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污泥运输摊铺技术

发布时间:2018-4-12 18:14:54

  申请日2015.07.27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IPC分类号C02F11/1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湿污泥运输摊铺装置,包括用以输送湿污泥的输送带,在输送带上沿输送方向前后间隔形成有第一污泥摊铺轴、第二污泥摊铺轴及污泥搅拌轴,第一污泥摊铺轴和第二污泥摊铺轴上以中间为界向左右侧分别形成螺旋方向相反的螺旋刮板,在污泥搅拌轴上沿轴向间隔排列形成多个刮板件,第一污泥摊铺轴、第二污泥摊铺轴及污泥搅拌轴对湿污泥进行分步处理,先通过第一污泥摊铺轴、第二污泥摊铺轴上的螺旋刮板将湿污泥均匀摊铺在输送带上,再通过污泥搅拌轴上的刮板件对均匀分布的湿污泥进行搅拌破碎处理,使得污泥与输送带粘着不会很紧密,有利于污泥能顺利地从输送带上脱落,使后续污泥的干化效果不受影响,也有利于输送带清洁保养。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湿污泥运输摊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以输送湿污泥的输送带,在所述输送带上沿输送方向前后间隔形成有第一污泥摊铺轴、第二污泥摊铺轴及污泥搅拌轴,所述第一污泥摊铺轴和第二污泥摊铺轴上以中间为界向左右侧分别形成螺旋方向相反的螺旋刮板,在所述污泥搅拌轴上沿轴向间隔排列形成多个刮板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污泥运输摊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污泥摊铺轴上的螺旋刮板长度为第一污泥摊铺轴长度的二分之一,所述第二污泥摊铺轴上的螺旋刮板长度等于第二污泥摊铺轴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湿污泥运输摊铺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刮板件为设置在污泥搅拌轴上沿圆周方向均等间隔布置的多个垂直刮板,轴向相邻的所述垂直刮板交替错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湿污泥运输摊铺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垂直刮板的端部形成为扁平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污泥运输摊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刮板上的节距为3~6c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湿污泥运输摊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刮板的轴向间隔距离为3~5cm。

  说明书

  一种湿污泥运输摊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湿污泥运输摊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污水处理厂的污水经处理净化后所产生的污泥一般经带式、板框等机械压滤设备脱水后成为含水率约80~85%的湿污泥,由于含水率较高,且由于其中含有较高的有机污染物,较难进行陆运,通常需对其进行干化处理以使污泥含水率低至50%。

  在干化处理时常需要将含水率约80~85%的湿污泥由污泥泵送至干化输送带上进行干燥处理,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往往进入干化机的湿污泥并不能很好地均匀分布在干化输送带上,造成干化后的污泥含水率非常不均匀。一方面,由于待干化的污泥由于含水率高,经污泥泵泵入干化机时容易粘聚在一起,较难均匀分开,使得干化输送带上部分地方有污泥,部分地方没有污泥,或厚薄不均,使得干化效果非常受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污泥中含有非常复杂的有机污染物,且含水率又高,粘性非常大,极容易粘附在干化输送带上难以脱下,进而影响后面的进入的污泥的干化效果。

  从而使得即使经过干化处理后,相当部分的干化后的污泥含水率仍较高,且结块现象严重,湿污泥干化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有效提高湿污泥干化效果的湿污泥运输摊铺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湿污泥运输摊铺装置,包括用以输送湿污泥的输送带,在所述输送带上沿输送方向前后间隔形成有第一污泥摊铺轴、第二污泥摊铺轴及污泥搅拌轴,所述第一污泥摊铺轴和第二污泥摊铺轴上以中间为界向左右侧分别形成螺旋方向相反的螺旋刮板,在所述污泥搅拌轴上沿轴向间隔排列形成多个刮板件。

  进一步,所述第一污泥摊铺轴上的螺旋刮板长度为第一污泥摊铺轴长度的二分之一,所述第二污泥摊铺轴上的螺旋刮板长度等于第二污泥摊铺轴长度。

  进一步,各所述刮板件为设置在污泥搅拌轴上沿圆周方向均等间隔布置的多个垂直刮板,轴向相邻的所述垂直刮板交替错开。

  进一步,各所述垂直刮板的端部形成为扁平端部。

  进一步,所述螺旋刮板上的节距为3~6cm。

  进一步,所述垂直刮板的轴向间隔距离为3~5cm。

  有益效果:此湿污泥运输摊铺装置中第一污泥摊铺轴、第二污泥摊铺轴及污泥搅拌轴对湿污泥进行分步处理,先通过第一污泥摊铺轴、第二污泥摊铺轴上的螺旋刮板将湿污泥均匀摊铺在输送带上,再通过污泥搅拌轴上的刮板件对均匀分布的湿污泥进行搅拌破碎处理,使得污泥与输送带粘着不会很紧密,有利于污泥能顺利地从输送带上脱落而不会继续粘附在输送带上影,使后续污泥的干化效果不受影响,也有利于输送带清洁保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