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18-4-19 9:22:46

  申请日2015.06.29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景观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管廊和设置在管廊下方的若干个首尾相连的且相通的功能区,功能区沿污水流入方向依次具体设置为:厌氧池、气提区、多级缺氧好氧区、释气区、快速沉淀池、配水区、景观式生态滤池;管廊内设置有进水管和曝气管。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处理系统脱氮效果不佳且需用大量化学药剂、运行成本高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

  1.景观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廊和设置在 管廊下方的若干个首尾相连的且相通的功能区,所述功能区沿污水流 入方向依次具体设置为:厌氧池(1)、气提区(2)、多级缺氧好氧区、 释气区(8)、快速沉淀池(9)、配水区(10)、景观式生态滤池(11); 所述管廊内设置有进水管(14)和曝气管(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景观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多级缺氧好氧区沿污水流入方向依次具体设置为:一级好 氧池(3)、一级缺氧池(4)、二级好氧池(5)、二级缺氧池(6)、三 级好氧池(7);一级好氧池(3)与所述的气提区(2)相连,三级好 氧池(7)与所述的释气区(8)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景观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功能区中各区之间通过一道横向隔墙和若干道纵向隔墙分 隔,所述管廊设置在横向隔墙的上部;所述气提区(2)、一级好氧池 (3)、一级缺氧池(4)、二级好氧池(5)、二级缺氧池(6)、三级好 氧池(7)设置在横向隔墙的一侧,所述的释气区(8)、快速沉淀池 (9)、配水区(10)、景观式生态滤池(11)、厌氧池(1)设置在横 向隔墙的另一侧;横向隔墙上设置有连通厌氧池(1)与气提区(2) 的气提区进水通道(13)以及连通三级好氧池(7)与释气区(8)的 释气区进水通道(12);所述进水管(14)上分别设置有通向厌氧池 (1)的第1进水点(101)、通向一级缺氧池(4)的第2进水点(401) 和通向二级缺氧池(6)的第3进水点(601);所述二级缺氧池(6) 和三级好氧池(7)之间的纵向隔墙、所述一级缺氧池(4)和二级好 氧池(5)之间的纵向隔墙以及所述气提区(2)和一级好氧池(3) 之间的纵向隔墙的下端均设置有下部过水孔(501);所述二级好氧池 (5)和二级缺氧池(6)之间的纵向隔墙以及一级好氧池(3)和一 级缺氧池(4)之间的纵向隔墙的上端均设置有上部过水孔(60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景观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 于,所述厌氧池(1)的底部设置有排泥泵(102),所述气提区(2) 的底部设有气提装置(201),气提区(2)和所述一级好氧池(3)之 间设置有可调节堰板(20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景观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 于,所述一级好氧池(3)、二级好氧池(5)和三级好氧池(7)的底 部均设置有曝气装置(301),曝气装置(301)与所述曝气管(15) 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景观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 于,所述一级好氧池(3)、二级好氧池(5)和三级好氧池(7)内均 悬挂有好氧池生物填料(302);所述一级缺氧池(4)和二级缺氧池 (6)内均填充有缺氧池生物填料(402)。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景观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 于,所述释气区(8)、快速沉淀池(9)、配水区(10)、景观式生态 滤池(11)以及厌氧池(1)之间的纵向隔墙的底部均设置有相连通 的过水通道,所述配水区(10)与景观式生态滤池(11)之间的纵向 隔墙的下部还设置有配水孔;在所述快速沉淀池(9)内安装有沉降 装置,在快速沉淀池(9)内位于所述沉降装置的上方安装有集水槽 (902),集水槽(902)的上方安装有出水堰(901),集水槽(902) 与配水区(10)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景观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 于,所述沉降装置为一组相互平行且倾斜布置的斜板(904)或一组 相互平行且倾斜布置的斜管,斜板(904)或斜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为60°;所述出水堰(901)整体为一个锯齿状的薄片。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景观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 于,所述景观式生态滤池(11)的顶部出水端设置有出水槽(115), 景观式生态滤池(11)内部从下至上依此布置有承托层填料(111)、 滤料层填料(112)和覆盖层填料(113),在覆盖层填料(113)上种 植有景观植物(114);所述景观式生态滤池(1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 防止污泥沉积的过水通道(116),在过水通道(116)的来水端还安 装有气冲装置(117)。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景观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 在于,所述承托层填料(111)为卵石,所述滤料层填料(112)为砂 子,所述覆盖层填料(113)为土壤;所述过水通道(116)两端的宽 度大于中部的宽度;所述气冲装置(117)为沿水流方向单向开孔的 曝气管。

  说明书

  景观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景观式一体化污水 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新《环境保护法》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水污 染控制越发受到重视,同时对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使得开发一种集约、稳定、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工艺成为一种 趋势。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层 次也越来越高,更加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如何在污水处理领域中融 入景观生态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生物倍增(Bio-Dopp)工艺是1988年由德国Engelbart公司首先 提出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概念,该工艺将污水处理的所有功能区全部 安排在同一反应池内进行,实现了污水处理工艺的高度集约,不仅大 大减小了占地面积,也有效降低了投资和运行成本。一申请号为 201410279739.0(申请公布号为CN 104003517 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 生物倍增污水脱氮处理系统和污水脱氮处理方法;另一申请号为 201320395349.0(授权公告号为CN 203382563 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 一体式生物积效工艺污水处理装置。上述专利在生物倍增工艺的基础 上进行了优化,强化了系统的脱氮性能,但还是主要以同步硝化/反 硝化或短程硝化/反硝化来实现生物脱氮,实现该脱氮方式的关键步 骤是控制低溶解氧和高污泥浓度。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受到进水水量、 水质及操作运行等因素的影响,脱氮效果往往达不到理想状态,限制 了生物倍增工艺优势的发挥。一申请号为201310077976.4(申请公布 号为CN 104045154 A)的专利公布了一种基于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 污水生物处理系统,该专利在生物倍增的基础上将曝气区划分为多个 子分区并且每个子分区中放置有生物膜填料以提高系统脱氮效果。该 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可提高系统的脱氮效果,同时减少了系统对先进 曝气技术的依赖,进一步降低了系统的成本,但也存在生物除磷效果 有限,当总磷较高时需要辅以化学除磷的弊端,且该系统也没有融入 景观生态式处理的理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景观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解决了现 有技术中的处理系统脱氮效果不佳且需用大量化学药剂、运行成本高 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景观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包括 管廊和设置在管廊下方的若干个首尾相连的且相通的功能区,功能区 沿污水流入方向依次具体设置为:厌氧池、气提区、多级缺氧好氧区、 释气区、快速沉淀池、配水区、景观式生态滤池;管廊内设置有进水 管和曝气管。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多级缺氧好氧区沿污水流入方向依次具体设置为:一级好氧池、 一级缺氧池、二级好氧池、二级缺氧池、三级好氧池;一级好氧池与 气提区相连,三级好氧池与释气区相连。

  功能区中各区之间通过一道横向隔墙和若干道纵向隔墙分隔,管 廊设置在横向隔墙的上部;气提区、一级好氧池、一级缺氧池、二级 好氧池、二级缺氧池、三级好氧池设置在横向隔墙的一侧,释气区、 快速沉淀池、配水区、景观式生态滤池、厌氧池设置在横向隔墙的另 一侧;横向隔墙上设置有连通厌氧池与气提区的气提区进水通道以及 连通三级好氧池与释气区的释气区进水通道;进水管上分别设置有通 向厌氧池的第1进水点、通向一级缺氧池的第2进水点和通向二级缺 氧池的第3进水点;二级缺氧池和三级好氧池之间的纵向隔墙、一级 缺氧池和二级好氧池之间的纵向隔墙以及气提区和一级好氧池之间 的纵向隔墙的下端均设置有下部过水孔;二级好氧池和二级缺氧池之 间的纵向隔墙以及一级好氧池和一级缺氧池之间的纵向隔墙的上端 均设置有上部过水孔。

  厌氧池的底部设置有排泥泵,气提区的底部设有气提装置,气提 区和一级好氧池之间设置有可调节堰板。

  一级好氧池、二级好氧池和三级好氧池的底部均设置有曝气装 置,曝气装置与曝气管相连通。

  一级好氧池、二级好氧池和三级好氧池内均悬挂有好氧池生物填 料;一级缺氧池和二级缺氧池内均填充有缺氧池生物填料。

  释气区、快速沉淀池、配水区、景观式生态滤池以及厌氧池之间 的纵向隔墙的底部均设置有相连通的过水通道,配水区与景观式生态 滤池之间的纵向隔墙的下部还设置有配水孔;在快速沉淀池内安装有 沉降装置,在快速沉淀池内位于沉降装置的上方安装有集水槽,集水 槽的上方安装有出水堰,集水槽与配水区相连通。

  沉降装置为一组相互平行且倾斜布置的斜板或一组相互平行且 倾斜布置的斜管,斜板或斜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出水堰整体 为一个锯齿状的薄片。

  景观式生态滤池的顶部出水端设置有出水槽,景观式生态滤池 内部从下至上依此布置有承托层填料、滤料层填料和覆盖层填料,在 覆盖层填料上种植有景观植物;景观式生态滤池的底部设置有用于防 止污泥沉积的过水通道,在过水通道的来水端还安装有气冲装置。

  承托层填料为卵石,滤料层填料为砂子,覆盖层填料为土壤;过 水通道两端的宽度大于中部的宽度;气冲装置为沿水流方向单向开孔 的曝气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将厌氧区、气提循环区、缺氧区、曝气区、释气区、快 速沉淀区和景观式生态过滤区有机结合,融合在同一反应池内,实现 了污水处理系统的高度集约,节省了占地面积。

  2.通过将生物池划分为多级缺氧好氧串联,采用多点进水优化配 置污水中的可利用碳源,显著提高了系统的脱氮效果,同时省去了传 统脱氮除磷工艺中的内回流,节省了工程投资,降低了运行费用。

  3.在缺氧池和好氧池内投加生物填料,提供微生物生长的适宜环 境,防污泥沉积,提高系统的运行效果和稳定性。

  4.采用多点进水同时配合曝气方式的调整,可实现系统的多模式 运行,根据进水水质和环境条件的变化,可灵活调整运行模式。

  5.在景观式生态过滤区底部设置过水通道,利用气提技术实现水 体和沉淀污泥的循环,使系统兼具多级A/O和氧化沟的特点,大大 提高了系统抗冲击负荷能力和运行的稳定性;同时还省去了传统工艺 中的外回流,节省了工程投资,降低了运行费用。

  6.设置景观式生态滤池,利用植物根系进一步去除水体中的污染 物,减少了大量化学药剂的使用,有效降低了运行成本且更加环保。

  7.将景观理念融入系统中,利用植物根系进一步去除水体中污染 物的同时,景观植物也可以大大改善处理设施周边环境及所产生的臭 气,同时还可以增加系统的美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