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1.06.30
公开(公告)日2012.02.22
IPC分类号C21C5/40; F27D17/0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炉锅炉污水回收系统,关键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依次通过管道连接的锅炉排污扩容器(1)、中间水箱(3)、中间水泵(5)和除尘蒸发冷却器(11)。所述中间水泵(5)的出水管道上还分别连接有具有第三阀门(9)的外送管道(10)和连接中间水箱(3)的、具有第一阀门(6)的回流管道(7)。本实用新型不但取消了转炉锅炉排污扩容器的需要的排污泵,同时也解决了转炉锅炉排污扩容器污水的排放问题,充分利用排污扩容器的排污水作为除尘蒸发冷却器的煤气冷却水补水,大大降低了外排污水的量和工业新水补水量,并节约了排污的电耗。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转炉锅炉污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依次通过管道连接的锅炉排污扩容器(1)、中间水箱(3)、中间水泵(5)和除尘蒸发冷却器(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锅炉污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水泵(5)的出水管道上还分别连接有具有第三阀门(9)的外送管道(10)和连接中间水箱(3)的、具有第一阀门(6)的回流管道(7)。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炉锅炉污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水箱(3)上还连接有具有第四阀门(12)的外接补水管道(16)。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炉锅炉污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排污扩容器(1)和中间水箱(3)内分别设置有第一液位计(2)和第二液位计(4)。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炉锅炉污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蒸发冷却器(11)的入口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8)。
说明书
一种转炉锅炉污水回收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炉锅炉污水回收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近几年,在转炉系统煤气处理系统中,转炉煤气烟道冷却,常采用汽化冷却系统,转炉煤气除尘则大量的采用干法除尘技术。通过汽化冷却系统,将高达1700℃的转炉煤气冷却到900~1100℃左右的转炉煤气,转炉煤气再进入蒸发冷却器,通过设置单独的喷淋泵供水降温。在此过程中,汽化冷却系统产生了排污水,并聚集到排污扩容器中。在工程设计过程中,此部分排污水通过埋地管道或者设置专门的排污泵送到室外排水管网中或者水处理系统;此外,蒸发冷却器单独设置水箱及水泵进行喷淋冷却,喷淋水不回收。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排污扩容器排污水通过埋地管道排到室外,或者单独设置的泵组排到水处理系统中,虽然能排放或回收,但也造成水的浪费,大量回收到水处理系统中引起水量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此外,设置单独的泵组长距离输送也有一定的电耗;另外一方面,蒸发冷却器中降低转炉煤气温度需要消耗大量的工业新水,水资源消耗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转炉锅炉污水回收利用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转炉锅炉污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依次通过管道连接的锅炉排污扩容器、中间水箱、中间水泵和除尘蒸发冷却器。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为了保证水位的平衡,所述中间水泵的出水管道上还分别连接有具有第三阀门的外送管道和连接中间水箱的、具有第一阀门的回流管道。所述中间水箱上还连接有具有第四阀门的外接补水管道。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为了方便监控水位,便于控制锅炉排污扩容器的排水,所述锅炉排污扩容器和中间水箱内分别设置有第一液位计和第二液位计。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为了方便检修,所述除尘蒸发冷却器的入口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本实用新型不但取消了转炉锅炉排污扩容器的需要的排污泵,同时也解决了转炉锅炉排污扩容器污水的排放问题,充分利用排污扩容器的排污水作为除尘蒸发冷却器的煤气冷却水补水,大大降低了外排污水的量和工业新水补水量,并节约了排污的电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