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废水资源化系统

发布时间:2018-7-3 8:52:01

  申请日2013.05.24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IPC分类号C02F101/20; C02F9/04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重金属废水资源化系统,它包括多元膜处理系统,以及设置在多元膜处理系统进水端的预处理系统,所述的预处理系统是基于污泥回流动态成核的混凝沉淀系统,其沉淀池和反应池之间设置回流比为20~35%的污泥回流通道,所述的多元膜处理系统的自身及进水端不设置混凝剂投加装置。使用该资源化系统,能够大大减缓多元膜被堵塞,并且能有效降低重金属废水资源化的成本。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重金属废水资源化系统,包括多元膜处理系统,以及设置在多元膜处理系统进水端的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处理系统是基于污泥回流动态成核的混凝沉淀系统,其沉淀池和反应池之间设置回流比为20~35%的污泥回流通道,所述的多元膜处理系统的自身及进水端不设置混凝剂投加装置,所述的回流比为回流的污泥与待处理水的体积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金属废水资源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元膜处理系统由砂滤装置、超滤装置和反渗透装置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金属废水资源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泥回流通道的回流比为22~28 %。

  说明书

  重金属废水资源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废水的处理系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重金属废水资源化系统。

  背景技术

  在重金属污染行业废水净化体系中,混凝沉淀技术一直占据主导地位。重金属污染行业废水中的各类污染物,通过混凝沉淀净化工艺处理后,最终以沉淀污泥的形式去除。这类传统重金属废水处理工艺一般采用二级混凝沉淀处理工艺,有些在二级工艺中混凝剂都使用三氯化铁(或硫酸铝聚铝)、聚丙烯酰胺,有些在第一级混凝采用三氯化铁、聚丙烯酰胺,第二级混凝采用硫酸铝、聚丙烯酰胺。虽然各企业多年来一直立足于改进强化重金属废水处理混凝工艺,但因原水水质波动幅度大,其混凝沉淀净化效果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始终存在废水排污总量高(只基本满足浓度达标排放),含重金属污泥量多及废水处理成本高的问题。

  近年来,很多重金属污染严重的中小企业先后引进了以多元膜工艺为主流工艺的废水资源化装置,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多元膜会在短时间内被堵塞,净水效能在短时间内急速下降,无法持续高效稳定运行,从而使重金属废水难以被资源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多元膜会在短时间内被堵塞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重金属废水资源化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减少药剂的投加量,降低重金属废水资源化的成本。

  针对现有技术中多元膜会在短时间内被堵塞的问题,发明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发现主要原因在于在反渗透膜上粘有剩余混凝剂形成的胶体状聚合物(其能够通过砂滤和超滤膜,但无法通过反渗透膜),而且通过高压反冲洗、浸泡、添加化学药剂等方式,均无法有效去除,即这种堵塞是不可修复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重金属废水资源化系统,包括多元膜处理系统,以及设置在多元膜处理系统进水端的预处理系统,所述的预处理系统是基于污泥回流动态成核的混凝沉淀系统,其沉淀池和反应池之间设置回流比为20~35%的污泥回流通道,所述的多元膜处理系统的自身及进水端不设置混凝剂投加装置,所述的回流比为回流的污泥与待处理水的体积比。

  在上述的重金属废水资源化系统中,所述的多元膜处理系统优选由砂滤装置、超滤装置和反渗透装置组成。

  在上述的重金属废水 资源化系统中,所述的污泥回流通道的回流比优选为22~28%。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由于采用基于污泥回流动态成核的混凝沉淀系统作为多元膜处理系统进水端的预处理系统,在混凝过程中,能够以回流污泥作为絮凝主体,大大减少了混凝剂的投加量,从而大大减少了中间水(即多元膜处理系统的进水)中剩余的混凝剂,从而能够大大减缓多元膜被堵塞。而且,由于多元膜处理系统自身及进水端不设置混凝剂投加装置,可以进一步减少多元膜处理系统水中剩余的混凝剂,因此能够进一步减缓多元膜被堵塞。此外,应用本系统,石灰和混凝剂的投加量能够大大小于传统工艺,从而能有效降低重金属废水资源化的成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