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雨污水高效分流改造技术

发布时间:2018-4-2 15:36:16

  申请日2015.11.14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IPC分类号C02F1/56; A01G25/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雨污水高效分流改造技术,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在农田中建立一个处理池,贴满白色瓷砖,并每面均留置一个圆孔,之后按照梯田高坡的地形,分别将水管管道通过圆孔连接到不同高度、梯度的四周田地中,随后将城市雨污水通过管道汇集到处理池中,加入聚丙烯酰胺,反应后去沉淀,最后将沉淀后的雨污水通过管道依次排放到四周田地中,浇灌农田。本实例证明,本发明不仅将雨污水进行充分利用,实现废物利用的目的,而且节约了75~85%的人力、物力以及85%以上的田地浇灌成本。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城市雨污水高效分流改造技术,其特征在于具体操作步骤为:

  (1)在离小型城市市中心5~8km远的农田土地30~60°梯田高坡上,挖取一个长30m,宽20m,高3m的处理池,处理池四周均匀涂上厚度为2~3cm的水泥,之后用长15cm,宽10cm的白色瓷砖依次贴满整个处理池,其中填涂过程中,每个处理池四周底部均留置一个直径为50~60cm的圆孔,待其自然风干,其中所所述的梯田高坡高度为1.5~2.5m,所述的留置圆都配有活动塞;

  (2)按照梯田高坡的地形,将水管管道分别通过留置的圆连接到不同坡度的农田土地处,其中四边分别依次连接到距处理池20~30m,高1.0~1.2m,坡地为10~15°的小麦地中、距处理池15~18m,高1.2~1.3m,坡地为15~20°的玉米地中、距处理池30~32m,高1.3~1.5m,坡地为23~25°的水稻地中和距处理池20~23m,高1.4~1.5m,坡地为22~28°的防风林中;

  (3)在城市重点下雨积水道路设立下水道,其中每100~150m处设立一个下水道,随后将小型城市雨污染水,通过城市道路两旁设立的下水道分流汇集至农村处理池中,并向处理池中加入500~1000g聚丙烯酰胺,调节pH至8.0~9.0,在常温下反应3~5h,分离去除沉淀;

  (4)再将去除沉淀后的城市雨污水通过上述步骤(2)连接的水管管道,分别依次排放到四周的小麦地、玉米地、水稻地以及防风林中,直至处理池中雨污水完全排放完,即可。

  说明书

  一种城市雨污水高效分流改造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雨污水高效分流改造技术,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不断投资建设,运行机制的不断完善和污水厂建设的加快,城市污水处理量逐年增加,处理率不断提高,点源污染在城市水环境问题中所占的比例逐渐降低,而面源污染所占比例日益提高,对城市水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面源污染可控制技术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针对城市中不透水面积比较高,径流流程短,容易出现洪峰不通,主要表现在雨水径流污染这个问题。如不及时处理则会造成环境的污染以及交通堵塞状况,如任意排泄,也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目前浇地的方法有很多种,滴灌投资大成本高,不适合中国东部的大面积平原地带,因为中国东部存在着下雨不确定因素。喷灌的缺点是:有死角、有重叠、水压要求高、费动力,并且不容易挪动。中国东部现在普遍使用的浇灌方法是,水通过软管送到地里,农民抱着管子头就地喷洒,这种方法很原始,不科学,水流集中冲力大。有的地方冲成坑,把种子、根子冲出来,有的地方冲成小土堆,庄稼深了很容易把庄稼冲倒冲断。洼的地方水很深,高的地方水来不及荫到土壤中去,结果太阳一晒还是干地。因此浇地抗旱是农民最困扰的一种农活。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目前城市雨污水危害严重,常常洪峰不通,堆积如海,不仅破坏了环境,造成了交通堵塞,而且造成水资源浪费,而农田中农作物浇灌繁琐,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浇灌成本比较高的弊端,提供了一种城市雨污水高效分流改造技术。该方法首先在农田中建立一个处理池,贴满白色瓷砖,并每面均留置一个圆孔,之后按照梯田高坡的地形,分别将水管管道通过圆孔连接到不同高度、梯度的四周田地中,随后将城市雨污水通过管道汇集到处理池中,加入聚丙烯酰胺,反应后去沉淀,最后将沉淀后的雨污水通过管道依次排放到四周田地中,浇灌农田。本发明不仅将雨污水进行充分利用,实现废物利用的目的,而且节约了人力、物力以及田地浇灌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在离小型城市市中心5~8km远的农田土地30~60°梯田高坡上,挖取一个长30m,宽20m,高3m的处理池,处理池四周均匀涂上厚度为2~3cm的水泥,之后用长15cm,宽10cm的白色瓷砖依次贴满整个处理池,其中填涂过程中,每个处理池四周底部均留置一个直径为50~60cm的圆孔,待其自然风干,其中所所述的梯田高坡高度为1.5~2.5m,所述的留置圆都配有活动塞;

  (2)按照梯田高坡的地形,将水管管道分别通过留置的圆连接到不同坡度的农田土地处,其中四边分别依次连接到距处理池20~30m,高1.0~1.2m,坡地为10~15°的小麦地中、距处理池15~18m,高1.2~1.3m,坡地为15~20°的玉米地中、距处理池30~32m,高1.3~1.5m,坡地为23~25°的水稻地中和距处理池20~23m,高1.4~1.5m,坡地为22~28°的防风林中;

  (3)在城市重点下雨积水道路设立下水道,其中每100~150m处设立一个下水道,随后将小型城市雨污染水,通过城市道路两旁设立的下水道分流汇集至农村处理池中,并向处理池中加入500~1000g聚丙烯酰胺,调节pH至8.0~9.0,在常温下反应3~5h,分离去除沉淀;

  (4)再将去除沉淀后的城市雨污水通过上述步骤(2)连接的水管管道,分别依次排放到四周的小麦地、玉米地、水稻地以及防风林中,直至处理池中雨污水完全排放完,即可。

  本发明的应用方法是:本发明将城市雨污水通过水管管道,分别排放到农田中,灌溉农田,其中每次排放量约为1000~2000t,排放时间为1~1.5h,不仅节约了75~85%的人力、物力,而且节约了80%以上浇灌成本,废物利用,实现双效目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将雨污水进行充分利用,实现废物利用的目的;

  (2)本发明操作过程中,不仅节约了人力、物力,而且节约了田地浇灌成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