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05.05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IPC分类号C02F3/3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高浓度酵母菌的可调度式废水快速处理工艺,其工艺步骤为:a.将酵母菌接种于酵母池中培养,获得所需浓度的酵母菌,或者一次性投加大量酵母菌达到目标浓度;b.待达到酵母菌所需浓度时,将培养液全部排出,通过过滤将酵母菌体截留在酵母池中,进待处理废水,进行反应,将COD下降至目标值;c.进水方式改为连续流进水,酵母池中一边进入待处理废水,同时经酵母菌处理后的水流入物化池进行处理,酵母菌被膜截留在酵母池内;d.将最终处理后的水直接接管外排;其中酵母池和物化池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本发明可提高废水处理速率及反应器处理能力,反应池级数与衔接顺序可根据需要灵活调整。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基于高浓度酵母菌的可调度式废水快速处理工艺,其工艺步骤为:
a.将酵母菌接种于酵母池中培养,获得所需浓度的酵母菌,或者一次性投入大量酵母菌达到所需浓度; b.待达到酵母菌所需浓度时,将培养液全部排出,通过过滤将酵母菌体截留在酵母池中,进待处理废水, 进行反应,将COD下降至目标值;
c.将进水方式改为连续流,酵母池中一边进入待处理废水,同时经酵母菌处理后的水流入物化池进行处 理,酵母菌被膜截留在酵母池内;
d.将最终处理后的水直接接管外排; 其特征在于所述酵母池和物化池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度式废水快速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酵母池与物化池的反应级数为 1至3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调度式废水快速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a)具体为将酵母菌接种 于酵母池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排出培养液,通过过滤将酵母菌体截留在酵母池中,分离的水被排出酵 母池,同时进新鲜培养液进行酵母菌培养,重复操作多次,获得所需浓度的酵母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调度式废水快速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a)通过一次性投加大量 菌体获得所需浓度的酵母菌。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调度式废水快速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c)所采用的连续流每分 钟进水量为相应酵母池或物化池的有效容积的1%-5%。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调度式废水快速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酵母池与物化池通过PVC 软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调度式废水快速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待处理废水在进入酵母池之前 先经过预处理物化池进行预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高浓度酵母菌的小型可调度式废水快速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 预处理为过滤去掉固体杂质和/或调节pH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调度式废水快速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最终处理后的水回流至前述酵 母池和/或物化池中进行水质调节。
说明书
一种基于高浓度酵母菌的可调度式废水快速处理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高浓度酵母菌的可调度式废水快速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酵母菌是人类文明史中被应用得最早的微生物之一,在食品、医药、现代生物学研究、新能源开发、 单细胞蛋白(Single Cell Protein,SCP)的生产中,酵母菌都突显出巨大的价值。日本于20世纪90年代首 次成功利用酵母菌处理废水,使酵母菌法成为废水处理技术之一,开拓了酵母菌资源化应用方向。尽管酵 母菌法相对于传统微生物法起步晚、应用案例少,但酵母菌因环境适应性强,工艺简单高效,污泥量少等 优点仍然被各国所关注,利用酵母菌处理废水已然成了一大研究热点,研究的污染物质有苯系物、酚类化 合物、醇醚类化合物、农药、染料、油类、磷、重金属等。此外,现下的废水处理技术虽然已较为成熟, 但是普遍存在废水处理时间长,单位反应池处理能力有限,工程建设庞大等问题,必须进行土建作业,占 用过多土地资源,大规模的处理线一旦建设完成后,如果改变工艺或增加新生产线就需要对处理系统进行 大规模改造甚至推翻重建,其运营问题主要体现在工程庞大,造价高,工艺复杂,对水质适应性差等。因 此,有必要研发一种简单高效、低价灵活的废水处理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高浓度酵母菌的可调度式废水快速处理工艺,该工艺处理效率高,所需 反应池体积小,减少占地面积,避免工程繁冗,低投资,系统可灵活多变,反应池可随意安置,适应各种 地形,便于运输,亦可作为应急处理站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高浓度酵母菌的可调度式废水快速处理工 艺,其工艺步骤为:
a.将酵母菌接种于酵母池中培养,获得所需浓度的酵母菌,或者一次性投入大量酵母菌达到所需浓度;
b.待达到酵母菌所需浓度时,将培养液全部排出,通过过滤将酵母菌体截留在酵母池中,进待处理废水, 进行反应,将COD下降至目标值;
c.将进水方式改为连续流,酵母池中一边进入待处理废水,同时经酵母菌处理后的水流入物化池进行处 理,酵母菌被膜截留在酵母池内;
d.将最终处理后的水直接接管外排;
e.其特征在于所述酵母池和物化池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可提高废水处理速率及反应器处理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可减小反应器体积与占地面积,减 少土地资源的利用,避免土建作业,降低投资成本。
2.本发明采用较小比例的连续流工艺,在保证水力停留时间与出水水质的情况下,可大幅提高反应 池的处理能力,反应池日处理能力可达自身有效容积的数倍甚至数十倍。
3.本发明采用PVC软管进行各反应池的连接,即插即拔,可实现系统的快速拼装与拆卸的功能。
4.本发明中涉及的单个反应池体积与占地面积与整个系统总体积与总占地大小有限,故适应各种地 形与安置方式,可以方便装入集装箱式货车,实现废水系统可移动的特点。
5.本发明反应池级数与衔接顺序可根据需要灵活调整。
6.本发明研发了具有投资少、体积小、占地少、可移动、可拼装、无需土建等优点的反应器,亦可 作为应急废水处理站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废水快速处理工艺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单个反应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废水处理系统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在图2中:1-反应器本体 2-进水口 3-出水口 4-金属护栏 5-金属底座
在图3中:1-可移动反应器 2-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做更进一步的解释。下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 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本发明的基于高浓度酵母菌的可调度式废水快速处理工艺采用了小型废水处理系统。这种废水处理系 统主要由多级酵母池与多级物化池组成。如无特别说明,下文中的反应池或池为酵母池和物化池的统称。 每个反应池有效容积优选地为1m3左右,占地面积为1m2左右。通过可拆卸管道(比如PVC软管)将各 反应池的进出水口连接从而使各反应池组合在一起,使得各反应池有机组合形成一个小型水处理系统。酵 母池中包含比如生物富集强化与膜生物反应器(MBR)。物化池可采用目前所有的物化处理技术,根据需 要确定所使用的物化方法。该系统中的反应池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从而级数可根据需要任意选择,优选的 1-3级。反应池的衔接顺序亦可根据工艺需求任意改变。整个系统既可单独使用,亦可配合处理厂自有工 艺使用。
本发明的废水快速处理工艺过程为:
a.系统启动阶段,将酵母菌接种于酵母池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排出培养液,通过过滤将酵母菌体截留在 酵母池中,分离的水被排出酵母池,同时进新鲜培养液进行酵母菌培养,重复操作多次,获得所需浓 度的酵母菌,比如15-30g/L。当然,亦可通过一次性投加大量菌体达到目标浓度。
b.系统运行阶段,待达到酵母菌所需浓度时,将最后一次培养后的培养液全部排出,通过过滤将酵母菌 体截留在酵母池中,进待处理废水,反应一段时间后待COD下降至目标值。根据待处理废水的水质特 点,也可以先经过物化池进行预处理,如过滤去掉固体杂质和/或调节pH值(比如调节至6左右)。若 水质初始情况适合,也可不经预处理而直接进入酵母池中处理。
c.进水方式改为连续流进水,酵母池中一边进入待处理废水,同时经酵母菌处理后的水流入物化池进行 处理,酵母菌被膜截留在酵母池内。
d.最终处理后的水既可回流至前几级反应池中进行水质调节,亦可直接接管外排。
整个工艺过程中酵母池维持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在2-4mg/L,温度在25-35℃。系统运 行阶段的整个过程采用连续流,每分钟进水比例为反应池有效容积的5%以内。
由于系统启动阶段的处理工艺相同,故以下实施例仅针对系统运行阶段的具体处理工艺进行举例说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