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4.11.10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IPC分类号C02F3/30
摘要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无污泥的废水处理系统,特别是指一种利用特殊形状及结构的生物巢作为固定床,使好氧及厌氧共存的情况下来净化废水,以达到无污泥的废水处理。本系统以生物膜法的接触氧化(曝气)方式,即将生物巢固定在接触曝气槽内,并送入适量的空气,使好氧性与厌氧性的菌体能同时共存、栖息而将污水净化。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无污泥的废水处理系统,其主要是将废水统整于A场及B场做集中处理,再依其流量、pH值、COD值、温度分别汇集于各槽,再依一定行径进行曝气预处理,以控制进入处理的水质标准为pH6~8之间、COD值4000~5000mgl/1、温度35℃以下,其中,综合污水集中槽收集由A场及B场的废水,槽内有曝气装置,当将废水收集至指定水位后,就会由沉水式曝气机将废水出至后续的处理设备,其功用是综合A场及B场的废水,并确认综合后废水的COD值在5000mgl/1以下,用以定时测定COD值,且该废水经由综合污水集中槽内的固液分离机,利用振动将废水中粗大的悬浮物体以滤网作物理发筛选去除,然后依序经过第一pH中和槽、第一流量计槽、第二pH中和槽、第一区接触曝气槽、第二流量计槽、第二区接触曝气槽、第三区接触曝气槽、生物过滤沉淀槽、生物接触过滤槽及放流槽,且于每一槽内皆与鼓风机组连通,藉以输送空气,以利于菌种的生存,
其特征在于:在该第一区接触曝气槽、该第二区接触曝气槽及该第三区接触曝气槽内设有生物巢,并使其形成固定床,以作为好氧菌体及厌氧菌体共生共存的巢穴,然后藉由好氧菌体及厌氧菌体来分解有机物,其将废水反复循环地与生物巢接触,而在生物巢上形成生物膜,于此同时,该接触曝气槽内的污水是处于好氧性的状态,并在生物巢上逐渐地堆积生物膜,当生物膜堆积至一定厚度后,位于生物膜的内层就形成厌氧性层,供厌氧性菌体栖息,至于生物膜外侧则继续累积成更厚的生物膜,促使生物膜内层的厌氧性菌体的作用更加活跃,以持续在生物膜内部进行厌氧分解,藉由该好氧及厌氧菌体的共生共存的平衡状态下反复进行,使废水以不产生污泥而达到净化的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无污泥的废水处理系统,其中,该生物巢为塑料材质并呈球形,且其空隙率介于95%-97%间,能达到全面散气式,并能以几乎不流动的方式沉浮在水里,而形成牢固的固定床。
说明书
无污泥的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无污泥的废水处理系统,其利用生物巢作为固定床,并藉由固定床使好氧与厌氧的菌体并存,用以分解废水处理中所产生的污泥。
背景技术
按,废水的处理相当繁复,其中,活性污泥处理的排水处理设备中所产生的剩余污泥。例如,将下水道污水处理厂或排泄物处理厂等下水道处理程序,以及从食品工厂或化学工业等制程所排出的排放水,以活性污泥处理的排水处理设备,对于废水内的污泥,处理的难度更高,且需耗费更多的成本。
因此,衍生有一种活性污泥法,主要由具有曝气槽或沉淀槽的活性污泥处理设备而产生的方法,其将排放水中的有机物藉由污泥中的微生物分解后,会产生使用过的剩余污泥,对于处理这类的剩余污泥或将其废弃时,目前较多被采用的方法是大型厌氧消化槽,在完全厌氧的状态下进行污泥的消化,而此方法中所使用的厌氧消化槽,必须具备强大的耐腐蚀性,所以必须添加大量的甲烷或硫化氢以及大型的瓦斯槽,因而产生出庞大的处理费用,即使投入如此庞大的费用,污泥减少率也只能达到40~50%,其整体效能不彰。
另一方面,还有一种污泥废弃处理方法,其将污泥大量焚烧使其脱水,但会产生戴奥辛等有毒气体或破坏环境的疑虑,所以需设置性能良好的焚化炉,加上焚烧时需要焚化用油,其处理成本甚高,此外,即使设置了性能良好的焚化炉,也无法完全消除对于戴奥辛等的疑虑,仍然还是无法达到无污染的处理污泥。
这些方法利用微生物、药剂、混磨机等来分解剩余污泥,然而废水被分解后的剩余污泥会产生新的问题-BOD(生化需氧量),为了解决BOD的问题,必须再次加入活性污泥处理设备这类的复杂程序。为此,必须增设活性污泥处理设备或增加曝气量。因此,不仅是剩余污泥处理设备本身的设备费或药剂费、运转费用而已,活性污泥处理设备本身也会增加额外的运转费用,整体费用所费不赀。
发明人有鉴于处理污泥的费用甚高,于是乃极力苦思解决之道,并凭借本身的专 业及多年来的工作经验,首创出一种无污泥的废水处理方法,其利用特殊结构的生物巢,使好氧及厌氧菌体能共生共存的平衡状态下,将污泥完全分解,且其设置成本低,而具极佳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无污泥之废水处理系统,特别是指一种利用特殊形状及结构的生物巢作为固定床,使好氧及厌氧共存的情况下来净化废水,以达到无污泥的废水处理。本系统以生物膜法的接触氧化(曝气)方式,即将生物巢固定在接触曝气槽内,并送入适量的空气,此时,在接触曝气槽内的污水,因为反复循环地与生物巢接触,而在生物巢上形成生物膜,于此同时,该接触曝气槽内的废水是处于好氧性的状态,并在生物巢上逐渐地堆积生物膜,当生物膜堆积至一定厚度后,位于生物膜的内层就形成厌氧性层,供厌氧性菌体栖息,至于生物膜外侧则继续累积程更厚的生物膜,促使生物膜内层的厌氧性菌体的作用更加活跃,以持续在生物膜内部进行厌氧分解,藉由该好氧及厌氧菌体的共生共存的平衡状态下,将污水以不产生污泥而达到净化的处理,完全颠覆传统污水的处理方式,而为一理想的无污泥的废水处理系统,显已符合专利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