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渗滤液处理车原液罐的搅拌技术

发布时间:2018-9-7 16:04:42

  申请日2011.06.30

  公开(公告)日2012.02.01

  IPC分类号C02F1/66; B01F3/08; B01F5/1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渗滤液处理车原液罐的搅拌装置及其渗滤液处理车,该搅拌装置包括泵送组件以及布置于原液罐内的出水管和进水管,所述出水管位于进水管的上方,所述进水管的出口端通过管路、泵送组件与出水管的进口端相连通,所述出水管和进水管均为旋流管,所述旋流管上开设有两个以上且开口朝不同方向的导流管。该渗滤液处理车包括渗滤液处理车本体以及上述的原液罐搅拌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上下旋流管对应的设计、能够提高搅拌能力、保证搅拌均匀度。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渗滤液处理车原液罐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泵送组件以及布置于原液罐(5)内的出水管(4)和进水管(2),所述出水管(4)位于进水管(2)的上方,所述进水管(2)的出口端通过管路(3)、泵送组件与出水管(4)的进口端相连通,所述出水管(4)和进水管(2)均为旋流管,所述旋流管上开设有两个以上且开口朝不同方向的导流管(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渗滤液处理车原液罐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管呈圆弧状或圆形,所述两个以上导流管(6)中一部分的出口方向朝向圆弧状或圆形旋流管所围绕区域的内侧布置,另外一部分的出口方向朝向圆弧状或圆形旋流管所围绕区域的外侧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渗滤液处理车原液罐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朝向旋流管所围绕区域的外侧或内侧的两种导流管(6)呈依次间隔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渗滤液处理车原液罐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6)的出口或进口方向与圆弧状或圆形旋流管的外切线方向的夹角为45°。

  5.一种渗滤液处理车,包括渗滤液处理车本体(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原液罐搅拌装置。

  说明书

  用于渗滤液处理车原液罐的搅拌装置及其渗滤液处理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到垃圾渗滤液处理设备领域,特指一种渗滤液处理车。

  背景技术

  在渗滤液处理车上,原水罐内的原水在进入膜系统处理前,对其需要进行PH值调节,使其PH值保持在6.1~6.3之间,目的是防止渗滤液中的离子在膜上产生沉淀,堵塞膜孔影响膜的使用寿命。此外,在酸性状态下,溶液中溶解的氨氮与酸反应生成氨盐,而膜对盐有很高的截流率,从而起到较好的去除氨氮的效果。因此,在调节PH值时,需要根据原液中的PH值,通过加酸调节,加酸后需要进行搅拌以达到PH值的均匀一致。

  传统的搅拌方式是在罐底设置一个吸口,在上部设置一个出水口,通过泵从罐底抽出再从上方排出,通过不停地循环达到搅拌均匀的目的。但这种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1)循环区域较小,要达到搅拌均匀需要很长时间;

  (2)因搅拌不均匀,导致PH值不均匀,影响后续膜处理的正常运行;

  (3)因搅拌时间较长,容易生产泡沫,通过原水罐的排气管排出,产生新的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上下旋流管对应的设计、能够提高搅拌能力、保证搅拌均匀度的用于渗滤液处理车原液罐的搅拌装置及其渗滤液处理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渗滤液处理车原液罐的搅拌装置,包括泵送组件以及布置于原液罐内的出水管和进水管,所述出水管位于进水管的上方,所述进水管的出口端通过管路、泵送组件与出水管的进口端相连通,所述出水管和进水管均为旋流管,所述旋流管上开设有两个以上且开口朝不同方向的导流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旋流管呈圆弧状或圆形,所述两个以上导流管中一部分的出口方向朝向圆弧状或圆形旋流管所围绕区域的内侧布置,另外一部分的出口方向朝向圆弧状或圆形旋流管所围绕区域的外侧布置。

  所述朝向旋流管所围绕区域的外侧或内侧的两种导流管呈依次间隔布置。

  所述导流管的出口或进口方向与圆弧状或圆形旋流管的外切线方向的夹角为45°。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渗滤液处理车,包括渗滤液处理车本体以及上述的原液罐搅拌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用于渗滤液处理车原液罐的搅拌装置及其渗滤液处理车,采用流体搅拌的方式,在碱液罐内部完成。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下旋流管对应的设计,从而能产生大范围的循环水流,该循环水流为横向流,搅拌得更均匀。该搅拌装置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达到搅拌均匀的目的,从而确保进入膜系统原液的PH值满足膜的要求,确保渗透膜系统的稳定运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