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4.08.27
公开(公告)日2014.11.19
IPC分类号C02F3/3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厌氧自然通风一体化复合垂直流生物水处理滤池,整座滤池由下行流滤池和上行流滤池组合而成,采用下行流和上行流组合的复合垂直流工艺,让污水先流经下行流滤池,经过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去除一部分氨氮、硝氮、总氮和COD;然后流经上行流滤池,再次经过反硝化和硝化过程去除一部分硝氮、总氮、COD和氨氮;采用溢流出水方式以保证两滤池中的水位,上行流滤池中的溢流孔水平高度低于下行流滤池的进水孔;在下行流和上行流两滤池的上部采用均采用自然通风工艺,下部为厌氧水处理工艺,真正实现厌氧和自然通风合于一体。本发明涉及非点源污水处理技术,可用于城市污水处理以及水体性质与城市污水相类似的工业废水处理。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厌氧自然通风一体化复合垂直流生物水处理滤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行流滤池(104)和上行流滤池(105);所述的下行流滤池(104)和上行流滤池(105)底部连通,所述的下行流滤池(104)和上行流滤池(105)的上部均设有自然通风层(107),所述的下行流滤池(104)和上行流滤池(105)的下部均设有厌氧层(106);所述的自然通风层(107)填装有挂好氧硝化细菌膜的滤料;所述的厌氧层(106)填装有挂厌氧反硝化细菌膜的滤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自然通风一体化复合垂直流生物水处理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行流滤池(104)前有设格栅渠(101)和初沉池(1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厌氧自然通风一体化复合垂直流生物水处理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行流滤池(104)和上行流滤池(105)的内部均设有配水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厌氧自然通风一体化复合垂直流生物水处理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水系统包括布水槽(204)、布水孔(205)、过流孔(206,209,210)、溢流堰板(207)和出水槽(20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厌氧自然通风一体化复合垂直流生物水处理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水系统中,初沉池溢流出水经过流孔(210)进入下行流滤池(104)的布水槽(204),经布水孔(205)进入下行流滤池(104),再经下行流滤池(104)底部的过流孔(206)进入上行流滤池(105),当上行流滤池(105)中的水位升至一定高度时可通过溢流堰板(207)进入出水槽(208),经过流孔(209)流出上行流滤池(10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厌氧自然通风一体化复合垂直流生物水处理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然通风层(107)填装有粒径≤20mm的细硅酸盐基碎石,其填装深度为20~100cm;所述的厌氧层(106)填装有粒径≥4mm的粗硅酸盐基碎石,其填装深度为20~100c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厌氧自然通风一体化复合垂直流生物水处理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厌氧层(106)和自然通风层(107)的体积比为1:2~2:1。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厌氧自然通风一体化复合垂直流生物水处理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行流滤池(104)和上行流滤池(105)的顶部均设有盖板(108),所述的下行流滤池(104)和上行流滤池(105)的池壁最上部均开有通风口(109)。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厌氧自然通风一体化复合垂直流生物水处理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行流滤池(105)的滤料总填装深度低于下行流滤池(104)的滤料总填装深度。
说明书
一种厌氧自然通风一体化复合垂直流生物水处理滤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厌氧自然通风一体化复合垂直流生物水处理滤池,具体地说,是一种集厌氧反硝化与自然通风好氧硝化过程于一体的水流方式为下行流与上行流组合的生物水处理滤池。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无管网覆盖区域例如城市周边,非点源污染的治理日益得到重视,监测表明受非点源污染的水体富营养化,化学需氧量(COD)和总氮含量较高,氨氮、硝氮和磷含量相对较低,水质较差。为恢复这部分水的回用功能,急需开发一种无动力无维护的生物滤池以拦截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和部分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中的COD和氮。目前复合垂直流在人工湿地系统应用较多,在生物滤池中尚未见应用,同济大学虽然研发了一种厌氧自然通风一体化生物滤池工艺,但该滤池水处理工艺的流程为先经厌氧膜生物处理,然后再进行自然通风好氧生物处理,厌氧工艺和自然通风工艺是相对独立的,并不是合于一体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厌氧自然通风一体化复合垂直流生物水处理滤池。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厌氧自然通风一体化复合垂直流生物水处理滤池,包括下行流滤池(104)和上行流滤池(105);所述的下行流滤池(104)和上行流滤池(105)底部连通,所述的下行流滤池(104)和上行流滤池(105)的上部均设有自然通风层(107),所述的下行流滤池(104)和上行流滤池(105)的下部均设有厌氧层(106);所述的自然通风层(107)填装有挂好氧硝化细菌膜的滤料;所述的厌氧层(106)填装有挂厌氧反硝化细菌膜的滤料。
所述的下行流滤池(104)前有设格栅渠(101)和初沉池(102)。
所述的下行流滤池(104)和上行流滤池(105)的内部均设有配水系统。
所述的配水系统包括布水槽(204)、布水孔(205)、过流孔(206,209,210)、溢流堰板(207)和出水槽(208)。
所述的配水系统中,初沉池溢流出水经过流孔(210)进入下行流滤池(104)的布水槽(204),经布水孔(205)进入下行流滤池(104),再经下行流滤池(104)底部的过流孔(206)进入上行流滤池(105),当上行流滤池(105)中的水位升至一定高度时可通过溢流堰板(207)进入出水槽(208),经过流孔(209)流出上行流滤池(105)。
所述的自然通风层(107)填装有粒径≤20mm的细硅酸盐基碎石,其填装深度为20~100cm;所述的厌氧层(106)填装有粒径≥4mm的粗硅酸盐基碎石,其填装深度为20~100cm。
所述的厌氧层(106)和自然通风层(107)的体积比为1:2~2:1。
所述的下行流滤池(104)和上行流滤池(105)的顶部均设有盖板(108),所述的下行流滤池(104)和上行流滤池(105)的池壁最上部均开有通风口(109)。
所述的上行流滤池(105)的滤料总填装深度低于下行流滤池(104)的滤料总填装深度。
本发明提供的厌氧自然通风一体化复合垂直流生物水处理滤池,整座滤池由下行流滤池和上行流滤池组合而成,采用下行流和上行流组合的复合垂直流工艺,让污水先流经下行流滤池,然后流经上行流滤池。采用溢流出水方式以保证两滤池中的水位,上行流滤池中的溢流孔水平高度低于下行流滤池的进水孔;在下行流和上行流两滤池的上部采用均采用自然通风工艺,下部为厌氧水处理工艺,真正实现厌氧和自然通风合于一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厌氧自然通风一体化复合垂直流生物水处理滤池具有占地面积小,不需要任何人工强化的机械曝气设施,有效实现了节能降耗,污泥产率低,不需人工维护,出水水质好的优点,大大降低了投资费用和实际运行的维护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