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厨污水处理技术

发布时间:2018-4-9 11:08:23

  申请日2015.09.17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IPC分类号C02F3/32; C02F3/28; C02F9/14

  摘要

  本发明涉及农村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餐厨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污水收集井和环绕污水收集井设置的反应池,所述污水收集井的底部和污水收集井侧壁均为不透水结构,所述反应池内由上到下依次设有细沙层、土工布和砾石层,细沙层种植有耐湿草本植物,反应池的底部和反应池侧壁均为不透水结构;且污水收集井侧壁设有与砾石层连通的第一透水孔,反应池侧壁且位于细沙层的位置设有第二透水孔,第二透水孔高于第一透水孔,延长餐厨污水在反应池的滞留时间,增强细沙和耐湿草本植物的根系对污水中污染物的吸附和吸收效果,使尽量多的污水发生反硝化作用,降低污水的硝态氮含量,实现集中有效地处理餐厨污水,减轻餐厨污水对环境的污染。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餐厨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污水收集井,所述污水收集井的底部和污水收集井侧壁均为不透 水结构;

  反应池,所述反应池环绕所述污水收集井设置,所述反应池内由 上到下依次设有细沙层、土工布和砾石层,所述细沙层内种植有耐湿 草本植物,且所述反应池的底部和反应池侧壁均为不透水结构;

  所述污水收集井侧壁设有与所述砾石层连通的第一透水孔,所述 反应池侧壁上且位于所述细沙层的位置设有第二透水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厨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反应池的外侧还环绕设置有粗沙入渗池,所述粗沙入渗池通过第二透 水孔与所述细沙层连通,且所述粗沙入渗池的底部和粗沙入渗池侧壁 均为透水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厨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污水收集井的开口直径小于所述污水收集井的底部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厨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污水收集井侧壁的下部设有多个所述第一透水孔,且多个所述第一透 水孔绕所述污水收集井侧壁的圆周均匀分布;

  所述反应池侧壁的上部设有多个所述第二透水孔,且多个所述第 二透水孔绕所述反应池侧壁的圆周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餐厨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 所述第一透水孔内设有用于连接所述污水收集井和所述砾石层的第一 透水管;每个所述第二透水孔内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细沙层和所述粗沙 入渗池的第二透水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餐厨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透水管和第二透水管内均设有过滤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厨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污水收集井的底部、所述污水收集井侧壁、所述反应池的底部和所述 反应池侧壁均为不透水的砖墙混凝土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餐厨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粗沙入渗池上设有粗沙入渗池盖。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餐厨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污水收集井上设有井盖。

  说明书

  一种餐厨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村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餐厨污水 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乡村旅游发展、新农村的建设,在农村生活便利的同时, 餐厨污水的排放量也迅速增加,传统的随地排放的方式对污水的处理 和分解的效率较低,且餐厨污水中油污较多,长时间排放会使油污积 留在土地表面,阻止土壤对污水的转化、分解,破坏农村平衡的生态 环境,而且农村的基础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又不如城市完善,短时间 内也不能实现排污管道的覆盖,从而很难实现对污水的集中处理,因 此现阶段餐厨污水的处理成为农村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农村的高效率餐厨污水处理装 置,能够集中有效地处理农村餐厨污水,以解决餐厨污水随地排放污 染环境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餐厨污水处理装置, 包括:

  污水收集井,所述污水收集井的底部和污水收集井侧壁均为不透 水结构;

  反应池,所述反应池环绕所述污水收集井设置,所述反应池内由 上到下依次设有细沙层、土工布和砾石层,所述细沙层内种植有耐湿 草本植物,且所述反应池的底部和反应池侧壁均为不透水结构;

  所述污水收集井侧壁设有与所述砾石层连通的第一透水孔,所述 反应池侧壁上且位于所述细沙层的位置设有第二透水孔。

  优选地,所述反应池的外侧还环绕设置有粗沙入渗池,所述粗沙 入渗池通过第二透水孔与所述细沙层连通,且所述粗沙入渗池的底部 和粗沙入渗池侧壁均为透水结构。

  优选地,所述污水收集井的开口直径小于所述污水收集井的底部 直径。

  优选地,所述污水收集井侧壁的下部设有多个所述第一透水孔, 且多个所述第一透水孔绕所述污水收集井侧壁的圆周均匀分布;

  所述反应池侧壁的上部设有多个所述第二透水孔,且多个所述第 二透水孔绕所述反应池侧壁的圆周均匀分布。

  优选地,每个所述第一透水孔内设有用于连接所述污水收集井和 所述砾石层的第一透水管;每个所述第二透水孔内设有用于连接所述 细沙层和所述粗沙入渗池的第二透水管。

  优选地,所述第一透水管和第二透水管内均设有过滤网。

  优选地,所述污水收集井的底部、所述污水收集井侧壁、所述反 应池的底部和所述反应池侧壁均为不透水的砖墙混凝土结构。

  优选地,所述粗沙入渗池上设有粗沙入渗池盖。

  优选地,所述污水收集井上设有井盖。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提供的餐厨污水处 理装置,包括污水收集井和环绕污水收集井设置的反应池,所述污水 收集井的底部和污水收集井侧壁均为不透水结构,所述反应池内由上 到下依次设有细沙层、土工布和砾石层,所述细沙层内种植有耐湿草 本植物,且所述反应池的底部和反应池侧壁均为不透水结构;且所述 污水收集井侧壁设有与所述砾石层连通的第一透水孔,所述反应池侧 壁且位于所述细沙层的位置设有第二透水孔,第二透水孔高于第一透 水孔,延长餐厨污水在反应池内的滞留时间,增强细沙和耐湿草本植 物的根系对污水中污染物的吸附和吸收效果,使尽量多的污水发生反 硝化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水的硝态氮含量,实现集中有效地处理 餐厨污水,减轻餐厨污水对土壤环境的污染破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