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4.01.16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IPC分类号C02F1/4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油废水处理装置及方法,包括:进水管阀、出水管阀、进水挡板、出水挡板、进水区布水格栅、出水区布水格栅、第一斜板组、第二斜板组、收油管、排油管、排泥管阀;第一斜板组和第二斜板组对角或平行设置在废水处理装置中间;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对应一组斜板设置在装置侧壁,进、出水管阀分别设置在进、出水管上;进、出水挡板分别设置在进、出水管口;进水区布水格栅设置在进水管下部、侧壁和第一斜板组之间;出水区布水格栅设置在出水管下部、侧壁和第二斜板组之间;排油管设置在装置上部,排油管外套吸油管;排泥管设置在装置下部。本发明采用双向斜板双向交替进出水斜板除油装置可以解决堵塞问题且占地小和处理效率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含油废水处理装置,包括:进水管阀、出水管阀、进水挡板、出水挡 板、进水区布水格栅、出水区布水格栅、第一斜板组、第二斜板组、收油管、 排油管、排泥管阀,其特征在于:
第一斜板组、第二斜板组为两组斜板,第一斜板组和第二斜板组对角或平行 设置在废水处理装置中间;
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对应一组斜板设置在装置侧壁,进、出水管阀分别设置 在进、出水管上;进、出水挡板分别设置在进、出水管口;进水区布水格栅设 置在进水管下部、侧壁和第一斜板组之间;出水区布水格栅设置在出水管下部、 侧壁和第二斜板组之间;
排油管设置在装置上部,排油管外套吸油管;排泥管设置在装置下部;
设置有进水管的侧壁与斜板形成的空间为进水区,设置有出水管的侧壁与斜 板形成的空间为出水区,第一斜板组、第二斜板组的上部空间为收油区,第一 斜板组、第二斜板组的下部空间为排泥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斜板的板面与水平线之间的角度为50~70°;
两组斜板中相邻斜板的净板距50mm~15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出水管距离水面300mm~50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水挡板和出水挡板为四分之一圆弧形挡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水区布水格栅和出水区布水格栅为玻璃钢制网格;第一斜板组和第二斜板 组采用玻璃钢材质;收油管为钢材质;进、出水挡板为钢材质。
6.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含油废水处理装置的含油废水处理方 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含油废水由一端进水,经进水区布水格栅从第一斜板组底部进水,顶部出水 流进第二斜板组顶部,再从其底部出水经出水区布水格栅后由另一端出水,完 成第一个处理过程;经处理一段时间后,改变进出水方向,反方向进行处理完 成第二个处理过程;两个处理过程交替进行。
说明书
一种含油废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油废水处理领域,更进一步说,是涉及一种含油废水处理装 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含油废水处理中,平流隔油池和斜板隔油池是常用的处理工艺。平流隔油 池是利用池子长度去除上浮的水中油和下沉的悬浮物。斜板隔油池(是在池中 设置单向斜板组利用增加的斜板面积去除上浮的水中油和下沉的悬浮物),斜板 隔油池占地面积仅为平流隔油池的1/3~1/5,有资料介绍在废水温度30℃,废 水比重为0.996,油的比重为0.9的条件下,对于直径为60~90μ的油珠,斜板 隔油池的去除率为94%,而平流隔油池为64%,对于直径90~120μ的油珠,斜 板隔油池的去除率为100%,而平流隔油池为75%。在处理工艺中,平流隔油池 管理和操作及检修方便,被普遍采用,但占地很大、空气污染比较严重。斜板 隔油池由于是单向斜板组,如果水流由上向下通过斜板只是有利于板上的污泥 脱落,但不利于水中的油珠上浮,如果水流由下向上通过斜板只是有利于水中 油珠上浮,但不利于板上的污泥脱落,存在容易堵塞问题,常规的斜板隔油池 由于堵塞问题检修周期很短,不易发挥其优势。
从理论上讲,斜板隔油池是根据哈真的“浅层沉淀”原理设计的。理想状 态下:L/H=V/Uo,L-----一个池子的长度,H-----池子的深度, V-----水平流速,Uo-----水中颗粒物的沉淀速度,如果把H分成3层,每层为H/3, 在Uo和V不变的条件下,只需L/3就可以将Uo的颗粒去除。简单的说池体越 浅,胶体颗粒的沉降距离越短,沉淀效果越好,斜板就是在不增加池体面积的 情况下,增加沉淀面积。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出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油废水处理装置及方 法。采用双向斜板双向交替进出水斜板除油装置既可以解决堵塞问题又可以发 挥其占地小和处理效率高的优势。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含油废水处理装置。
包括:进水管阀、出水管阀、进水挡板、出水挡板、进水区布水格栅、出水 区布水格栅、第一斜板组、第二斜板组、收油管、排油管、排泥管阀;
第一斜板组、第二斜板组为两组斜板,第一斜板组和第二斜板组对角或平行 设置在废水处理装置中间;
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对应一组斜板设置在装置侧壁,进、出水管阀分别设置 在进、出水管上;进、出水挡板分别设置在进、出水管口;进水区布水格栅设 置在进水管下部、侧壁和第一斜板组之间;出水区布水格栅设置在出水管下部、 侧壁和第二斜板组之间;
排油管设置在装置上部,排油管外套吸油管;排泥管设置在装置下部;
设置有进水管的侧壁与斜板形成的空间为进水区,设置有出水管的侧壁与斜 板形成的空间为出水区,第一斜板组、第二斜板组的上部空间为收油区,第一 斜板组、第二斜板组的下部空间为排泥区。
收油管和排油管设置在收油区水面,可排至污油罐。排泥口和排泥管及排 泥阀设置在排泥区底部,外部连接排泥泵,根据实际情况排泥区可增加水力吹 扫管。
其中,优选:
斜板的板面与水平线之间的角度为50~70°;
两组斜板中相邻斜板的净板距50mm~150mm;
进、出水管距离水面300mm~500mm;
进水挡板和出水挡板为四分之一圆弧形挡板。
进水区布水格栅和出水区布水格栅为玻璃钢制网格;第一斜板组和第二斜板 组采用玻璃钢材质;收油管为钢材质;进、出水挡板为钢材质。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含油废水处理方法。
包括:
含油废水由一端进水,经进水区布水格栅从第一斜板组底部进水,顶部出水 流进第二斜板组顶部,再从其底部出水经出水区布水格栅后由另一端出水,完 成第一个处理过程;经处理一段时间后,改变进出水方向,反方向进行处理完 成第二个处理过程;两个处理过程交替进行。
本发明具体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含油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对角布置斜板组和平行布置斜板组、进出 水区、布水格栅、排泥区、收油区。
含油废水处理过程如下:
含油废水从进水管阀进入处理装置,经导流板改变水流方向和消除水力动 能向下流入,这时废水中会有部分可上浮的油珠上浮至收油区,进水挡板上的 沉积泥自动脱落和减少收油区水面波动,有利于收油,废水经进水区布水格栅 由下而上流进第一斜板组,在此过程中,水中的油珠浮力方向与水流作用力方 向相同,油珠会加速上浮和相互碰撞形成大油珠,在接触到斜板时形成更大的 油珠,浮力变大的油珠通过板间上浮到收油区,在此过程中,水中的悬浮颗粒 的重力与水流作用力方向相反,当大颗粒重力大于水流作用力时就会沉积到第 一斜板组上,第一斜板组上的泥沉积到一定厚度时,在重力的作用下脱离第一 斜板组滑到排泥区,由于泥的运动方向和水流方向是逆向,会使沉积泥脱落有 阻力,沉积泥长时间不脱落就会堵塞斜板通道,使过水面积减少,废水由第一 斜板组流出流进第二斜板组,在此过程中和在第一斜板组的过程中正好相反, 水流和油珠上浮是逆向流,对油珠的上浮产生阻力,水流和泥的沉降是同向流, 水流的作用力加上泥的自身重力使得斜板上的泥易于脱落沉入排泥区,废水经 出水区布水格栅流入收水区,经过第一斜板组和第二斜板组处理后的废水中还 会有少量油珠上浮至收油区,处理后的废水经出水管阀流出,完成一个处理过 程,运转一定时间后,切换进出水方向,原来的出水口改为进水口,原来的进 水口改为出水口,废水由进水管阀流入,进入进水区(原出水区),经布水 格栅流进第二斜板组,第二斜板组出水流入第一斜板组,第一斜板组出水经布 水格栅进入收水区,处理后的废水经出水管阀(原进水管阀)流出,完成第二 个处理过程。
本发明有如下效果:
(1)油和泥从废水中分离出来,为后续处理工艺创造良好的条件;
(2)斜板填料提高了与水接触的比表面积,提高水中油和悬浮物的去除率;
(3)减少了处理装置的占地面积;
(4)交替改变进出水方向可使斜板上沉积的泥在其重力和水流作用方向相 同时迅速滑向底部排泥区,解决了斜板堵塞的问题;
(5)当水流方向和油的上浮力相同时会加速小油珠上浮相互碰撞形成大的 油珠从水中分离;
(6)本处理装置为一个处理单元,根据水质水量可选用多个处理单元串联 或并联组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