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废水净化回用技术

发布时间:2018-8-22 18:57:32

  申请日2012.04.11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IPC分类号C02F103/10; C02F9/14

  摘要

  一种矿井废水净化回用装置,包括预处理单元、深化处理单元、反洗回用单元、污泥处理单元,所述预处理单元及深化处理单元通过管道依次串联连接,从深化处理单元分出两条并联的处理线路,分别为反洗回用单元及污泥处理单元;所述预处理单元从矿井废水入口开始,依次包括串联的调节池及加药装置;所述深化处理单元依次包括串联连接的混凝反应区、沉淀区及膜反应池;所述反洗回用单元依次包括串联连接的高位水箱及消毒池;所述污泥处理单元依次包括串联连接的污泥浓缩池、污泥泵及污泥脱水机。本工艺不仅可以适应系统来水变化大的因素,可以保证系统出水稳定,而且配置高位水箱,无需单独的反洗系统,可节约投资,系统控制简单,操作方便。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矿井废水净化回用装置,包括预处理单元、深化处理单元、反洗回用单元、污泥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单元及深化处理单元通过管道依次串联连接,从所述深化处理单元分出两条并联的处理线路,分别为所述反洗回用单元及所述污泥处理单元;

  所述预处理单元从矿井废水入口开始,依次包括串联的调节池及加药装置;所述调节池内置潜污泵,所述加药装置设置在所述调节池的排水管道上,与所述调节池的排水管道相连通;

  所述深化处理单元依次包括串联连接的混凝反应区、沉淀区及膜反应池;所述混凝反应区的入水口与所述调节池的排水管道的末端连接,所述混凝反应区采用折板式结构;所述沉淀区采用六角蜂窝填料斜管,下部设置污泥斗;所述膜反应池内设置有过滤膜;

  所述反洗回用单元依次包括串联连接的高位水箱及消毒池;所述膜反应池中经过深化处理的清水通过泵抽入到高位水箱,高位水箱中的清水通过溢流口流入消毒池,在消毒池进行消毒后排放或回用;高位水箱中的清水还可以回流至过滤膜对其进行反洗;

  所述污泥处理单元依次包括串联连接的污泥浓缩池、污泥泵及污泥脱水机;所述沉淀区的污泥斗中沉淀下来的污泥通过管路排放至污泥浓缩池;所述污泥泵将污泥浓缩池的池底污泥抽至污泥脱水机进行污泥脱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水净化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位水箱最底部高于所述过滤膜1.5~3.0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水净化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反应池连接有风机向膜反应池内通入空气。

  说明书

  矿井废水净化回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净化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对矿井废水的净化及回用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矿井废水主要污染项目为煤粉悬浮物(SS)、色度、浊度、细菌及COD。色度、浊度主要是水中的煤粉悬浮物引起的;COD主要是煤粉的自身耗氧量引起的。只要将废水的煤粉悬浮物去除,则色度、浊度和COD就自然降解。传统处理矿井废水的技术能够消除部分污染物,将COD、BOD及重金属等污染物指标降到安全排放标准或中水标准,但是无法完全消除排水中所含的微量溶解性污染物。采用反渗透膜技术可彻底去除这些污染物,实现严格意义下的污水再生。用传统处理工艺和膜技术集成,可将污水或废水变成不同水质标准的回用水。

  膜生物处理器(MBR)是膜分离技术和生物技术结合的新工艺。用在污水废水处理领域,利用膜件进行固液分离,截留的污泥或杂质回流至(或保留)在生物反应器中,处理的清水透过膜排水,构成了污水处理的膜生物反应器系统,膜组件的作用相当于传统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的二沉池。

  膜处理器均需要定期对膜进行反洗,以清理掉膜中滞留的杂质和污染物,否则长时间不清理,膜将会堵塞,使污水处理效率降低,并且降低膜的寿命。然而,普通的膜生物处理器的反洗系统需要专门的净水管路和水泵,通过水泵将净水喷射进入膜处理器,通过一定的水压来冲洗膜件过滤区滤料。这种方法需要敷设专门的管路、需要消耗净水、需要配备水泵及储水水箱,成本高,操作复杂。此外,常规的反洗频率一般为几天到几周反洗一次,反洗间隔时间较长,膜处理器过滤区滞留杂质较多,反洗不彻底,容易结块,使得废水处理效果降低,维修也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人提供了一种矿井废水净化回用装置。本工艺不仅可以适应系统来水变化大的因素,可以保证系统出水稳定,而且配置高位水箱,无需单独的反洗系统,可节约投资,系统控制简单,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矿井废水净化回用装置,包括预处理单元、深化处理单元、反洗回用单元、污泥处理单元,所述预处理单元及深化处理单元通过管道依次串联连接,从所述深化处理单元分出两条并联的处理线路,分别为所述反洗回用单元及所述污泥处理单元;

  所述预处理单元从矿井废水入口开始,依次包括串联的调节池及加药装置; 所述调节池内置潜污泵,所述加药装置设置在所述调节池的排水管道上,与所述调节池的排水管道相连通;

  所述深化处理单元依次包括串联连接的混凝反应区、沉淀区及膜反应池;所述混凝反应区的入水口与所述调节池的排水管道的末端连接,所述混凝反应区采用折板式结构;所述沉淀区采用六角蜂窝填料斜管,下部设置污泥斗;所述膜反应池内设置有过滤膜;

  所述反洗回用单元依次包括串联连接的高位水箱及消毒池;所述膜反应池中经过深化处理的清水通过泵抽入到高位水箱,高位水箱中的清水通过溢流口流入消毒池,在消毒池进行消毒后排放或回用;高位水箱中的清水还可以回流至过滤膜对其进行反洗;

  所述污泥处理单元依次包括串联连接的污泥浓缩池、污泥泵及污泥脱水机;所述沉淀区的污泥斗中沉淀下来的污泥通过管路排放至污泥浓缩池;所述污泥泵将污泥浓缩池的池底污泥抽至污泥脱水机进行污泥脱水。

  所述高位水箱最底部高于所述过滤膜1.5~3.0米。所述膜反应池连接有风机向膜反应池内通入空气。

  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水处理系统在出水处设置有专用的高位水箱,可作为过滤膜反洗用水,对膜组件自动冲洗,使系统控制简单,更便于操作,清洗效果好;不必单独设过滤膜反洗及清洗系统,节约投资;无反洗水泵等,节药运行费用。本系统出水可通过高位水箱看到出水效果,运行稳定,出水效果可以达到回用水标准;除高位水箱外其他设备均可做地埋式结构,节约了占地面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