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分式污水处理的系统

发布时间:2018-6-1 15:49:49

  申请日2014.02.26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IPC分类号C02F9/08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速分式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设有两块将池体分隔呈集水池、速分池、配水池的导流墙,所述配水池上依次连接有调节池、人工格栅装置,所述配水池和调节池的连接管路上设有增压泵,所述配水池上还连接有消毒加药装置,所述集水池上依次连接有过滤池、收集池;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将污水依次通过人工格栅装置、调节池、配水池、速分池、集水池、过滤池处理后进入收集池,根据速分池内的速分球及曝气管路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有效的保证了污水处理的质量,整体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各个处理池对污水进行逐步处理,工艺方便,操作简单,能实现无人化操作,减少了生产成本及运行成本,使用效果好。

  权利要求书

  1.速分式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池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内设有 两块将池体分隔成集水池(11)、速分池(12)、配水池(13)的导流墙 (5),所述配水池(13)上依次连接有用于调节水量和均衡水质的调节池 (14)、用于截留污水中较大悬浮物及杂质的人工格栅装置(15),所述 配水池(13)和调节池(14)的连接管路上设有将调节池处理后的污水运 输至配水池内的增压泵(16),所述配水池(13)上还连接有消毒加药装 置(17),所述集水池(11)上依次连接有过滤池(18)、收集池(19), 所述速分池(12)所在的池体(1)底端内置有至少两根曝气管路(2),每 根所述曝气管路(2)呈环状设置在速分池(12)池体(1)内,在曝气管 路(2)两边的池体(1)内均设有一个承托体(3),每个所述承托体(3) 上的所述池体(1)内安装有至少四层用于降解池体(1)内污水中污染物 的速分球(4),所述速分球(4)包括球形网罩(41)、内置在球形网罩(41) 内的若干个矿石(42),若干个所述矿石(42)通过粘结剂粘压固定在球形 网罩(41)内,两块所述导流墙(5)上均设有若干根可拆卸在导流墙(5) 上的导流管(6),所述导流管(6)的长度与导流墙(5)的宽度相等,还 包括通过供气管路(22)与曝气管路(2)相连的曝气机(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分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格栅 装置(15)包括槽体(151)、至少两块设置在槽体中部的栅格板(152), 最顶端的栅格板(152)上方的所述槽体上设有进水口(153),最底端的 栅格板下方的所述槽体上设有出水口(154),所述出水口(154)上固定 连接有一根与调节池连接的第一连接管(110),所述调节池通过第二连接 管(111)与配水池相连,所述增压泵(16)设置在第二连接管(111)上, 所述配水池(13)内设有控制增压泵工作的红外线传感器(131),所述第 二连接管上设有依次设有单向阀(113)、流量控制阀(112),所述出水 口(154)的直径小于进水口(153)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速分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151) 内设有三块栅格板(152),由上到下三块所述栅格板(152)上的栅格孔 的直径依次减少,由上到下三块所述栅格板上的栅格孔不在同一轴线上, 所述槽体(151)内设有栅格板(152)安装的安装槽(15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分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池(11) 上设有一根用于收集池(19)连接在集水池(11)上的第三连接管(114), 所述过滤池(18)设置在第三连接管中部,所述第三连接管(114)的前端 设有控制集水池内的水运输至过滤池内的水泵(115),所述过滤池(18) 上设有一根供水运输至过滤池内的第四连接管(116),所述第四连接管的 中部设有用于去除水中悬浮物的石英砂过滤器(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分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墙(5) 包括通过钢筋绑扎成本体(51)、浇注在本体(51)上的混凝土层(52), 所述本体(51)呈网格状设置,所述导流管(6)通过铁丝绑扎固定连接在 钢筋上,所述导流墙(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一根便于标识导流墙(5)内 导流管(6)位置的标识管(7),所述标识管(7)上设有标号(7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速分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6) 分别沿水平中心线和竖直中心线设置在导流墙(5)内,两根相邻导流管(6) 在竖直方向上的间隙和水平方向上的间隙均为198~202mm,最底端的所述 导流管(6)设置在导流墙(5)与池体(1)底端间隙为95~105mm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分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路 (2)均为曝气管,所述曝气管通过胶水粘接在池体(1)内,相邻两根所 述曝气管之间的间距为380~420mm,所述曝气管上均设有若干个曝气孔 (21),所述曝气孔(21)倾斜设置在曝气管上,所述曝气孔(21)为圆孔, 所述曝气孔(21)的直径为2~3mm,所述曝气孔(21)与曝气管的竖直中 心线呈43~47°角设置,相邻两个所述曝气管之间的间距为48~52m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速分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管路 (22)设置在速分池(12)池体的底端,所述池体内设有供气管路安装的 通槽,所述供气管路通过胶水固定连接在通槽内,所述供气管路上设有控 制供气管路内供气量的节流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分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体(3) 采用水泥砖堆砌而成,所述水泥砖为200×100×50mm,所述承托体(3)与 曝气管之间的间距为9~11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速分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分球 (4)顶端与导流管(6)顶端之间的间距为40~60mm,在每立方米的池体 (1)内安装有速分球(4)的个数为745~755个,所述球形网罩(41)的 直径为50~300mm,所述矿石(42)的横截面呈球形或多边形,所述矿石(42) 的直径为10~50mm,所述矿石(42)在球形网罩(41)内空隙率为30~ 40%。

  说明书

  速分式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速分式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水资源消耗越来越大,可利用的水资源越来越短缺。 然而公共建筑及民用建筑的绿化、冲厕等用水大部分仍然采用自来水,与生活 用水争夺宝贵的水资源,同时污、废水的大量排出也加大了污水处理厂的负荷。 当今随着污水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污水回收利用得以实现,公共和民用建筑 的污水回收综合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污水处理回用也成为进一步改善 区域环境卫生,减少水资源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现有的大型污水处理 设备存在施工复杂、设备占地面积大,投入时间长,大大的提高了运行成本, 不利于操作,污水处理效果差,不利于长期使用及管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污水处理设备存在施工复杂、设备占 地面积大,投入时间长,大大的提高了运行成本,不利于操作,污水处理效果 差,不利于长期使用及管理,从而提供速分式污水处理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速分式 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设有两块将池体分隔成集水池、速分池、 配水池的导流墙,所述配水池上依次连接有用于调节水量和均衡水质的调节池、 用于截留污水中较大悬浮物及杂质的人工格栅装置,所述配水池和调节池的连 接管路上设有将调节池处理后的污水运输至配水池内的增压泵,所述配水池上 还连接有消毒加药装置,所述集水池上依次连接有过滤池、收集池,所述速分 池所在的池体底端内置有至少两根曝气管路,每根所述曝气管路呈环状设置在 池体内,在曝气管路两边的池体内均设有一个承托体,每个所述承托体上的所 述池体内安装有至少四层用于降解池体内污水中污染物的速分球,所述速分球 包括球形网罩、内置在球形网罩内的若干个矿石,若干个所述矿石通过粘结剂 粘压固定在球形网罩内,两块所述导流墙上均设有若干根可拆卸在导流墙上的 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长度与导流墙的宽度相等,还包括通过供气管路与曝气 管路相连的曝气机。

  优选的,所述人工格栅装置包括槽体、至少两块设置在槽体中部的栅格板, 最顶端的栅格板上方的所述槽体上设有进水口,最底端的栅格板下方的所述槽 体上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上固定连接有一根与调节池连接的第一连接管, 所述调节池通过第二连接管与配水池相连,所述增压泵设置在第二连接管上, 所述配水池内设有控制增压泵工作的红外线传感器,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有依 次设有单向阀、流量控制阀,所述出水口的直径小于进水口的直径,连接可靠, 通过人工格栅装置能有效将污水中的较大悬浮物及杂质残留在槽体的栅格板 上,结构简单,实用性能好,操作简单,通过红外传感器控制增压泵工作,有 效的保证了配水池内的水在正常的供水量,安全性能好。

  优选的,所述槽体内设有三块栅格板,由上到下三块所述栅格板上的栅格 孔的直径依次减少,由上到下三块所述栅格板上的栅格孔不在同一轴线上,所 述槽体内设有栅格板安装的安装槽,连接可靠,便于除去污水中的大颗粒杂质, 使用效果好,便于后续工艺的进行。

  优选的,所述集水池上设有一根用于收集池连接在集水池上的第三连接管, 所述过滤池设置在第三连接管中部,所述第三连接管的前端设有控制集水池内 的水运输至过滤池内的水泵,所述过滤池上设有一根供水运输至过滤池内的第 四连接管,所述第四连接管的中部设有用于去除水中悬浮物的石英砂过滤器, 第三连接管和第四连接管连接可靠,安装方便,通过石英砂过滤器除去水中的 悬浮物使过滤池内的达到安全标准,避免了对后续工艺产生波动性的影响,使 用效果好。

  优选的,所述导流墙包括通过钢筋绑扎成本体、浇注在本体上的混凝土层, 所述本体呈网格状设置,所述导流管通过铁丝绑扎固定连接在钢筋上,所述导 流墙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一根便于标识导流墙内导流管位置的标识管,所述标识 管上设有标号,将混凝土层固定在通过钢筋绑扎而成的网格状本体上,保证了 导流墙的强度,使导流墙符合《给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 -2008)要求,导流管通过铁丝绑扎在钢筋上,便于安装固定,拆卸方便,实 用性能好,有效的防止在混凝土浇注、振捣过程中把预埋管振动移位,使用效 果好,结构简单,可靠性能好,便于拆卸。

  优选的,所述导流管分别沿水平中心线和竖直中心线设置在导流墙内,两 根相邻导流管在竖直方向上的间隙和水平方向上的间隙均为198~202mm,最底 端的所述导流管设置在导流墙与池体底端间隙为95~105mm处,便于池体内的 污水通过导流管流动,实用性能好,流动均匀,可靠性能好,便于安装,当两 根相邻导流管在竖直方向上的间隙和水平方向上的间隙小于198mm或大于202mm 时,导流管的导流效果差,不利于使用,实用性能差,当导流管与池体底端间 隙小于95mm或大于105mm时,导流效果差,不利于安装,不利于承托体安装, 使用效果差。

  优选的,所述曝气管路均为曝气管,所述曝气管通过胶水粘接在池体内, 相邻两根所述曝气管之间的间距为380~420mm,所述曝气管上均设有若干个曝 气孔,所述曝气孔倾斜设置在曝气管上,所述曝气孔为圆孔,所述曝气孔的直 径为2~3mm,所述曝气孔与曝气管的竖直中心线呈43~47°角设置,相邻两个 所述曝气管之间的间距为48~52mm,胶水连接能保证安装质量,使其符合《建 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和《建筑排水塑料管 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29-2010的规定,曝气孔的设置保证了曝气试验的正常 进行,可靠性能好,当相邻两根曝气管之间的间距小于380mm或大于420mm时, 不利于曝气试验,不利于观察管道不均匀处,实用性能差,提高了工作量,能 使曝气管产生曝气效果,便于观察,当曝气孔的直径小于2mm或大于3mm时, 产生的曝气效果不易观察,实用性能差,当曝气孔与曝气管的竖直中心线呈的 角度小于43度或大于47度时,曝气管内产生的曝气效果差,不利于作业人员 观察,使用效果差,当相邻两个曝气孔之间的间距小于48mm或大于52mm时, 水池内产生的曝气效果不均匀。

  优选的,所述供气管路设置在池体的底端,所述池体内设有供气管路安装 的通槽,所述供气管路通过胶水固定连接在通槽内,所述供气管路上设有控制 供气管路内供气量的节流阀,结构简单,便于供气,胶水粘接可靠,通过节流 阀控制供气量,能有效的适应不同的工作场合。

  优选的,所述承托体采用水泥砖堆砌而成,所述水泥砖为200×100×50mm, 所述承托体与曝气管之间的间距为9~11mm,水泥砖堆砌方便,连接可靠,安 装方便,有效的减少了曝气管受承托体上的速分球的挤压,保证了曝气管的使 用寿命,可靠性能好,当承托体与曝气管之间的间距小于9mm或大于11mm时, 放置在承托体上的速分球易对曝气管形成挤压,从而影响了曝气管的曝气效果, 实用性能差。

  优选的,所述速分球顶端与导流管顶端之间的间距为40~60mm,在每立方 米的池体内安装有速分球的个数为745~755个,所述球形网罩的直径为50~ 300mm,所述矿石的横截面呈球形或多边形,所述矿石的直径为10~50mm,所 述矿石在球形网罩内空隙率为30~40%,球形或多边形的矿石便于粘接,可靠性 能好,选用直径为10~50mm的矿石能粘接出不同型号的速分球,实用性能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将污水依次通过人工格栅装置、调节池、 配水池、速分池、集水池、过滤池处理后进入收集池,根据速分池内的速分球 及曝气管路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有效的保证了污水处理的质量,整体结构简 单,占地面积小,各个处理池对污水进行逐步处理,工艺方便,操作简单,能 实现无人化操作,减少了生产成本及运行成本,使用效果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