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性沸石水处理技术

发布时间:2018-5-7 14:47:40

  申请日2014.07.14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处理流程简单,占地小,产生的污泥稳定的植物性沸石水处理装置,包括与预埋在地面的螺栓通过螺母固定的钢支架,在钢支架上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初处理容器,二次处理容器和排放水分离容器,其中二次处理容器和排放水分离容器的上部相通,初处理容器的底部与二次处理容器的上部相通;在初处理容器的顶部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的下端具有喷淋装置,在初处理容器的中部设置有生物酶释放层,在二次处理容器的中部设置有植物性沸石填料层,在二次处理容器的底部设置有沉淀物排出管,在排放水分离容器的上部设置有排水管,在排放水分离容器的内壁设置有自上而下的螺旋通槽,在排放水分离容器的底部设置有沉淀物排出管。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植物性沸石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预埋在地面的螺栓通过螺母固定的钢支架(11),在钢支架上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初处理容器(1),二次处理容器(2)和排放水分离容器(3),其中二次处理容器(2)和排放水分离容器(3)的上部相通,初处理容器(1)的底部与二次处理容器(2)的上部相通;

  在初处理容器(1)的顶部设置有进水管(4),进水管(4)的下端具有喷淋装置(5),在初处理容器(1)的中部设置有生物酶释放层(6),在二次处理容器(2)的中部设置有植物性沸石填料层(8),在二次处理容器(2)的底部设置有沉淀物排出管(10),在排放水分离容器(3)的上部设置有排水管(12),在排放水分离容器(3)的内壁设置有自上而下的螺旋通槽(9),在排放水分离容器(3)的底部设置有沉淀物排出管(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性沸石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处理容器(1)的底部具有螺旋桨(7),螺旋桨(7)通过初处理容器(1)外壁的电机带动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性沸石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处理容器(1),二次处理容器(2)和排放水分离容器(3)均由内部预埋骨架的玻璃钢制成。

  说明书

  植物性沸石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植物性沸石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污水处理一般采用生化法、化学还原、电解法、氧化催化法、膜法、反渗透、高温气化等等方法,采用这些方法所用的设备体系庞大,工艺流程复杂,处理时间长、运行成本高,能耗消耗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处理流程简单,占地小,产生的污泥稳定的植物性沸石水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植物性沸石水处理装置,包括与预埋在地面的螺栓通过螺母固定的钢支架,在钢支架上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初处理容器,二次处理容器和排放水分离容器,其中二次处理容器和排放水分离容器的上部相通,初处理容器的底部与二次处理容器的上部相通;

  在初处理容器的顶部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的下端具有喷淋装置,在初处理容器的中部设置有生物酶释放层,在二次处理容器的中部设置有植物性沸石填料层,在二次处理容器的底部设置有沉淀物排出管,在排放水分离容器的上部设置有排水管,在排放水分离容器的内壁设置有自上而下的螺旋通槽,在排放水分离容器的底部设置有沉淀物排出管。

  进一步地,所述初处理容器的底部具有螺旋桨,螺旋桨通过初处理容器外壁的电机带动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初处理容器,二次处理容器和排放水分离容器均由内部预埋骨架的玻璃钢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二级处理加一级分离的方式进行污水处理,设备占地面积小,设备成本低,处理效率高,具有较好的污水处理效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