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回流反应沉淀池

发布时间:2018-7-13 15:43:41

  申请日2013.03.20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IPC分类号C02F1/5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泥回流反应沉淀池,由依次连接的混凝反应池、絮凝反应池、沉淀池和清水池组成,所述絮凝反应池中安装有絮凝搅拌机和水力导流筒,所述水力导流筒由圆筒和收缩段构成,所述絮凝反应池与沉淀池之间设置有挡墙,所述沉淀池中安装有刮泥机。本实用新型具有运行稳定,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污泥回流减少药剂实用,应用广泛的反应沉淀池。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泥回流反应沉淀池,其特征在于:由依次连接的混凝反应池(1)、絮凝反应池(2)、沉淀池(3)和清水池(13)组成,所述絮凝反应池(2)中安装有絮凝搅拌机(8)和水力导流筒(7),所述水力导流筒(7)由圆筒和收缩段构成,所述絮凝反应池(2)与沉淀池(3)之间设置有挡墙(20),所述沉淀池(3)中安装有刮泥机(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回流反应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3)的出水端设置有浮渣挡板(1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回流反应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3)底部安装污泥回流泵(14)和污泥排放管(15),污泥回流泵(14)通过管道与水力导流筒(7)的收缩段底部连接,并在污泥回流泵(14)与水力导流筒(7)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污泥流量计(18)。

  说明书

  一种污泥回流反应沉淀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泥回流反应沉淀池。

  背景技术

  沉淀设备是水处理工艺中有机物与水分离的最重要环节,其设备运行状况直接影响了出水水质。沉淀池常用的型式有:1、平流沉淀池:施工方便,水力条件好,适应性强,操作管理简单等优点。但有占地面积大,排泥困难等缺点。2、斜管沉淀池:占地面积小,沉淀效率高,一般应用较多。排泥不好是由于斜管的结构形式造成的,因为其排泥面积只占其沉淀面积的一半,在特殊时期,如高浊期、低温低浊期,加药失误期,污泥沉降性能、特别是排泥性能明显变坏,在斜管排泥面的缘处由于沉积数量与由斜面上滑落下来的污泥的数量大于排走数量,造成了污泥堆积,这样就使斜管过水断面减少,上升流速增加,增加了污泥下滑的顶托力,进一步增加污泥堆积。3、机械搅拌澄清池,澄清是利用原水中的颗粒和池中积聚的沉淀泥渣相互碰撞接触、吸附、聚合,然后形成絮粒与水分离,使原水得到澄清的过程。澄清池综合了混凝和分离作用,在一个池内完成混合、絮凝、悬浮物分离等过程的净水构筑物,设计上升流速一般采用0.8~1.1mm/s,低温低浊或有机物较多时一般选用低值;占地面积大,机械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修工作量较大;初次运行及停池后重新运行,调试困难,一般需要2~3天;抗冲击负荷能力弱,当原水由于洪水等情况出现变化时,出水不稳定,需重新调试;深度大、圆形池施工困难。最大缺点是运行费用和维修费用高。所以需要一种具有运行稳定,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应用广泛的反应沉淀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运行稳定,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污泥回流减少药剂实用,应用广泛的反应沉淀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污泥回流反应沉淀池,其特征在于:由依次连接的混凝反应池、絮凝反应池、沉淀池和清水池组成,所述絮凝反应池中安装有絮凝搅拌机和水力导流筒,所述水力导流筒由圆筒和收缩段构成,所述絮凝反应池与沉淀池之间设置有挡墙,所述沉淀池中安装有刮泥机。

  所述沉淀池的出水端设置有浮渣挡板。

  进一步的,所述沉淀池底部安装污泥回流泵和污泥排放管,污泥回流泵通过管道与水力导流筒的收缩段底部连接,并在污泥回流泵与水力导流筒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污泥流量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机械絮凝和水力絮凝同时发挥作用,使药剂和污水的混合更快速、更充分,因此强化了絮凝效果,同时污泥回流也节约了药剂,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悬浮物的去除率高;沉淀池出水设置了浮渣挡板,防止浮渣流入清水池;在沉淀池中,设置整流段,在斜板区和整流段内形成絮体粒子动态悬浮区,利用接触絮凝和沉淀原理去除水中固体颗粒,在沉淀区增加了基于“浅池沉淀”理论的上向流斜板,降低了沉淀区占地面积,表明光滑利于排泥,上升流速大,表面负荷高,沉淀效果好等特点,提高了斜板沉淀池沉淀效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