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11.19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IPC分类号C02F9/04; C02F101/20; C02F101/30; C02F103/1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高悬浮物酸性污水处理净化器净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重力沉淀、水质调节;第二步:中和、絮凝自动加药;第三步:絮凝反应;第四步:多介质过滤。本发明的煤矿高悬浮物酸性污水处理净化器净化方法,将传统污水处理中的中和反应、絮凝反应、斜管沉淀、多介质过滤等工艺有机组合为一个整体,其体积小、系统投资少、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工艺线路短、处理成本低、出水质量稳定,且处理成本低。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煤矿高悬浮物酸性污水处理净化器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重力沉淀、水质调节,污水自矿井内排入预沉池后,大颗粒悬浮物通过重力作用发生自然沉降,将污水中比水密度大的悬浮物颗粒沉降分离,而后污水自流进入调节池,在进行水质水量调节的同时进一步沉淀部分悬浮物;
第二步:中和、絮凝自动加药,计算中和剂和絮凝剂投加量,通过计量泵,将药剂精确加入系统管路,中和剂在污水管线流程中加入,絮凝剂加入管道混合器前,通过静态管道混合器的螺旋结构将污水和药液在瞬间混合,混合液通过管路进入设备进行絮凝反应;
第三步:絮凝反应,通过高价电解质压缩污水中带负电荷的胶体双电层,使胶体脱稳;带异性电荷的高分子物质与胶体微粒强烈的吸附作用,不带电甚至带有与胶体微粒同性电荷的高分子物质与胶体也有吸附作用,形成胶体-高分子-胶体的絮凝体,絮凝体在自身沉降过程中,将网捕、卷扫污水中的微粒;
第四步:多介质过滤,多介质过滤层在活化后形成铁质活性滤膜,去除Fe和Mn。
说明书
一种煤矿高悬浮物酸性污水处理净化器净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矿高悬浮物酸性污水处理净化器净化方法,属于环保净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结构的国家,受开采工艺和地质条件的影响,煤矿在生产过程中将产生大量黑色或黄褐色高浊度废水,一般均含有大量煤泥等悬浮物,同时Fe、Mn、S等指标不同程度超标,个别矿井污水还出现氟化物或其他重金属超标的情况,不仅如此,相当多的矿井污水由于与煤层中含硫化合物接触氧化形成H2SO4而使废水呈酸性,污水直接排放将对农田及流域造成严重污染,同时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必须进行处理以达到回用或排放的要求;就目前而言,矿坑污水处理一直是一个难题,现有煤矿大多工业场地紧张,如使用较为简单的工艺,例如“重力沉淀+石灰中和(或曝气升流中和滤池)”,虽可节约工业场地面积,但难以达到排放标准;如使用较为完善的多级处理工艺,虽可达到排放标准,但由于处理流程长、水池数量多、容量大、占地面积庞大,基础建设投资高,往往又难以在现场实施,且由于操作复杂导致出水水质不稳定。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煤矿高悬浮物酸性污水处理净化器净化方法,将传统污水处理中的中和反应、絮凝反应、斜管沉淀、多介质过滤等工艺有机组合为一个整体,其体积小、系统投资少、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工艺线路短、处理成本低、出水质量稳定,且处理成本低。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煤矿高悬浮物酸性污水处理净化器净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重力沉淀、水质调节,污水自矿井内排入预沉池后,大颗粒悬浮物通过重力作用发生自然沉降,将污水中比水密度大的悬浮物颗粒沉降分离,而后污水自流进入调节池,在进行水质水量调节的同时进一步沉淀部分悬浮物;
第二步:中和、絮凝自动加药,计算中和剂和絮凝剂投加量,通过计量泵,将药剂精确加入系统管路,中和剂在污水管线流程中加入,以实现快速中和污水(调节pH值至6~9)的作用,絮凝剂加入管道混合器前,通过静态管道混合器的螺旋结构将污水和药液在瞬间混合(1~2 s),混合液通过管路进入设备进行絮凝反应;
第三步:絮凝反应,通过高价电解质压缩污水中带负电荷的胶体双电层,使胶体脱稳;带异性电荷的高分子物质与胶体微粒强烈的吸附作用,不带电甚至带有与胶体微粒同性电荷的高分子物质与胶体也有吸附作用,形成胶体-高分子-胶体的絮凝体,絮凝体在自身沉降过程中,将网捕、卷扫污水中的微粒,以达到有效去除悬浮物的作用;
第四步:多介质过滤,多介质过滤区属于污水深度处理范畴,主要用于除去前级处理中残留的少量絮体、部分去除水中的有机物、细菌甚至乃至病毒,对于煤矿污水而言,多介质过滤层在活化后可形成铁质活性滤膜,可实现对Fe、Mn的有效去除。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煤矿高悬浮物酸性污水处理净化器净化方法,将传统污水处理中的中和反应、絮凝反应、斜管沉淀、多介质过滤等工艺有机组合为一个整体,其体积小、系统投资少、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工艺线路短、处理成本低、出水质量稳定,且处理成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