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碱性废水制备软化水的工艺

发布时间:2018-4-25 15:05:54

  申请日2015.02.06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IPC分类号C02F5/02; C02F5/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碱性废水制备软化水的工艺,它涉及废水再利用技术领域。其工艺流程为:以废水碱度和新水硬度等当量反应为原则,将新水、废水分别进入1#恒位水箱的计量槽I格、2#恒位水箱的计量槽II格,并将混凝剂加入溶药箱的计量加药箱内,新水、废水以新水和废水以核定比例混合后,进入混合反应槽,压缩空气搅拌,停留时间4.8min,经DN150管由下部进入沉淀池,沉淀池停留时间为1.6h,沉淀池四周出水进入滤池,过滤后软化水进入泵房的吸水池。本发明既解决了循环水补水问题,同时又达到了废水利用的目的并有效减少了废水的排放,一举多得。

  权利要求书

  1.利用碱性废水制备软化水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其工艺流程为: 以废水碱度和新水硬度等当量反应为原则,将新水、废水分别进入1#恒 位水箱的计量槽I格、2#恒位水箱的计量槽II格,并将混凝剂加入溶药 箱的计量加药箱内,新水、废水以新水和废水以核定比例混合后,进入 混合反应槽,压缩空气搅拌,停留时间4.8min,经DN150管由下部进入 沉淀池,沉淀池停留时间为1.6h,沉淀池四周出水进入滤池,过滤后软 化水进入泵房的吸水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碱性废水制备软化水的工艺,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混凝剂为FeSO4,投加浓度为10-30mg/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碱性废水制备软化水的工艺,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滤池的滤料为石英砂,均质滤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碱性废水制备软化水的工艺,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利用碱性废水制备软化水的工艺以废水碱度和新水硬度等 当量反应为原则,出水总量为20m3/h,根据废水的水质测定结果,确定废 水、新水比例并计算出相应的废水、新水流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碱性废水制备软化水的工艺,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利用碱性废水制备软化水的工艺用三角堰高度所对应的流 量值调整进水阀门开启度,靠恒位水箱平衡,达到所需要的稳定的流量。 新水和废水以核定比例混合后,进入混合反应槽,压缩空气搅拌,停留 时间4.8min,经DN150管由下部进入沉淀池,沉淀池停留时间为1.6h, 周边出水进入滤池,过滤后软化水进入泵房的吸水池。

  说明书

  利用碱性废水制备软化水的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废水再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碱性废水 制备软化水的工艺。

  背景技术

  一般的氧化铝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采用“纯碱-石灰烧结法”(处理高 硅铝土矿)和“烧碱-高压溶出法”(处理低硅铝土矿)相结合的混联法,工 艺流程复杂,连续性强,各个工序互为影响。基于这些特点,外排生产 废水含碱是必然的,据统计,从生产废水中带走的碱量约占氧化铝厂碱 耗(一般在60-160kg Na2CO3/tAl2O3)的10%-12%。”氧化铝生产企业循环 水量约占总水量的80%。循环水主要用来冷却设备及蒸汽凝结水。水在 循环过程中有一部分损失后要补充水,为了保证循环水的水质稳定,要 求补充水是是软化水。水软化的方法很多,有药剂软化法、离子交换法、 加热法等,其中最常用的是前两种。

  药剂软化水是基于溶度积原理通过加入碱性药剂使水中的Ca2+、Mg2+转化为难溶沉淀物析出从而达到去除Ca2+、Mg2+的目的。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将废水中的碱作为软化剂加以利用而制备软化水 的工艺。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碱性 废水制备软化水的工艺,利用废水中的碱作为软化剂,和生产用新水(硬 度250~350mg/L(以CaCO3)计)混合、反应制备软水,作为循环水系 统补充水,既解决了循环水补水问题,同时又达到了废水利用的目的 并有效减少了废水的排放,一举多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利用碱 性废水制备软化水的工艺,其工艺流程为:以废水碱度和新水硬度等当 量反应为原则,将新水、废水分别进入1#恒位水箱的计量槽I格、2#恒 位水箱的计量槽II格,并将混凝剂加入溶药箱的计量加药箱内,新水、 废水以新水和废水以核定比例混合后,进入混合反应槽,压缩空气搅拌, 停留时间4.8min,经DN150管由下部进入沉淀池,沉淀池停留时间为 1.6h,沉淀池四周出水进入滤池,过滤后软化水进入泵房的吸水池。

  作为优选,所述的混凝剂为FeSO4,投加浓度为10-30mg/L(根据沉淀 池出水悬浮物调整)。

  作为优选,所述的滤池的滤料为石英砂,均质滤料。

  本发明既解决了循环水补水问题,同时又达到了废水利用的目的 并有效减少了废水的排放,一举多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