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脱氮除磷功能污水处理方法

发布时间:2018-3-14 9:44:57

  申请日2016.03.22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强化脱氮除磷功能的污水处理方法,是在厌氧-缺氧-好氧的基础上增加了除磷和硝化的技术,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将厌氧池处理后的污水导入固液分离池;S2:将所述固液分离池产生的泥水混合物导入缺氧池,产生的上清液一部分导入除磷池,一部分导入硝化池;S3:将所述除磷池处理后的混合液导入沉淀池,所述沉淀池产生的污泥进行排放,产生的上清液导入所述硝化池;S4:将所述硝化池处理后的硝化液依次导入所述缺氧池、好氧池进行处理。本发明将所述除磷池和所述硝化池单独分开,既实现了除磷和脱氮的功能,又使除磷和脱氮之间互不影响,保持了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性。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强化脱氮除磷功能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厌氧-缺氧-好氧的基础上增加了除磷和硝化的技术,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厌氧池处理后的污水导入固液分离池;

  S2:将所述固液分离池产生的泥水混合物导入缺氧池,产生的上清液一部分导入除磷池,一部分导入硝化池;

  S3:将所述除磷池处理后的混合液导入沉淀池,所述沉淀池产生的污泥进行排放,产生的上清液导入所述硝化池;

  S4:将所述硝化池处理后的硝化液依次导入所述缺氧池、好氧池进行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化脱氮除磷功能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除磷池由反应池和混凝池组成,所述反应池处理后的混合液导入所述混凝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强化脱氮除磷功能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产生的上清液的10%-20%导入所述反应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强化脱氮除磷功能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中投加的除磷剂为三氯化铁、硫酸铁或石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强化脱氮除磷功能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池中投加的混凝剂为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或聚丙烯酰胺。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强化脱氮除磷功能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硝化池由第一硝化池和第二硝化池组成,所述沉淀池产生的上清液和所述固液分离池产生的部分上清液导入所述第一硝化池处理后再导入所述第二硝化池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强化脱氮除磷功能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硝化池和所述第二硝化池内均添加组合填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强化脱氮除磷功能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混凝池、第一硝化池和第二硝化池均需进行曝气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强化脱氮除磷功能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液分离池、反应池、混凝池中水利停留时间均为0.5-1h,所述第一硝化池和所述第二硝化池中水利停留时间均为3-4h。

  说明书

  一种强化脱氮除磷功能的污水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强化脱氮除磷的污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越来越多的氮磷营养物质通过城市污水进入附近水体,使得水体营养化的问题日渐突出,因此,如何去除污水中的氮磷物质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

  A2/O工艺是脱氮除磷的典型工艺,主要包括厌氧、缺氧和好氧三个阶段,对于低C/N的污水,由于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存在碳源竞争、泥龄矛盾等问题,致使A2/O工艺难以同时达到脱氮和除磷的要求。针对低碳问题,人们在A2/O工艺上增加了测流除磷的技术,既减少了后续微生物吸收磷的负荷又减少了微生物在吸收磷时所消耗的碳源;也有的是在A2/O工艺上增加了强化脱氮的技术,如同时硝化反硝化或反硝化吸磷,这两种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脱氮除磷的去除效果,但是处理后的污水仍没有达到排放标准。

  鉴于上述缺陷,本发明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强化脱氮除磷功能的污水处理方法,是在厌氧-缺氧-好氧的基础上增加了除磷和硝化的技术,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将厌氧池处理后的污水导入固液分离池;S2:将所述固液分离池产生的泥水混合物导入缺氧池,产生的上清液一部分导入除磷池,一部分导入硝化池;S3:将所述除磷池处理后的混合液导入沉淀池,所述沉淀池产生的污泥进行排放,产生的上清液导入所述硝化池;S4:将所述硝化池处理后的硝化液依次导入所述缺氧池、好氧池进行处理。

  进一步,所述除磷池由反应池和混凝池组成,所述反应池处理后的混合液导入所述混凝池。

  进一步,所述步骤S2中产生的上清液的10%-20%导入所述反应池。

  进一步,所述反应池中投加的除磷剂为三氯化铁、硫酸铁或石灰。

  进一步,所述混凝池中投加的混凝剂为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或聚丙烯酰胺。

  进一步,所述硝化池由第一硝化池和第二硝化池组成,所述沉淀池产生的上清液和所述固液分离池产生的部分上清液导入所述第一硝化池处理后再导入所述第二硝化池处理。

  进一步,所述第一硝化池和所述第二硝化池内均添加组合填料。

  进一步,所述反应池、混凝池、第一硝化池和第二硝化池均需进行曝气处理。

  进一步,所述固液分离池、反应池、混凝池中水利停留时间均为0.5-1h,所述第一硝化池和所述第二硝化池中水利停留时间均为3-4h。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将所述除磷池和所述硝化池单独分开,既实现了除磷和脱氮的功能,又使除磷和脱氮之间互不影响,保持了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性;

  2、本发明的污水处理方法不存在传统活性污泥的污泥膨胀问题,不仅对水质的适应性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而且还可承受较大的水质波动,例如当进水C/N长期低至3.5、短期低至3.0,系统仍可保持稳定达标,当进水总氮、总磷异常时,可通过加大所述硝化池曝气、强化所述除磷池中的化学除磷,保障出水水质达标;

  3、本发明通过所述反应池和所述混凝池结合的方式,除去了进入所述反应池中高浓度的磷酸盐,大幅度提高了所述除磷剂和混凝剂的利用率,除此之外,所述反应池中磷酸盐的去除也进一步减少了所述好氧池中微生物吸收磷的负荷,减少了微生物在吸收磷时所消耗的碳源,能够使微生物在低的碳氮比值下完成脱氮除磷的反应;

  4、本发明污水处理系统可实现污泥减量50%以上,尤其是当进水浓度COD较高时,污泥减量更为显著,大大减低了本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费用;

  5、所述硝化池内有机物浓度较低,硝化速率较高,减少了氧气的消耗,节省了能耗,此外,硝化池内局部区域微曝气,能够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