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污水罐

发布时间:2018-3-14 14:54:35

  申请日2016.02.29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IPC分类号C02F3/10; C02F3/3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污水罐,通过罐体底部产生源源不断的微气泡为微生物提供足够的氧,通过生物活性填料为微生物提供附着生长的载体,加强微生物代谢效率,同时在重力流和微气泡的作用下污水在罐体形成上下对流产生搅拌,不至于让污物沉积也使得悬浮载体随水流游走遍布罐内,药剂混合均匀,有效达到净化处理目的。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新型污水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放置的罐体,罐体顶端设置有人孔,罐体近顶端设置有进水口,罐体另一侧近顶端设置有排水口,罐体近底端设置有排污口,罐体底端设置有曝气装置,曝气装置通过管道连接罐体外的鼓风机,进水口下方设置有倾斜向上30度~60度的挡板,挡板长度大于1/2罐体直径,挡板下方设置有生物活性填料,罐体内设置有加药管道连接罐体外的加药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污水罐,其特征在于曝气装置包括曝气管道、间隔设置于曝气管道上的曝气头,曝气头上套设有叶轮,叶轮的叶片边缘设置为锯齿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污水罐,其特征在于生物活性填料为移动悬浮式载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污水罐,其特征在于加药装置包括箱体、设置于箱体底部的提升泵以及搅拌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污水罐,其特征在于排水口设置有过滤网。

  说明书

  一种新型污水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罐。

  背景技术

  我公司是油田公司以及长输管道公司的多年水处理设备供应商,我公司提供采油作业区以及长输管道沿线各加压站、分输泵站、储气(油)库,清管站等各中转站的含油污水以及生活饮用水、生活污水等水处理环保设备,在多年的项目实践中,应对实际情况发现现有污水装置针对性较强、有条件限制且设备整体化程度高不具备灵活使用性能。

  原有的污水处理装置一体化程度较高,不可单独拆分灵活运用。一种新型的污水罐应运而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污水处理装置的薄弱,将其从原有一体化设备中单列出来,改变微生物载体、改良曝气方式、底部设置排污口,免去原装置填料支架及填料安装的繁杂及容易脱膜的缺点,上下对流形成搅动,无需安装搅拌装置,保证池内微生物在有充足的溶解氧促进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处理效果得到提升,造价成本降低同时也方便设备后期清理维护。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污水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放置的罐体,罐体顶端设置有人孔,罐体近顶端设置有进水口,罐体另一侧近顶端设置有排水口,罐体近底端设置有排污口,罐体底端设置有曝气装置,曝气装置通过管道连接罐体外的鼓风机,进水口下方设置有倾斜向上30度~60度的挡板,挡板长度大于1/2罐体直径,挡板下方设置有生物活性填料,罐体内设置有加药管道连接罐体外的加药装置。

  作为优选,曝气装置包括曝气管道、间隔设置于曝气管道上的曝气头,曝气头上套设有叶轮,叶轮的叶片边缘设置为锯齿状。

  作为优选,生物活性填料为移动悬浮式载体。

  作为优选,加药装置包括箱体、设置于箱体底部的提升泵以及搅拌装置。

  作为优选,排水口设置有过滤网。

  工作原理:本发明通过罐体底部及其进水口下沿流量控制挡板处产生源源不断的微气泡为微生物提供足够的氧,通过生物活性填料为微生物提供附着生长的载体,加强微生物代谢效率,同时污水在罐体产生对流形成搅拌,不至于让污物沉积也使得悬浮载体随水流游走遍布罐内,药剂完全混合均匀,有效达到净化处理目的。

  本发明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

  1、本发明重力流以及底部的微气泡,上下对流循环,不仅使得药剂在内部充分混匀,而且让微生物附着生长于悬浮载体遍布整个罐体内部,提高可生化性有效去除有机物。

  2、本发明作为优化,曝气量大压力充足通过产生的超强微气泡,水流激烈可以保持较高的DO值,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3、本发明无需另外增设顶部搅拌器而可使底部的污泥、残渣等污染物不至于沉积在罐体底部,处理效能大大提高。

  4、本发明纵观整体污水处理装置,此罐可灵活列置投用。通过额外的管线、阀门改变流程,调整其在整个工艺中的布局,改变其在工艺流程中的作用起到不同的用途,减少了现场施工量,提高使用效率,降低工程造价。

  5、本发明一改以往的固定式弹性立体填料,无需安装填料支架,通过随水自由运动的悬浮载体即可移动生物活性填料在水中的碰撞和剪切作用,使空气气泡更加细小,进一步增加了氧气的利用率,提升处理效果,也节约工程成本。

  6、本发明后期清理维护安全方便,清洗无需人员进入密闭空间只需从顶部人孔用水冲洗后由下端排污口排污。

  7、本发明投用安装方便,无需繁杂的安装流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