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03.18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IPC分类号C02F11/14; C02F11/1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石油现场含油污泥分离装置,包括污泥分离池和油水分离池,所述污泥分离池和油水分离池通过连接管道相连通,所述连接管道上设有提升泵,连接管道与污泥分离池的连接处位于污泥分离池下部,连接管道与油水分离池的连接处位于油水分离池上部,所述污泥分离池外壁上部安装有进料绞龙筒,所述进料绞龙筒上开设有污泥入口和加药口,所述污泥分离池内底部为集液沟,在集液沟上方设有漏水盖板,本装置通过在污泥分离池内设有搅拌轴、在污泥分离池外壁上连接进料绞龙筒,使含油污泥和药品充分混合,提高污泥的分离效果,并且在油水分离池内设置与旋转杆和固定杆卡接的排油管,进而对静置分离后上层的石油进行吸收收集。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石油现场含油污泥分离装置,包括污泥分离池和油水分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分离池和油水分离池通过连接管道相连通,所述连接管道上设有提升泵,连接管道与污泥分离池的连接处位于污泥分离池下部,连接管道与油水分离池的连接处位于油水分离池上部,所述污泥分离池外壁上部安装有进料绞龙筒,所述进料绞龙筒上开设有污泥入口和加药口,所述污泥分离池内底部为集液沟,在集液沟上方设有漏水盖板,在漏水盖板上设有三层颗粒大小不同的填料,所述污泥分离池顶部中央固定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连接有伸入污泥分离池内部的搅拌轴;所述污泥分离池侧壁上开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位于漏水盖板上方,在污泥分离池外壁上还设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与排污口位于污泥分离池两侧,液压缸的输出端伸入污泥分离池内部并安装有推送板;所述油水分离池内下部设有水平方向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前端设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和固定杆转动连接,在旋转杆顶部设有浮球,在油水分离池内还设有排油管,所述排油管通过卡接方式安装在固定杆和旋转杆上,排油管一端位于浮球底部,排油管另一端伸出油水分离池外部并连接有收集装置,在油水分离池外部下部开设有排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油现场含油污泥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板与竖直面呈15°夹角倾斜设置。
说明书
一种石油现场含油污泥分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现场污染处理,具体是一种石油现场含油污泥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含油污泥是在石油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固体污染物,主要由石油原油、水和泥沙等组成,由于含油污泥成分复杂,常规的处理方式是采用填埋和焚烧的方式,由于我国土地资源匮乏,填埋的方式难以对大量的含有污泥进行有效处理,且不管是填埋和进行焚烧,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污染,而对于污染的治理会比污染时带来更大的代价,并且污泥中含有的大量石油原油会造成浪费,带来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油现场含油污泥分离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石油现场含油污泥分离装置,包括污泥分离池和油水分离池,所述污泥分离池和油水分离池通过连接管道相连通,所述连接管道上设有提升泵,连接管道与污泥分离池的连接处位于污泥分离池下部,连接管道与油水分离池的连接处位于油水分离池上部,所述污泥分离池外壁上部安装有进料绞龙筒,所述进料绞龙筒上开设有污泥入口和加药口,所述污泥分离池内底部为集液沟,在集液沟上方设有漏水盖板,在漏水盖板上设有三层颗粒大小不同的填料,所述污泥分离池顶部中央固定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连接有伸入污泥分离池内部的搅拌轴;所述污泥分离池侧壁上开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位于漏水盖板上方,在污泥分离池外壁上还设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与排污口位于污泥分离池两侧,液压缸的输出端伸入污泥分离池内部并安装有推送板;所述油水分离池内下部设有水平方向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前端设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和固定杆转动连接,在旋转杆顶部设有浮球,在油水分离池内还设有排油管,所述排油管通过卡接方式安装在固定杆和旋转杆上,排油管一端位于浮球底部,排油管另一端伸出油水分离池外部并连接有收集装置,在油水分离池外部下部开设有排水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推送板与竖直面呈15°夹角倾斜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通过在污泥分离池内设有搅拌轴、在污泥分离池外壁上连接进料绞龙筒,使含油污泥和药品充分混合,提高污泥的分离效果,并且在油水分离池内设置与旋转杆和固定杆卡接的排油管,进而对静置分离后上层的石油进行吸收收集,并且通过浮球使得排油管上端始终位于液面上,进而保证石油能够得到充分的分离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