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适性膜泥共生A/O系统处理污、废水的技术

发布时间:2018-9-6 10:27:35

  申请日2011.07.11

  公开(公告)日2011.11.23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广适性膜泥共生A/O系统处理污、废水的装置,包括水解酸化池和后处理系统,该装置由水解酸化池(1)、连续循环氧化池(2)、揉搓式氧化池(3)和后处理系统依次连接组成。所述后处理系统由中沉池(4)、二沉池(5)、快滤池(6)和消毒与排放池(7)依次连接组成。根据需要,各部分可加可减,运行可串可并,出水可达到回用水标准。和同等规模的装置相比,节省投资30%左右,节能35%左右,剩余污泥可减少一半以上。体积亦相应缩小,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广适性膜泥共生A/O系统处理污、废水的装置,包括水解酸化 池和后处理系统,其特征是,该装置由水解酸化池(1)、连续循环氧化池 (2)、揉搓式氧化池(3)和后处理系统依次连接组成;

  所述的水解酸化池(1)包括初沉池(10)、曝气系统(8)和组合填料 (9),其中初沉池(10)设在水解酸化池(1)的尾部,初沉池(10)底部 设有锥斗形沉底,曝气系统(8)设置在水解酸化池(1)底部,组合填料 (9)设置在曝气系统(8)的上方;

  所述的连续循环氧化池(2)包括旋流剪切气泡曝气器(11)、弧形导 流墙(21)和中间隔墙(22),其中旋流剪切气泡曝气器(11)设在池底部, 弧形导流墙(21)设在池内两端,中间隔墙(22)设在两弧形导流墙(21) 之间;

  所述的揉搓式氧化池(3)包括旋流剪切气泡曝气器(11)、弹性波纹 立体填料(12)和廊道隔墙(31),其中旋流剪切气泡曝气器(11)设在池 内底部,弹性波纹立体填料(12)设在旋流剪切气泡曝气器(11)上方, 廊道隔墙(31)在池内交错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广适性膜泥共生A/O系统处理污、废水 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后处理系统由中沉池(4)、二沉池(5)、快滤池 (6)和消毒与排放池(7)依次连接组成。

  说明书

  广适性膜泥共生A/O系统处理污、废水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废水的水解酸化-好氧生物(A/O)处理装置,特别指 城镇污水处理与污水厂提标改造、城镇生活小区、医院学校、旅游景点、 乡镇污水处理以及各类有机工业废水进行处理的广适性膜泥共生A/O系统 处理污、废水的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国内各种有机污、废水中普遍存在水质组份复杂、浓度高、冲击大、 难降解等特点,并且剩余污泥较多,目前,对城镇生活污水、居住小区、 医院、学校、旅游景点、乡镇污水以及各类有机工业废水的处理一般采用 传统的水解酸化——好氧(A/O)技术。尽管其出水水质较单独的厌氧处理 有所改善,但厌氧段采用的是甲烷化,操作和运行环境较为严格;同时, 原污、废水中大量易于降解的物质在厌氧处理中被甲烷化,剩余的耗氧物 质主要为难生物降解或厌氧消化的剩余产物。因此,后续的好氧生物处理, 尽管负荷较低,停留时间较长,但处理效率仍然很低,剩余污泥量较多。

  目前利用A/O技术对城镇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装置有多种,如专利申请 号200910073408提供一种一体化A/O改良污水处理设备。它是由水解池、 A池、反应池和污泥回流泵组成的,水解池连接A池,A池连接反应池和 污泥回流泵。A池包括上部过水孔洞、A池搅拌器和污泥回流管入池管, 反应池包括污泥过滤池和O池,污泥回流泵位于反应池外面。

  专利申请号02249422提供一种一体化膜泥法污水处理装置,厌氧反应 器设在生物反应池的中部,厌氧反应器一侧为缺氧反应区和好氧反应区, 另一侧为混合区,缺氧反应区与好氧反应区之间有隔板,在对着缺氧反应 区、好氧反应区的位置设有搅拌推进器,沉淀池设在生物反应池的混合区 内,沉淀池底部排列有整流板,沿着沉淀池两端侧壁有横跨混合区的整流 挡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投资省、见效快、 能耗低、出水水质好、剩余污泥量少,出水可回用、占地面积小、运行费 用省、管理方便的广适性膜泥共生A/O系统处理污、废水的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广适性膜泥共生A/O系统处理污、废水的装置,包括水解酸化池和 后处理系统,该装置由水解酸化池、连续循环氧化池、揉搓式氧化池和后 处理系统依次连接组成。

  所述的水解酸化池包括初沉池、曝气系统和组合填料,其中初沉池设在 水解酸化池的尾部,初沉池底部设有锥斗形沉底,曝气系统设置在水解酸 化池底部,组合填料设置在曝气系统的上方。

  所述的连续循环氧化池包括旋流剪切气泡曝气器、弧形导流墙和中间隔 墙,其中旋流剪切气泡曝气器设在池底部,弧形导流墙设在池内两端,中 间隔墙设在两弧形导流墙之间,弧形导流墙、中间隔墙与池壁两两之间都 存在间隙。

  所述的揉搓式氧化池包括旋流剪切气泡曝气器、弹性波纹立体填料和廊 道隔墙,其中旋流剪切气泡曝气器设在池内底部,弹性波纹立体填料设在 旋流剪切气泡曝气器上方,廊道隔墙在池内交错设置。

  所述后处理系统由中沉池、二沉池、快滤池和消毒与排放池依次连接组 成。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1、水解酸化池(A)

  水解酸化池由水解酸化区和初沉池组成。水解酸化区水流采用上、下 翻腾推流式。池内设置曝气系统和组合填料。

  水解酸化池中原污、废水进入反应器后,通过填料在缺氧污泥床进行 水解酸化反应,在大量水解菌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成溶解性物质, 同时在产酸菌的协同作用下,将大分子物质、难于生物降解物质转化为易 于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使后续好氧生物处理效率大为提高。

  水解条件和厌氧工艺中的两类不同菌种的生态条件差异极大,水解工 艺是在缺氧条件下反应,而厌氧工艺则是在厌氧条件下反应.这里所说的 “缺氧”有别于“厌氧”。所谓厌氧作用是指绝对无氧(溶解氧Do=O),而缺 氧作用是指微氧(Do<0.5~1.5mg/L),即两种微生物生存条件不一样。

  2、连续循环氧化池(O1)

  连续循环氧化池内全程设置有旋流剪切气泡曝气器,采用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具有设备简单,水处理程度高,投资少等优点。

  在设计中,保持了传统氧化沟的延时曝气,水流为连续循环,但环程 较短,具有完全混合特性。运转负荷适当提高。更多的功能是去除BOD5 和减少污泥。在设备上摒弃了常用的转刷、转蝶、倒伞形表曝机等设备, 采用动力效率高的曝气器充氧。

  连续循环氧化池耐水量、水质的冲击,氧和基质的扩散及其微生物的 接触充分,各种反应均衡,处理效果好。

  3、揉搓式氧化池(O2)

  揉搓式氧化池内设置有旋流剪切气泡曝气器和弹性波纹立体填料,水 流为推流式,采用生物膜法。

  由于池内F/M(食物与微生物之比)很低,微生物营养条件差,故采用以 吸附为主的生物膜法,有利于生物量的提高和稳定。另外,弹性波纹立体 填料和旋流剪切气泡曝气器配合使用时,弹性波纹立体填料的丝条对水中 的微小气泡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使众多的微小气泡附着在弹性丝条周围, 大大延长了气水的接触时间;再者,在水中均匀舒展的弹性丝条对水中的 气泡进行多层次连续切割,减少了气泡的直径,增大了气泡与水的接触面 积,从而加速了氧气的转移速率,提高了氧气的利用率。

  为了使部分好氧难降解物质能通过水解酸化产生形态变化,提高 BOD5/CODCr、F/M值,对污、废水进行反复的揉搓和淘洗,充分筛选、优 化和激活生物群,以提高处理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势在于:

  1、一种广适性膜泥共生A/O系统处理污、废水的装置,采用水解酸化 池(A)、连续循环氧化池(O1)和揉搓式氧化池(O2)三段式污、废水处理装置, 是利用三段不同环境使悬浮和附着的微生物自然变异,通过自然竞争在三 段形成各自的优势,以最大限度的增强生物活性和增加生物量,协同增效, 从而达到处理污、废水中难降解物质的目的。根据需要,本发明各部件组 合可加减、运行可串可并,出水可达到回用水标准。和同等规模的污、废 水处理装置相比,可节省投资30%左右,节能35%左右,剩余污泥可减少 一半以上,体积亦相应缩小,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2、原污、废水经过本发明所述装置水解酸化后,利用水解、产酸菌 活性强及适应能力强的特点,将污、废水中难降解的大分子结构经水解、 酸化为可溶性小分子,以提高污、废水BOD5/CODCr的比值,为后续好氧 处理,提高CODCr去除率打好基础。并充分利用水解酸化、好氧两种处理 工艺的优点,使污泥在流程内循环回流消化分解,力求做到污水、污泥一 次性处理,没有二次污染。

  3、本发明所述装置可适用于新建污、废水处理厂,也可适用于对污 水处理厂进行技术改造,还可开发成系列小型污水处理综合装置应用于居 住小区,并可根据业主的要求设在地上或埋入地下(即构成地埋式装置)。 也适用于零下30℃寒冷地区,其市场前景广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