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能耗农村生活污水湿地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18-7-25 14:07:27

  申请日2013.01.21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能耗农村生活污水湿地处理系统,由预处理系统和人工湿地系统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系统包括依次用管道连接的隔油池、厌氧池和调节池;所述人工湿地系统包括依次用管道连接的第一湿地池、第二湿地池和第三湿地池。本实用新型针对农村污水量小和分散的特点,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坡地建造,采用低能耗和环境生态系统的污水处理工艺,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达到净化目的,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水质,处理费用较低,具有处理污水同时又美化环境的作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低能耗农村生活污水湿地处理系统,由预处理系统和人工湿地系统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系统包括依次用管道连接的隔油池(3)、厌氧池(4)和调节池(5);所述人工湿地系统包括依次用管道连接的第一湿地池(7)、第二湿地池(17)和第三湿地池(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能耗农村生活污水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5)内安装的提升泵(6)通过管道与第一湿地池(7)的配水渠(1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能耗农村生活污水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湿地池(7)的配水渠(11)与穿孔配水管(1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能耗农村生活污水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湿地池(7)的集水渠(15)与穿孔集水管(14)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能耗农村生活污水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湿地池(7)中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种植土壤(9)、粗砂层(10)和砾石层(13)。

  说明书

  一种低能耗农村生活污水湿地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能耗农村生活污水湿地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农村居住人口分散,农村生活污水的污染物质加重受纳水体的污染,这是一种面源污染,造成水体水质恶化,特别是污水中含有大量氮、磷,会使水体富营养化,这个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水环境状况将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灌溉水污染严重,逐渐丧失其原有的生态环境功能。需要将污水进行处理,常见的污水处理方法有物理、化学、生物以及生态处理的方法,人工湿地就是生态处理其中的一种。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有垂直流潜流式人工湿地、水平流潜流式人工湿地和沟渠型湿地床几种类型。在垂直潜流系统中,污水由表面纵向流至床底,在纵向流的过程中污水依次经过不同的介质层,达到净化的目的。垂直流潜流式湿地具有完整的布水系统和集水系统,其优点是占地面积较其它形式湿地小,处理效率高,整个系统可以完全建在地下。水平流潜流式人工湿地,污水由进水口一端沿水平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依次通过砂石、介质、植物根系,流向出水口一端,以达到净化目的。人工湿地是末端治理、小流域水质治理、保护的有效手段,并且是美化环境的一种重要选择方法。

  针对农村地域范围广且分散,污水管网不完善,社会组织结构、经济发展状况和生活水平与生活习惯等不同,由于农村生活污水的来源、水质、水量的多样性,需要采用和选取适宜处理工艺、工程建设与投资、运行管理的模式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低能耗农村生活污水湿地处理系统,针对污水量小的特点,采用低能耗的污水处理工艺,具有处理污水同时又美化环境的双重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低能耗农村生活污水湿地处理系统,由预处理系统和人工湿地系统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系统包括依次用管道连接的隔油池、厌氧池和调节池;所述人工湿地系统包括依次用管道连接的第一湿地池、第二湿地池和第三湿地池。

  所述调节池内安装的提升泵通过管道与第一湿地池的配水渠连接。

  所述第一湿地池的配水渠与穿孔配水管连通。

  所述第一湿地池的集水渠与穿孔集水管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湿地池中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种植土壤、粗砂层和砾石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针对农村污水量小和分散的特点,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坡地建造,采用低能耗和环境生态系统的污水处理工艺,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达到净化目的,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水质,处理费用较低,具有处理污水同时又美化环境的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