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氧丝状真菌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

发布时间:2018-5-28 17:34:50

  申请日2014.01.17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IPC分类号C02F3/12

  摘要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好氧丝状真菌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本发明采用圆柱形的序批式工艺(SBR)为好氧丝状真菌颗粒污泥的培养工艺,在常温条件下,以污水处理厂回流泵房的剩余污泥,采用葡萄糖为碳源,不控制进水pH条件下,第13d即获得好氧丝状真菌颗粒污泥;以乙酸钠为碳源,调节进水pH为4.5时,第13d也可获得好氧丝状真菌颗粒污泥。本发明方法培养速度快,丝状真菌颗粒稳定性好。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好氧丝状真菌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序批式间歇工艺(SBR)培养方式,以葡萄糖或乙酸钠为碳源,通过控制进水COD的浓度实现有机负荷波动,在水流剪切力作用下快速形成好氧丝状菌颗粒污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接种活性污泥

  把活性污泥接种于SBR反应装置中,SBR反应装置的反应器为圆柱形,其体积交换率为70±3%,每次进水1.6±0.2L;

  (2)进水

  在好氧丝状菌颗粒污泥培养期间,采用葡萄糖或乙酸钠为碳源的污水作为进水, 进水基本组分包括:NH4Cl 0.2±0.05g/L,KH2PO4 0.2±0.05 g/L,CaCl20.03±0.01g/L,MgSO4·7H2O 0.025±0.01g/L,FeSO4·5H2O 0.02±0.005g/L,NaHCO3 0.013±0.001g/L,蛋白胨 0.04±0.01g/L,葡萄糖或乙酸钠 1±0.1g/L;

  (3)运行

  曝气量为3-5L/min,每天运行6个周期,每个周期4h,包括:进水阶段3±1 min,曝气阶段与沉降阶段共227±3 min,闲置阶段5±1 min,排水阶段5±1min。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运行过程调控如下:

  以葡萄糖为碳源时,不对进水pH进行调整;以乙酸钠为碳源时,先采用NaOH溶液或HCl溶液调整进水pH为4.5±0.5;

  运行过程中,开始阶段不改变碳源浓度,待污泥颜色从黑褐色转变为淡黄色,将碳源浓度升高至3±0.5g/L,在3±0.5g/L条件下维持3d,再降至1±0.1g/L,使出现小的白色丝状菌颗粒;随后,将碳源浓度再次提高至3±0.1g/L并维持不变,使小的白色丝状菌颗粒直径逐渐增大,直至成熟状态。

  说明书

  一种好氧丝状真菌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好氧丝状真菌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处理技术由于其成本低、二次污染小等特点而成为现代污水处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生长代谢繁殖来实现污染物的降解去除,细菌、真菌、藻类是常用的微生物。其中真菌作为生物界一个大的分类分支,真菌种类丰富、分布广泛以及部分丝状真菌的特殊结构上的特点而被广泛关注。就目前的应用而言,在污泥处理过程中,真菌可以用于在污泥处理脱水、减量、堆肥及有害物质的去除;在电子电镀企业产生的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真菌利用其生长速度快、菌丝缠绕面积大等特点,可以有效吸附去除水中的重金属;在印染和染料等难处理工业废水中,真菌可以用于染料的高效脱色和降解;在某些高COD、低pH等特殊工业废水中也显示了真菌的高效处理能力,比如高浓度糖类废水、淀粉废水、纤维素废水、腈纶废水、油脂废水、柠檬酸废水、豆制品废水等。

  然而,在废水的生物处理过程中,在完成水中污染物质去除的同时还需要实现泥水分离,即生物相与水的分离。与普通的活性污泥法相比,好氧颗粒污泥具有更快的泥水分离效率、更强的耐受冲击负荷能力等优点,并且在许多废水处理中都已经证实了其高效的处理能力,被认为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污水处理技术。以真菌为主体的颗粒是好氧颗粒污泥的一种,虽然比一般的细菌形成的颗粒沉降速度慢,但是比一般的活性污泥处理工艺的沉降速度要快得多,在真菌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的同时,实现真菌的颗粒化,既可以保证前期处理工艺中维持高浓度的生物量,也可以大大提高后续泥水分离的效率,从整体上更为有效的保证污水真菌处理工艺的高效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在常温条件下,快速稳定的培养好氧丝状菌颗粒污泥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培养好氧丝状菌颗粒污泥的方法,是利用序批式间歇工艺(SBR)培养方式,以葡萄糖或乙酸钠为碳源,通过控制进水COD的浓度实现有机负荷波动,在水流剪切力作用下快速形成好氧丝状菌颗粒污泥。

  本发明方法的具体操作如下:

  (1)接种活性污泥

  把活性污泥接种于SBR反应装置中,SBR反应装置的反应器为圆柱形,其内径5cm,高180cm,总体积约3.5L,有效使用体积2.0L;体积交换率为70±3%,每次进水1.6±0.2L;接种污泥可来自污水处理厂取回的絮状回流污泥;

  (2)进水

  在好氧丝状菌颗粒污泥培养期间,采用葡萄糖或乙酸钠为碳源的污水作为进水, 进水基本组分包括:NH4Cl 0.2±0.05g/L,KH2PO4 0.2±0.05 g/L,CaCl20.03±0.01g/L,MgSO4·7H2O 0.025±0.01g/L,FeSO4·5H2O 0.02±0.005g/L,NaHCO3 0.013±0.001g/L,蛋白胨 0.04±0.01g/L,葡萄糖或乙酸钠 1±0.1g/L;

  (3)运行

  曝气量为3-5L/min,每天运行6个周期,每个周期4h,包括:进水阶段3±1 min,曝气阶段与沉降阶段共227±3 min,闲置阶段5±1 min,排水阶段5±1 min。

  本发明中,运行过程调控如下:

  以葡萄糖为碳源时,不对进水pH进行调整;以乙酸钠为碳源时,先采用NaOH溶液或HCl溶液调整进水pH为4.5±0.5;

  运行过程中,开始阶段不改变碳源浓度,待污泥颜色从黑褐色转变为淡黄色,将碳源浓度升高至3±0.5g/L,在3±0.5g/L条件下维持3d,再降至1±0.1g/L,使出现小的白色丝状菌颗粒;随后,将碳源浓度再次提高至3±0.1g/L并维持不变,使小的白色丝状菌颗粒直径逐渐增大,直至成熟状态。一般运行为13天以上。

  结果表明,本发明方法培养速度快,丝状真菌颗粒稳定性好。以葡萄糖为碳源,不控制进水pH条件下,反应器中第5d即可出现白色的小的丝状真菌颗粒,第13d时即可获得稳定的成熟颗粒;以乙酸钠为碳源,调节进水pH为4.5时,反应器中第10d即可出现白色的小的丝状真菌颗粒,第13d时即可获得稳定的成熟颗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