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一体化处理系统及方法

发布时间:2018-5-2 10:55:41

  申请日2014.09.30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一体化处理系统,包括第一生化池、第二生化池、沉淀池、过滤罐、污泥池和控制间,所述控制间内部设有紫外线消毒装置和风机,所述第一生化池和第二生化池通过水堰板连通,所述风机通过送风管道与第一生化池和第二生化池连通,所述第二生化池与沉淀池连通,第二生化池内靠近沉淀池的一端设有与第二生化池内壁密封连接的弧形挡板,所述弧形挡板与第二生化池的内壁形成沉淀室,所述沉淀室下方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下方通过污泥管道与所述污泥池连接。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污水一体化处理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一体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生化池、第二生化池、沉淀池、过滤罐、污泥池和控制间,所述控制间内部设有紫外线消毒装置和风机,所述第一生化池和第二生化池通过水堰板连通,所述风机通过送风管道与第一生化池和第二生化池连通,所述第二生化池与沉淀池连通,第二生化池内靠近沉淀池的一端设有与第二生化池内壁密封连接的弧形挡板,所述弧形挡板与第二生化池的内壁形成沉淀室,所述沉淀室下方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下方通过污泥管道与所述污泥池连接,所述沉淀池与过滤罐连通,沉淀池下方通过回流管道与污泥管道分别与第一生化池和污泥池连通,所述过滤罐通过污水管道与紫外线消毒装置的进液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一体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生化池、第二生化池内底面均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均与所述送风管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污水一体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线消毒装置的出液口通过出液管与外部连通。

  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一体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选取池内溶解氧不大于0.2mg/L作为第一生化池;

  选取池内溶解氧介于2~4mg/L作为第二生化池;

  将污水送入第一生化池,第一生化池内的异养菌将污水中的淀粉、纤维、碳水化合物等悬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将不溶性的有机物转化成可溶性有机物,将污水中的蛋白质、脂肪等污染物氨化游离出氨,在充足供氧条件下,第一生化池内的自养菌的硝化作用将NH3-N和NH4+氧化为NO3-,在缺氧条件下,第一生化池内的异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将NO3-还原为分子态氮;

  将第一生化池经缺氧水解后的产物送入第二生化池,混合第二生化池中的液体和第一生化池中水解后的产物,向第二生化池内送入使得混合后的液体进行内循环的氧气,然后沉淀内循环后的混合液;

  将第二生化池中未沉淀的混合液送入沉淀池,待沉淀池内的混合液沉淀至自上而下的上层清液和下层沉淀物时,将上层清液送入过滤罐,降低出水SS后,送入紫外消毒装置杀灭大肠杆菌等细菌,然后排放经紫外消毒后的上层清液,将下层沉淀物分别送入第一生化池和污泥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一体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生化池和第二生化池进行分解时,使用风机持续为其内部提供氧气。

  说明书

  污水一体化处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生化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一体化处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污水处理方法一般为厌氧好氧工艺法和接触氧化法。其中,厌氧好氧工艺法由于没有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从而不能培养出具有独特功能的污泥,难降解物质的降解率较低;若要提高脱氮效率,必须加大内循环比,因而加大运行费用。此外,内循环液来自曝气池,含有一定的DO,使A段难以保持理想的缺氧状态,影响反硝化效果,脱氮率很难达90%;另外,这种方法受到水力停留时间 (硝化>6h ,反硝化<2h )、污泥浓度MLSS(>3000mg/L)、污泥龄( >30d )、N/MLSS负荷率(<0.03 )和进水总氮浓度( <30mg/L)的影响过大。

  接触氧化法填料上的生物膜储量视BOD负荷而异;生物膜只能自行脱落,剩余污泥不易排走,滞留在滤料之间易引起水质恶化,影响处理效果;当采用蜂窝填料时,如果负荷过高,则生物膜较厚,易堵塞填料;大量产生后生动物(如轮虫类);组合状的接触填料有时会影响曝气与搅拌。

  上述两种工艺制造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在小水量(日处理水量≤60m3)污水处理站实际运行中,都存在自动化运行后出水达标率偏低,前者容易活性污泥流失,并且有两套回流系统,后者无独立回流系统,对氮磷的去除率有限,在技术力量不足时容易导致出水不达标,而目前虽然有AO接触氧化法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但是内部构造与此发明在关键部位有截然不同。

  发明内容

  基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结合了厌氧好氧工艺法和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优点,既解决了活性污泥流失,氮磷去除率低,又解决了没有回流系统问题的污水一体化处理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水一体化处理系统,包括第一生化池、第二生化池、沉淀池、过滤罐、污泥池和控制间,所述控制间内部设有紫外线消毒装置和风机,所述第一生化池和第二生化池通过水堰板连通,所述风机通过送风管道与第一生化池和第二生化池连通,所述第二生化池与沉淀池连通,第二生化池内靠近沉淀池的一端设有与第二生化池内壁密封连接的弧形挡板,所述弧形挡板与第二生化池的内壁形成沉淀室,所述沉淀室下方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下方通过污泥管道与所述污泥池连接,所述沉淀池与过滤罐连通,沉淀池下方通过回流管道与污泥管道分别与第一生化池和污泥池连通,所述过滤罐通过污水管道与紫外线消毒装置的进液口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生化池、第二生化池内底面均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均与所述送风管道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紫外线消毒装置的出液口通过出液管与外部连通。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污水一体化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选取池内溶解氧不大于0.2mg/L作为第一生化池;

  选取池内溶解氧介于2~4mg/L作为第二生化池;

  将污水送入第一生化池,第一生化池内的异养菌将污水中的淀粉、纤维、碳水化合物等悬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将不溶性的有机物转化成可溶性有机物,将污水中的蛋白质、脂肪等污染物氨化游离出氨,在充足供氧条件下,第一生化池内的自养菌的硝化作用将NH3-N和NH4+氧化为NO3-,在缺氧条件下,第一生化池内的异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将NO3-还原为分子态氮;

  将第一生化池经缺氧水解后的产物送入第二生化池,混合第二生化池中的液体和第一生化池中水解后的产物,向第二生化池内送入使得混合后的液体进行内循环的氧气,然后沉淀内循环后的混合液;

  将第二生化池中未沉淀的混合液送入沉淀池,待沉淀池内的混合液沉淀至自上而下的上层清液和下层沉淀物时,将上层清液送入过滤罐,降低出水SS后,送入紫外消毒装置杀灭大肠杆菌等细菌,然后排放经紫外消毒后的上层清液,将下层沉淀物分别送入第一生化池和污泥池。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生化池和第二生化池进行分解时,使用风机持续为其内部提供氧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结合了厌氧好氧工艺法和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优缺点将两者融合既解决了活性污泥流失,氮磷去除率低,又解决了回流系统存在的不足;

  (2)弧形挡板、第二生化池内壁和导流板之间形成一个短暂的内循环,保证污水处理的质量;

  (3)过滤罐的设置,进一步降低了SS,保障了良好的消毒环境;

  (4)第二生化池污泥管道的设置解决了第二生化池循环的生物膜和无机质太多,而又无法随水流排走的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