它由管路将化粪池(7)、沉淀池(9)依次串接,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具有内罐(12)和外罐(11)的酸化水解反应池(1)和土壤渗滤池(2),所述酸化水解反应池(1)的内罐(12)和外罐(11)之间为环形集水腔室(13),所述内罐(12)通过管路与沉淀池(9)相通,所述外罐(11)通过管路与土壤渗滤池(2)相通,所述酸化水解反应池(1)和土壤渗滤池(2)的出口端均低于入口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土壤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渗滤池(2)内由上至下依次为耕作层(21)、布水层(22)、渗滤层(23)和集水层(24),所述布水层(22)中设有与酸化水解反应器(1)相通的布水管(3),所述集水层(24)中设有若干集水管(4),所述集水管(4)通过垂直管路与地面相通,所述垂直管路上设有排水管(51),所述排水管(51)位于所述布水层(22)的下方。

  说明书

  地埋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土壤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地埋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土壤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开展了村镇生活污水与分散点污染源处理技术的开发和研制工作。典型生活污水处理采用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的模式,污水首先进入初沉池,经沉淀后的生活污水再进入厌氧发酵池,进行厌氧发酵,利用自然微生物在缺氧条件下,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与甲烷气,以降低后续反应的有机负荷;经过厌氧处理的污水经泵提升进入植物-土壤渗滤池,经过植物根系、土壤、砂石等的渗滤作用,水中的氮、磷、有机质等成分绝大部分被滞留在渗滤处理池里,被植物根系吸收;经过处理的水最后经植被缓冲带的滞留沉降、反硝化、植被吸收等作用,对其中的氮、磷、有机质进行去除。而现有污水处理装置中,动力设备管理麻烦,维护复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污水处理装置中,动力设备管理麻烦且维护复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能低耗,维护简单的地埋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土壤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由管路将化粪池、沉淀池依次串接,它还包括具有内罐和外罐的酸化水解反应池和土壤渗滤池,酸化水解反应池的内罐和外罐之间为环形集水腔室,内罐通过管路与沉淀池相通,外罐通过管路与土壤渗滤池相通,酸化水解反应池和土壤渗滤池的出口端均低于入口端。

  进一步优选地,土壤渗滤池内由上至下依次为耕作层、布水层、渗滤层和集水层,布水层中设有与酸化水解反应器相通的布水管,集水层中设有若干集水管,集水管通过垂直管路与地面相通,垂直管路上设有排水管,排水管位于所述布水层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在地面下运行,酸化水解反应池为封闭型容器,无需曝气,好氧处理没有能耗,减少了动力设备管理的麻烦,厌氧处理则缩短了停留时间,减少占地面积。根据河道常水位2.7m,农村房屋高程一般处于3.5m,本装置充分利用房屋与河道的高度差实现自流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节能低耗,维护简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