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03.25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IPC分类号B65D88/74; B65D88/6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便于排焦油的蒸氨废水焦油收集桶,包括设置在收集桶底部的排放管,所述收集桶底部与排放管连接处为带有蒸汽夹套的漏斗形,排放管上加设蒸汽夹套管,蒸汽夹套上设置蒸汽进管,蒸汽夹套管上设置蒸汽冷凝水排放管,蒸汽夹套和蒸汽夹套管上设置连通的跨接蒸汽管,设有蒸汽夹套管的排放管上设置控制阀。采用上述改造方案,在蒸氨废水焦油收集桶需要排焦油时,提前打开夹套蒸汽管对桶底焦油进行加热,同时对排放管进行预热,防止在排放的过程中因焦油温度降低而堵塞排放管。加热后的焦油温度升高,粘度减小,不断向锥形桶底沉积,最后从底部排放管排出。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清焦油效率高,防粘、防堵效果明显等特点。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便于排焦油的蒸氨废水焦油收集桶,包括设置在收集桶底部的排放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桶底部与排放管连接处为带有蒸汽夹套的漏斗形,排放管上加设蒸汽夹套管,蒸汽夹套上设置蒸汽进管,蒸汽夹套管上设置蒸汽冷凝水排放管,蒸汽夹套和蒸汽夹套管上设置连通的跨接蒸汽管,蒸汽冷凝水排放管上设置控制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氨废水焦油收集桶,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进管和蒸汽冷凝水排放管上分别设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
说明书
一种便于排焦油的蒸氨废水焦油收集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于排焦油的蒸氨废水焦油收集桶,属于焦化生产工艺煤气净化氨回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蒸氨系统是焦化生产煤气净化系统中处理剩余氨水的一个生产单元。从冷凝鼓风工序来的剩余氨水经氨水过滤器过滤后,进入氨水换热器与蒸氨废水换热,进入蒸氨塔进行蒸氨。蒸氨产生的蒸氨废水由蒸氨塔底部排出,经氨水换热器与剩余氨水换热后,进入废水槽;再由废水泵抽出经废水冷却器降温后送生化处理。剩余氨水中还含有少量焦油,在蒸氨过程中,焦油会在蒸氨塔底部不断沉积,如进入管道设备易造成堵塞。因此必须从塔底排出焦油。由塔底排出的焦油和蒸氨废水再进入蒸氨废水焦油收集桶中,蒸氨废水溢流到废水槽,焦油沉积在收集桶底部间歇排出,并送焦炉焚烧。
进入蒸氨废水焦油收集桶的焦油因温度降低,粘度增加,流动性变差,加之废水焦油收集桶是平底,沉积的焦油较难从收集桶底部排放口排出,易堵塞排放口。焦油在收集桶底部沉积量增多,易堵塞蒸氨废水溢流口,蒸氨废水无法排出,需拆卸管道进行人工清堵及人工收集槽底部焦油,这样就增加了劳动强度。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焦油沉积量增多,蒸氨废水焦油收集桶易堵塞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排焦油的蒸氨废水焦油收集桶,无需拆卸管道进行人工清堵,有利于减轻劳动强度,使蒸氨废水持续、顺畅排出。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便于排焦油的蒸氨废水焦油收集桶,包括设置在收集桶底部的排放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桶底部与排放管连接处为带有蒸汽夹套的漏斗形,排放管上加设蒸汽夹套管,蒸汽夹套上设置蒸汽进管,蒸汽夹套管上设置蒸汽冷凝水排放管,蒸汽夹套和蒸汽夹套管上设置连通的跨接蒸汽管,设有蒸汽夹套管的排放管上设置控制阀。
所述蒸汽进管和蒸汽冷凝水排放管上分别设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
工作时,当蒸氨废水焦油收集桶收集了一定焦油需排放时,提前打开蒸汽进管上的第一阀门以及蒸汽冷凝水排放管上的第二阀门,对桶底的焦油加热以及对排放管进行预热,焦油温度提高后,打开控制阀,开始排焦油,焦油排放完后,关闭控制阀和蒸汽进管的第一阀门。从而有效解决了进入蒸氨废水焦油收集桶的焦油因温度降低,粘度增加,流动性变差,聚集的焦油无法从收集桶底部排放管排出,堵塞排放管,甚至堵塞蒸氨废水溢流口,蒸氨废水无法排出造成废水外溢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
采用上述改造方案,在蒸氨废水焦油收集桶需要排焦油时,提前打开夹套蒸汽管对桶底焦油进行加热,同时对排放管进行预热,防止在排放的过程中因焦油温度降低而堵塞排放管。加热后的焦油温度升高,粘度减小,不断向锥形桶底沉积,最后从底部排放管排出。通过改造后的蒸氨废水焦油收集桶具有结构简单,清焦油效率高,防粘、防堵效果明显等特点,彻底解决了现有技术导致蒸氨废水焦油收集桶中的焦油因温度降低、粘度增加、流动性变差,无法正常从收集桶底部排出,堵塞排放口,甚至堵塞蒸氨废水溢流口,蒸氨废水无法排出造成废水外溢等问题,使蒸氨系统连续稳定运行,降低工人清焦油的劳动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