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冲击污泥床反应器

发布时间:2018-5-2 15:43:22

  申请日2014.06.25

  公开(公告)日2014.12.17

  IPC分类号C02F3/28; C02F3/12; C02F3/3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冲击污泥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在反应容器(3)的中下部设置网状布水管(4),布水管(4)通过循环泵(5)和排水槽(6)相连接,在反应容器(3)的底部左侧设置压力反冲阀(8),压力反冲阀(8)和布水管(4)连通,在反应容器(3)的上部设置气体导管(1),气体导管(1)的下端连接集气罩(2),集气罩(2)两侧为回流管(7),在反应容器(3)的底端连接污泥床(9),污泥床(9)的上端为污泥悬浮层区,污泥床(9)的下端设置排污口(10)。集生物反应和沉淀分离于一体,结构紧凑,提高了容积利用率,操作运行方便,反应器容积所能承受的有机负荷较高,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抗冲击污泥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在反应容器(3)的中下部设置网状布水管(4),布水管(4)通过循环泵(5)和排水槽(6)相连接,在反应容器(3)的底部左侧设置压力反冲阀(8),压力反冲阀(8)和布水管(4)连通,在反应容器(3)的上部设置气体导管(1),气体导管(1)的下端连接集气罩(2),集气罩(2)两侧为回流管(7),在反应容器(3)的底端连接污泥床(9),污泥床(9)的上端为污泥悬浮层区,污泥床(9)的下端设置排污口(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抗冲击污泥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布水管(4)上等间距分布有进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抗冲击污泥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管(7)斜向上45°角位置均匀间隔开设有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抗冲击污泥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管(4)上设置可调节水流量的阀门。

  说明书

  一种抗冲击污泥床反应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冲击污泥床反应器。

  背景技术

  在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和造纸等工业废水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木质素等有机物质。这些物质以悬浮或溶解状态存在于污水中,可通过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而分解。在其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氧气,因而被称为耗氧污染物。这种污染物可造成水中溶解氧减少,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氨和硫醇等难闻气味,使水质恶化。

  随着各行各业排放的污废水成分越来越复杂,生化处理难度越来越大,传统反应器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不足,如进水中的悬浮物不宜过高,一般控制在100mg/L 以下;泥水混合不充分,污泥床内经常出现短流现象,存在死水区,影响处理能力;在低温条件下,水解过程缓慢,SS 去除率下降;系统对进水的水质和负荷的突然变化较敏感,抗冲击力较差。因此,如何生产一种抗冲击污泥床反应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冲击污泥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在反应容器(3)的中下部设置网状布水管(4),布水管(4)通过循环泵(5)和排水槽(6)相连接,在反应容器(3)的底部左侧设置压力反冲阀(8),压力反冲阀(8)和布水管(4)连通,在反应容器(3)的上部设置气体导管(1),气体导管(1)的下端连接集气罩(2),集气罩(2)两侧为回流管(7),在反应容器(3)的底端连接污泥床(9),污泥床(9)的上端为污泥悬浮层区,污泥床(9)的下端设置排污口(10)。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布水管(4)上等间距分布有进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回流管(7)斜向上45°角位置均匀间隔开设有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布水管(4)上设置可调节水流量的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集生物反应和沉淀分离于一体,结构紧凑,提高了容积利用率,操作运行方便,不仅适合于处理高、中浓度的有机工业废水,也适合于处理低浓度的城市污水。

  2、集气罩两侧设置回流管,能将气体带出的污泥通过回流管回流到反应器的底部,在反应器内形成了沉淀性能良好的颗粒污泥,使反应器内能够保留较高的污泥浓度,从而反应器容积所能承受的有机负荷较高,大大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

  3、压力反冲阀和布水管连通使污泥床底部进水得到控制,基质浓度降低,缓解了底部污泥负荷过重的问题,有利于充分发挥污泥床基质降解潜力,进而提高反应器的整体处理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