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硫废水深度处理技术

发布时间:2018-5-2 10:08:05

  申请日2014.05.28

  公开(公告)日2014.09.17

  IPC分类号C02F1/44; 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脱硫废水深度处理装置,属于水处理领域。所述脱硫废水深度处理装置包括絮凝箱、澄清池、过滤装置和蒸发器装置;所述絮凝箱右侧设置污水出口,所述污水出口与澄清池入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澄清池右侧设置出水口;所述过滤装置上部设置正渗透装置,下部设置反渗透浓缩装置;所述正渗透装置内部设置正渗透膜,所述反渗透浓缩装置内部设置反渗透膜。本实用新型工程投资少、运行费用低;采用正渗透膜,其对污染物质的脱除率高,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且膜的耐污染性好,可以忍受高COD等污染物,使用寿命长,并且在实现污染物零排放时与蒸发工艺相比,可降低75%以上的运行费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脱硫废水深度处理装置,包括絮凝箱、澄清池、过滤装置和蒸发器装置;所述絮凝箱 右侧设置污水出口,所述污水出口与澄清池入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澄清池右侧设置出水 口,其特征正在于:所述过滤装置上部设置正渗透装置,下部设置反渗透浓缩装置;所述正 渗透装置内部设置正渗透膜,正渗透膜的左侧上端设置正渗透入水口,左侧下端设置高浓度 正渗透汲取液入口,正渗透膜的右侧上端设置正渗透浓缩液出口,右侧下端设置低浓度正渗 透汲取液出口;所述反渗透浓缩装置内部设置反渗透膜,反渗透膜左侧上端设置高浓度反渗 透汲取液出口,右侧上端设置低浓度反渗透汲取液入口;所述澄清池出水口与正渗透膜的入 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正渗透浓缩液出口与蒸发器装置入水口通过管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废水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浓度反渗透汲取液出 口与高浓度正渗透汲取液入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低浓度正渗透汲取液出口与低浓度反渗透 汲取液入口通过管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废水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箱箱体上部设置废 水进口和絮凝剂加入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废水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澄清池底部设置污泥外 排管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脱硫废水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外排管道另一端连 接脱水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脱硫废水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机底部设置污泥外 排口。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脱硫废水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机与絮凝箱之间设 置回流管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废水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膜右侧下端设置 反渗透产水出口。

  说明书

  脱硫废水深度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脱硫废水深度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脱硫废水主要是锅炉烟气在湿法脱硫(石灰石/石膏法)过程中吸收塔的排放水。湿法脱 硫占全世界烟气脱硫装置的85%以上。湿法脱硫是采用石灰石粉浆液在反应塔内喷淋于烟气 中与SO2反应生成CaSO3、CaSO4,降解烟气中SO2。

  脱硫装置浆液内的水在不断循环的过程中,会富集重金属元素和Cl-等,脱硫装置在运行 过程中要不断地排放一定量的废水,来保证其连续运行。脱硫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 过饱和的亚硫酸盐、硫酸盐以及重金属等,这些污染物均为国家环保标准严格控制的第一类 污染物。因此,处理脱硫废水使之符合国家环保工业废水的排放标准是目前很多企业的重要 任务之一。

  鉴于脱硫废水的特点,废水处理一般采用化学或机械方法分离出重金属和其他可沉淀的 物质。目前,常用的脱硫废水处理方法为将脱硫后废水经中和、反应、絮凝及沉淀处理,除 去废水中含有的重金属及其他悬浮杂质。沉淀的污泥经脱水后,剩余的泥饼运至渣场,进行 综合处理。

  目前常规处理脱硫废水设备,不能保证重金属处理效果达到《火电厂石灰石-石膏湿法脱 硫废水控制指标》。脱硫废水处理后个别指标达到《火电厂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废水控制指 标》的要求,但还是含有大量COD,重金属,氯离子,无法直接回收利用,往往需要进一步 深度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实际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脱硫废水深度处理装置,保证脱硫废水 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并达到《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要求,实现废水零排放和资 源再利用,并且设备投资与运行费用大大降低,设备运行稳定可靠。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脱硫废水深度处理装置,包括絮凝箱、澄清池、过滤装置和蒸发器装置;

  所述絮凝箱箱体上部设置废水进口和絮凝剂加入口;所述絮凝箱右侧设置污水出口,所 述污水出口与澄清池入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澄清池底部设置污泥外排管道,所述污泥外 排管道另一端连接脱水机,脱水机底部设置污泥外排口,所述脱水机与絮凝箱之间设置回流 管道;所述澄清池右侧设置出水口;所述过滤装置上部设置正渗透装置,下部设置反渗透浓 缩装置;所述正渗透装置内部设置正渗透膜,正渗透膜的左侧上端设置正渗透入水口,左侧 下端设置高浓度正渗透汲取液入口,正渗透膜的右侧上端设置正渗透浓缩液出口,右侧下端 设置低浓度正渗透汲取液出口;所述反渗透浓缩装置内部设置反渗透膜,反渗透膜左侧上端 设置高浓度反渗透汲取液出口,右侧上端设置低浓度反渗透汲取液入口,右侧下端设置反渗 透产水出口;所述高浓度反渗透汲取液出口与高浓度正渗透汲取液入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 低浓度正渗透汲取液出口与低浓度反渗透汲取液入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澄清池出水口与正 渗透膜的入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正渗透浓缩液出口与蒸发器装置入水口通过管道连接。

  工作原理:废水首先进入絮凝箱中降低SS、COD等指标,经过絮凝后的废水再进入澄清 池中进一步降低SS,澄清池中污泥通过脱水机脱水外排,脱除污泥的水份通过回流管回流絮 凝箱中再处理;澄清池出水进入过滤装置中处理,废水在过滤装置中的正渗透膜的一侧经过 时,在高浓度的汲取液的驱动下,废水中水分子渗透到正渗透膜的另一侧,即汲取液侧,废 水中水分逐渐减少,被浓缩;由于正渗透膜具有很高的分离精度,只有水分子渗透到汲取液 侧,而废水中COD、重金属、氯离子等污染物95%以上被截留;正渗透处汲取液入口浓度最大, 正渗透汲取液出口处浓度下降,需要反渗透浓缩汲取液再循环到正渗透汲取液侧,而反渗透 膜浓缩汲取液时,产生反渗透产水,即过滤装置的最终出水;当达到排放标准或回用时,正 渗透汲取液出口进入反渗透装置,经过反渗透浓缩,反渗透浓缩液再循环进入正渗透汲取液 进口一侧。当正渗透浓缩液的固溶物含量达10%时,这时浓缩液被送往蒸发器干燥成固体, 运送堆填区埋放,实现零排放。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核心处理装置采用正渗透膜,正渗透膜对污染物质的脱除率高:正渗透过 滤属于物理过滤,根据分子直径大小进行过滤,排除因沉淀不完全导致出水无法达到排放或 回用要求的可能;正渗透膜相比其它膜过滤技术,操作压力低,膜表面没有浓差极化,因而 膜的耐污染性好,可以忍受高COD等污染物,使用寿命长;

  2.本实用新型絮凝澄清预处理装置只添加少量絮凝剂,正渗透与反渗透浓缩装置、正渗 透浓缩液蒸发装置运行时过程中无需添加其他化学品,因而本实用新型不会因投加过量化学 品造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3.本实用新型减少工程投资、降低运行费用:经过絮凝澄清预处理装置、正渗透装置与 反渗透浓缩装置将脱硫废水浓缩3—10倍,即废水量经过过滤后可减少70%—90%的蒸发水量, 总体减少70%以上的工程费用;本实用新型蒸发1吨废水运行费用耗电200KW,1吨废水经过 絮凝澄清预处理装置、正渗透装置与反渗透浓缩装置过滤系统运行耗电5KW。因而在实现零 排放时与蒸发工艺相比,可降低75%以上的运行费用。

  4.脱硫废水的中含有较高的重金属离子,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在目前的脱 硫处理工艺中,镉、铬、铅以及砷的含量在2ppm以上,无法满足国家排放标准。本实用新型 的使用,可以将上述有毒物质降低到0.05ppm以下,甚至全部脱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