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05.07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IPC分类号C02F3/32; 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生态景观池,包括敞口的池体,所述池体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池体自下而上分为沉砂层、砂石层、滤料层和清水层,所述沉砂层底部设有管道,所述管道与一清淤泵连接;所述沉砂层和砂石层之间固设一承托板,该承托板用于承托砂石层,且承托板上均匀开有通孔;所述滤料层底部设有曝气管,该曝气管与一鼓风机相连,且该曝气管上开有曝气孔。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生态景观池结构简单,运行成本低,污水处理效果好,生态景观美观,实现了污水处理与环境美化相结合。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处理生态景观池,包括敞口的池体(1),所述池体(1) 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进水口(2)和出水口(3),其特征在于:池体(1) 自下而上分为沉砂层(4)、砂石层(5)、滤料层(6)和清水层(7),所 述沉砂层(4)底部设有管道(8),所述管道(8)与一清淤泵(9)连接; 所述沉砂层(4)和砂石层(5)之间固设一承托板(10),该承托板(10) 用于承托砂石层(5),且承托板(10)上均匀开有通孔(11);所述滤料 层(6)底部设有曝气管(12),该曝气管(12)与一鼓风机(14)相连, 且该曝气管(12)上开有曝气孔(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生态景观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曝气管(12)至少为两根,成阵列均匀分布于滤料层(6)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生态景观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砂石层(5)由直径为30~50mm的碎石或卵石和粒径为0.6~1.5mm的 河砂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生态景观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滤料层(6)由不同粒径的矿物陶粒或贝壳陶粒滤料的一种或两种混 合而成。
说明书
污水处理生态景观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生态景观 池。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大,水污染问题日益严峻, 如何将污水处理与环境相结合,构建人与生态环境的绿色和谐家园,具有 划时代的意义。
一般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大都采用预处理、一级处理和二级处理。预处 理主要是先让污水通过格栅,再由水泵提升到沉沙池进行砂水分离;一级 处理主要是在初次沉淀池通过物理方法去除污染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 染物质,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二级处理则是采 用生物处理技术,利用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有机物降解去除。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污水处理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运行成本 高,同时也存在污水处理效果不好、景观效果差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了一种 结构简单,运行成本低,污水处理效果好,生态景观美观的污水处理生态 景观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污水处理生态 景观池,包括敞口的池体,所述池体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 口,所不同的是池体自下而上分为沉砂层、砂石层、滤料层和清水层,所 述沉砂层底部设有管道,所述管道与一清淤泵连接;所述沉砂层和砂石层 之间固设一承托板,该承托板用于承托砂石层,且承托板上均匀开有通孔; 所述滤料层底部设有曝气管,该曝气管与一鼓风机相连,且该曝气管上开 有曝气孔。
作为优选,所述曝气管至少为两根,成阵列均匀分布于滤料层底部。
作为优选,所述砂石层由直径为30~50mm的碎石或卵石和粒径为 0.6~1.5mm的河砂组成。
作为优选,所述滤料层由不同粒径的矿物陶粒或贝壳陶粒滤料的一种 或两种混合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滤料层中种有水生植物,其根系固定在滤料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自下而上采用四层结构,依次为沉砂层、砂石层、滤料层 和清水层;沉砂层底部设置了与清淤泵连接的管道,可以很便捷对沉积在 沉砂层底部的泥砂进行清理;沉砂层和砂石层之间固设一均匀开有通孔的 承托板,使污水从沉砂层均匀的流入砂石层,起承托砂石层和均匀布水的 作用;砂石层提供了厌氧环境,污水流入砂石层后进行厌氧分解,将大分 子的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的有机物,使污水中的污染物得到初步的降解, 同时砂石层中的碎石、卵石和河砂可对污水中的淤泥进行过滤,滤后截留 的淤泥通过承托板上的通孔沉降到沉砂层中;滤料层底部设了成阵列均匀 分布的曝气管,对滤料层进行曝气,为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一个有氧环境, 微生物吸附污水中的悬浮物质、胶体和溶解状态的物质,逐渐形成生物膜, 进而把污水中的有机物有氧分解掉,同时固定在滤料中的植物根系也可吸 收污水中的氮、磷作为营养物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运行成本低,污 水处理效果好,同时也提供了美观的生态景观,实现了污水处理与环境美 化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