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园区废水生物毒性的消除系统

发布时间:2018-3-14 15:23:21

  申请日2016.03.16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园区废水生物毒性的消除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顺次连接的调节池、微氧脱氮脱碳池、沉淀池、初级混凝沉淀池、初级砂滤池、臭氧催化氧化系统、悬浮附着厌氧水解酸化池、曝气生物滤池、二级混凝沉淀池、二级砂滤池和紫外消毒渠;消除方法为:调节处理、微氧脱氮脱碳处理、初级混凝沉淀、初级过滤、臭氧催化氧化、厌氧水解酸化处理、脱碳脱毒处理、二级混凝沉淀、二级过滤、回流及紫外消毒处理。该消除方法能够有效降解工业园区废水的生物毒性,保证出水的常规水质检测指标和综合生物毒性的长期稳定达标,减少废水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工业园区废水生物毒性的消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节池、微氧脱氮脱碳池、沉淀池、初级混凝沉淀池、初级砂滤池、臭氧催化氧化系统、悬浮附着厌氧水解酸化池、曝气生物滤池、二级混凝沉淀池、二级砂滤池和紫外消毒渠;其中,

  所述调节池设有引入工业园区综合废水的进水口;

  所述调节池与微氧脱氮脱碳池、沉淀池、初级混凝沉淀池、初级砂滤池、臭氧催化氧化系统、悬浮附着厌氧水解酸化池、曝气生物滤池、二级混凝沉淀池、二级砂滤池和紫外消毒渠顺次连接;

  所述初级混凝沉淀池设有PAC和PAM投加装置;

  所述二级混凝沉淀池设有PAC和PAM投加装置;

  所述微氧脱氮脱碳池上设有第一外碳源补充装置;

  所述悬浮附着厌氧水解酸化池上设有设有第二外碳源补充装置;

  所述二级砂滤池的出水口经回流管连接至所述臭氧催化氧化系统的进水口;

  所述紫外消毒渠设有达标水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园区废水生物毒性的消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砂滤池采用石英砂过滤器,石英砂过滤器的滤速为5~10m/h。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业园区废水生物毒性的消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砂滤池采用石英砂过滤器。

  4.一种工业园区废水生物毒性的消除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1)调节处理:工业园区综合废水进入调节池进行水质均质调节处理;

  (2)微氧脱氮脱碳处理:所述调节处理后的废水进入微氧脱氮脱碳池进行微氧脱氮脱碳处理,所述微氧脱氮脱碳池内的污泥浓度为5000~6000mg/L,停留时间不低于8h,B/C大于0.2,溶解氧为0.2~0.6mg/L;

  (3)初级混凝沉淀:所述微氧脱氮脱碳处理后的出水经沉淀后进入初级混凝沉淀池,向废水中投加PAC和PAM进行初级混凝沉淀,每升废水中PAC投加量为10~1000mg,PAM投加量为0.5~5mg,所述初级混凝沉淀池的表面负荷为1~2m3/m2·h;

  (4)初级过滤:所述初级混凝沉淀后的出水进入初级砂滤池进行初级过滤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

  (5)臭氧催化氧化处理:所述初级过滤后的出水进入臭氧催化氧化系统进行臭氧催化氧化处理,所述臭氧催化氧化系统的臭氧催化氧化池内的催化剂采用颗粒活性炭,每升废水臭氧投加量为10~1000mg/L,反应时间1h,稳定30min;

  (6)厌氧水解酸化处理:所述臭氧催化氧化处理后的臭氧出水进入悬浮附着厌氧水解酸化池进行厌氧水解酸化处理,水力停留时间为6~24h,悬浮附着厌氧水解酸化池中设有柔性悬浮填料,投加碳源,B/C在0.2以上;

  (7)脱碳脱毒处理:所述厌氧水解酸化处理后的出水进入曝气生物滤池进行处理,水力停留时间为2~8h;

  (8)二级混凝沉淀:所述脱碳脱毒处理后的出水进入二级混凝沉淀池,向废水中投加PAC和PAM进行二级混凝沉淀,每升废水中PAC的投加量为10~500mg,PAM的投加量为0.5~5mg,所述二级混凝沉淀处理池的表面负荷为0.5~2m3/m2·h;

  (9)二级过滤:所述二级混凝沉淀后的出水进入二级砂滤池进行二级过滤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

  (10)消毒处理:所述二级过滤后的出水部分回流至前段的所述臭氧催化氧化池再依次进行臭氧催化氧化处理、厌氧水解酸化处理、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和二级过滤,所述二级过滤后出水进入紫外消毒渠进行紫外消毒处理后得到达标水外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业园区废水生物毒性的消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调节处理中,工业园区综合废水进入调节池进行不低于24h的水质均质调节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工业园区废水生物毒性的消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的初级过滤中,初级砂滤池采用石英砂过滤器,石英砂过滤器的滤速为5~10m/h。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工业园区废水生物毒性的消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9)的二级过滤中,二级砂滤池采用石英砂过滤器。

  说明书

  工业园区废水生物毒性的消除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园区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业园区废水生物毒性的消除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废水特别是工业园区的废水中含有多种多样的对生态环境有毒有害的污染物,如重金属、氯代苯胺、氯代硝基苯、氰类等多种威胁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的有毒有害物质。仅通过CODcr、BOD5和氨氮等常规水质指标不能客观、准确的评价废水的水质安全性能。介于此,提出了由常规水质监测指标、特征水质指标和综合生物毒性指标构成的工业废水水质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综合生物毒性指标也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是评价工业废水出水达标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国的污水排放标准普遍追求低COD,特别是近几年民众对环保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了,对COD排放值要求更加严格。然而,由大多数工业废水的自身性质决定,其无法通过单纯的生物方法处理,出水COD就能够达到排放标准,通常情况下,后续要增加物理化学等深度处理方法以达到出水标准要求。但是研究表明,很大一部分深度处理方法仅仅是降低了出水的COD值,却大大提高了其综合生物毒性指标。

  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寻求一种既能够满足更严格的污水排放标准,同时又能够保证出水的生态安全性能的污水深度处理工艺方法,以COD为首要控制目标所选取的污水处理工艺并非完全利于出水的安全排放,无根据的引入化学强化处理工艺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出水的生态风险。现阶段对于废水生物毒性的检测方法的开发与研究相对较多,而对于如何通过合理的处理工艺来消除废水特别是工业园区废水的生物毒性的研究相对较少。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工业园区废水生物毒性的消除系统及方法,能够处理可生化性差,综合生物毒性高的工业园区综合污水,处理后的工业园区综合污水出水水质能够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GB18918-2002),同时有效的降低综合生物毒性,使出水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工业园区废水生物毒性的消除系统,包括:

  调节池、微氧脱氮脱碳池、沉淀池、初级混凝沉淀池、初级砂滤池、臭氧催化氧化系统、悬浮附着厌氧水解酸化池、曝气生物滤池、二级混凝沉淀池、二级砂滤池和紫外消毒渠;其中,

  所述调节池设有引入工业园区综合废水的进水口;

  所述调节池与微氧脱氮脱碳池、沉淀池、初级混凝沉淀池、初级砂滤池、臭氧催化氧化系统、悬浮附着厌氧水解酸化池、曝气生物滤池、二级混凝沉淀池、二级砂滤池和紫外消毒渠顺次连接;

  所述初级混凝沉淀池设有PAC和PAM投加装置;

  所述二级混凝沉淀池设有PAC和PAM投加装置;

  所述微氧脱氮脱碳池上设有第一外碳源补充装置;

  所述悬浮附着厌氧水解酸化池上设有设有第二外碳源补充装置;

  所述二级砂滤池的出水口经回流管连接至所述臭氧催化氧化系统的进水口;

  所述紫外消毒渠设有达标水出口。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工业园区废水生物毒性的消除方法,采用本发明的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1)调节处理:工业园区综合废水进入调节池进行水质均质调节处理;

  (2)微氧脱氮脱碳处理:所述调节处理后的废水进入微氧脱氮脱碳池进行微氧脱氮脱碳处理,所述微氧脱氮脱碳池内的污泥浓度为5000~6000mg/L,停留时间不低于8h,B/C大于0.2,溶解氧为0.2~0.6mg/L;

  (3)初级混凝沉淀:所述微氧脱氮脱碳处理后的出水经沉淀后进入初级混凝沉淀池,向废水中投加PAC和PAM进行初级混凝沉淀,每升废水中PAC投加量为10~1000mg,PAM投加量为0.5~5mg,所述初级混凝沉淀池的表面负荷为1~2m3/m2·h;

  (4)初级过滤:所述初级混凝沉淀后的出水进入初级砂滤池进行初级过滤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

  (5)臭氧催化氧化处理:所述初级过滤后的出水进入臭氧催化氧化系统进行臭氧催化氧化处理,所述臭氧催化氧化系统的臭氧催化氧化池内的催化剂采用颗粒活性炭,每升废水臭氧投加量为10~1000mg/L,反应时间1h,稳定30min;

  (6)厌氧水解酸化处理:所述臭氧催化氧化处理后的臭氧出水进入悬浮附着厌氧水解酸化池进行厌氧水解酸化处理,水力停留时间为6~24h,悬浮附着厌氧水解酸化池中设有柔性悬浮填料,投加碳源,B/C在0.2以上;

  (7)脱碳脱毒处理:所述厌氧水解酸化处理后的出水进入曝气生物滤池进行处理,水力停留时间为2~8h;

  (8)二级混凝沉淀:所述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后的出水进入二级混凝沉淀池,向废水中投加PAC和PAM进行二级混凝沉淀,每升废水中PAC的投加量为10~500mg,PAM的投加量为0.5~5mg,所述二级混凝沉淀处理池的表面负荷为0.5~2m3/m2·h;

  (9)二级过滤:所述二级混凝沉淀后的出水进入二级砂滤池进行二级过滤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

  (10)消毒处理:所述二级过滤后的出水部分回流至前段的所述臭氧催化氧化池再依次进行臭氧催化氧化处理、厌氧水解酸化处理、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和二级过滤,所述二级过滤后出水进入紫外消毒渠进行紫外消毒处理后得到达标水外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调节后的废水在微氧脱氮脱碳池中对废水中的可生化部分进行降解,之后再通过混凝沉淀及砂滤过滤将废水中不溶COD去除,然后进入臭氧催化氧化系统将大分子有机物破环断链后,进入悬浮附着厌氧水解酸化池进一步进行破环断链,最后进入曝气生物滤池进行脱碳脱毒处理,同时采用将二级砂滤出水100%回流至臭氧进水的方式,有效提高了臭氧及臭氧后生化的处理效率,这种处理方式实现了将臭氧催化氧化与生物处理工艺最优组合,能够保证出水中常规监测指标长期稳定达标且大大降低出水的生物毒性,从而达到既保证出水达标,又消除出水生物毒性的效果,减少废水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