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03.09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的是一种甘蔗制糖后的污水处理系统。传统的甘蔗制糖污水的处理系统外排水不能达标。本发明由管道连接调节池,由管道连接厌氧池,由泵体连接活性污泥氧化池,由管道串联连接1号氧化池、2号氧化池、3号氧化池,由管道并联连接1-6号沉泥池,上述设施组成完整的处理系统;所述处理系统对污水的处理顺序是:由管道排出的高浓度废水及制糖循环多余废水,进入调节池,通过管道串流至厌氧池,经过厌氧处理的废水,通过泵抽进入活性污泥氧化池,活性污泥处理后进入1号氧化池氧化,再进入2号氧化池氧化,再进入3号氧化池氧化,进入1-6号并联沉泥池沉泥,上清水排出。本发明处理系统外排COD指标浓度在15~30 mg/L范围,达到了外排标准。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甘蔗制糖后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系统包括下述处理设施:由管道连接调节池,由管道连接厌氧池,由泵体连接活性污泥氧化池,由管道串联连接1号氧化池、2号氧化池、3号氧化池,由管道并联连接1-6号沉泥池,上述设施组成完整的处理系统;所述处理系统对污水的处理顺序是:由管道排出的高浓度废水及制糖循环多余废水,进入调节池,通过管道串流至厌氧池,经过厌氧处理的废水,通过泵抽进入活性污泥氧化池,活性污泥处理后进入1号氧化池氧化,再进入2号氧化池氧化,再进入3号氧化池氧化,进入1-6号并联沉泥池沉泥,上清水排出,沉泥另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蔗制糖后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系统通过调节从各个处理池流出的水流量来调节各个处理步骤的处理时间,本发明处理系统的水流量控制在60-150m3/h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蔗制糖后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的型号是5000m3,技术指标是:PH6-9,水温≤45℃;所述厌氧池的型号是4000m3,技术指标是:PH6-9,水温≤40℃;所述活性污泥氧化池的型号是1200m3,技术指标是:溶解氧≤1.0,水温<40℃;所述氧化池的型号是1000m3/个,共3个,技术指标是:溶剂氧1.0-4.0mg/L,SV30:20%-30%。
说明书
一种甘蔗制糖后的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甘蔗制糖后的污水处理系统,属于制糖后的三废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甘蔗的主要成份是蔗糖,用甘蔗为原料制备糖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产糖手段。目前,甘蔗制糖的方法主要是压榨法,通过压榨把甘蔗中的含糖成份压榨出来,再经过净化处理、蒸发、浓缩、结晶即得到白糖。在蔗糖的制备过程中,需要排出大量的污水,所排出的污水中COD及SS浓度很高,色度深,泡沫多,对环境会造成严重影响,必须经过净化处理,符合排放标准才能外排。目前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严格,随着广西新的污水排放标准《甘蔗制糖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5/893-2013的发布,外排水主要污染物指标COD的排放标准由原来的≤100mg/L,,要求2013年10月起降为≤80mg/L, 2014年10月起降为≤60mg/L。而传统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过程是:制糖污水——进入一级氧化池——进入一级沉淀池——进入二级氧化池——进入二级沉淀池——排出。传统的污水处理系统存在着这样的不足:(1)制糖污水不经调节池直接进入处理系统,极容易受制糖过程意外的跑糖现象的影响,这部分污水异常时COD浓度可能达到2000~3000 mg/L,检测发现时已大量进入处理系统,因进水浓度过高超过处理系统能力,导致出水水质不达标;(2)处理系统的抗冲击能力不足,负荷弹性不够大,出水水质浓度变化幅度大,难以适应出水COD≤60mg/L的新标准要求。因为传统的甘蔗制糖污水的处理系统已难以满足外排水达标要求,必须设计一种新的污水处理系统,使污水处理能够达标准并稳定排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甘蔗制糖后的污水处理系统,克服现有甘蔗制糖后的污水处理系统处理的污水不达标,COD含量高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这样的技术措施,一种甘蔗制糖后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下述处理设施:由管道连接调节池,由管道连接厌氧池,由泵体连接活性污泥氧化池,由管道串联连接1号氧化池、2号氧化池、3号氧化池,由管道并联连接1-6号沉泥池,上述设施组成完整的处理系统;所述处理系统对污水的处理顺序是:由管道排出的高浓度废水及制糖循环多余废水,进入调节池,通过管道串流至厌氧池,经过厌氧处理的废水,通过泵抽进入活性污泥氧化池,活性污泥处理后进入1号氧化池氧化,再进入2号氧化池氧化,再进入3号氧化池氧化,进入1-6号并联沉泥池沉泥,上清水排出,沉泥另排。
采取上述措施的本发明,由于所有的待处理水先经过二级调节池,再通过泵抽调节加入处理系统,进水流量和浓度都在可控范围,保证了处理系统外排水水质的相对稳定;经实践检验,本发明体现出了在处理主要污染物COD指标能力上比传统处理系统更具弹性,出水COD指标更稳定达标。通过环保监测报告,将处理系统优化改进前与改进后的处理效果对比如下:
单位:mg/L
监测报告编号 采样时间 COD BOD SS 氨氮 总氮 总磷 PH 北环监(源)字【2012】96号 2012年12月5日 47 13.1 11 0.665 6.64 0.41 7.77 北(污)字【2014】22号 2014年1月15日 16 5.8 8 0.18 6.14 0.26 7.10
通过以上监测报告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处理效果比较明显,通过估算比传统处理系统处理后,外排废水主要污染物COD指标每榨季可减少排放量约10吨,氮氨指标的减排量也比较明显。本发明处理系统外排COD指标浓度在15~30 mg/L范围,达到了外排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