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污水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18-3-14 10:18:46

  申请日2016.03.18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雨水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雨水处理装置、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和清水池,雨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无动力弃流装置、沉淀井、过滤井和雨水蓄水池,无动力弃流装置连通外部雨水管道;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调节池、好氧池和膜生物反应池,调节池连通生活污水管道,雨水蓄水池通过第一提升泵将处理后的雨水抽送到清水池内,膜生物反应池通过第二提升泵将处理后的生活污水提升到清水池内。由此,通过将雨水处理后和将生活污水处理后统一汇集的清水池中,方便统一管理和回用,节省成本。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雨水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处理装置、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和清水池(1),所述雨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无动力弃流装置(3)、沉淀井(2)、过滤井(4)和雨水蓄水池(5),所述无动力弃流装置(3)连通外部雨水管道;所述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调节池(6)、好氧池(7)和膜生物反应池(8),所述调节池(6)连通生活污水管道,所述雨水蓄水池(5)通过第一提升泵(51)将处理后的雨水抽送到清水池(1)内,所述膜生物反应池(8)通过第二提升泵(81)将处理后的生活污水提升到清水池(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动力弃流装置(3)包括依次连通且设置于外部雨水管道中的进水管(31)、分流管(32)、弃流管(33)和出水管(34);所述分流管(32)管壁上设有分流口(321),所述弃流管(33)底部与所述分流管(32)底部、出水管(34)底部在同一平面上,所述分流口(321)的底边缘高于所述弃流管(33)的顶边缘,所述分流口(321)与所述沉淀井(2)入口连通,所述出水管(34)连通市政雨水管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生物反应池(8)内设置有膜生物反应器(82),所述膜生物反应器(82)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好氧池(7),膜生物反应器(82)的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二提升泵(8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6)和所述好氧池(7)之间设置有第三提升泵(61),所述第三提升泵(61)将调节池(6)内的水抽到好氧池(7)内,第三提升泵(61)的入口设有毛发过滤器(6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曝气装置(71),所述曝气装置(71)将空气输送到所述好氧池(7)内。

  说明书

  一种雨水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雨水和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雨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都是分开来的,雨水处理后输送至一个清水池,生活污水处理后输送至另一个清水池,不能对处理后的水进行统一回收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雨水污水处理系统,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雨水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雨水处理装置、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和清水池,雨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无动力弃流装置、沉淀井、过滤井和雨水蓄水池,无动力弃流装置连通外部雨水管道;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调节池、好氧池和膜生物反应池,调节池连通生活污水管道,雨水蓄水池通过第一提升泵将处理后的雨水抽送到清水池内,膜生物反应池通过第二提升泵将处理后的生活污水提升到清水池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无动力弃流装置包括依次连通且设置于外部雨水管道中的进水管、分流管、弃流管和出水管;分流管管壁上设有分流口,弃流管底部与分流管底部、出水管底部在同一平面上,分流口的底边缘高于弃流管的顶边缘,分流口与沉淀井入口连通,出水管连通市政雨水管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膜生物反应池内设置有膜生物反应器,膜生物反应器的进水口连接好氧池,膜生物反应器的出水口连接第二提升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调节池和好氧池之间设置有第三提升泵,第三提升泵将调节池内的水抽到好氧池内,第三提升泵的入口设有毛发过滤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曝气装置,曝气装置将空气输送到好氧池内。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雨水处理后和将生活污水处理后统一汇集的清水池中,方便统一管理和回用,节省成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