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污泥干燥系统

发布时间:2018-3-10 20:41:19

  申请日2016.05.20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IPC分类号C02F11/1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高效污泥干燥系统,包括处理室、开设于处理室顶部的进料口、挤压成型机构、位于处理室内部且位于挤压成型机构下方用于输送挤压成型后的条状污泥的输送机构、设置于处理室底部且与输送机构底部相对设置用于干燥后污泥下料的下料口、设置于处理室外部用于干燥气体发生的干燥机构,干燥机构通过第一管道连通于处理室以将干燥热风导入输送机构,处理室通过第二管道连通于干燥机构以将湿润冷风导入干燥机构,处理室与干燥机构之间通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形成气体外循环。本实用新型节能环保、气体循环供应、且通过干燥热风对污泥进行处理、干燥效率高。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高效污泥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室、开设于处理室顶部用于块状或粉末状或淤泥状污泥进料的进料口、位于处理室内部用于将块状或粉末状或淤泥状污泥挤压成条状污泥的挤压成型机构、位于处理室内部且位于挤压成型机构下方用于输送挤压成型后的条状污泥的输送机构、设置于处理室底部且与输送机构底部相对设置用于干燥后污泥下料的下料口、设置于处理室外部用于干燥气体发生的干燥机构,所述干燥机构通过第一管道连通于处理室以将干燥热风导入输送机构,所述处理室通过第二管道连通于干燥机构以将湿润冷风导入干燥机构,所述处理室与干燥机构之间通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形成气体外循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效污泥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成型机构包括位于进料口下方用于将块状或粉末状或淤泥状污泥挤压成条状的挤压单元、位于挤压单元一侧的传动单元;所述挤压单元包括两平行设置的第一轴杆和第二轴杆、套设于第一轴杆外部的第一挤压轮和套设于第二轴杆外部的第二挤压轮;所述第一挤压轮端面交错成型有第一轮槽和第一轮齿,所述第二挤压轮的端面交错成型有第二轮槽和第二轮齿,所述第一轮槽与第二轮齿对应且留有间隙,所述第二轮槽与第一轮齿相对应且留有间隙;所述传动单元包括齿轮组和驱动组,所述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主动轮和从动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高效污泥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套设固定于第一轴杆的一端,所述第二齿轮套设固定于第二轴杆与第一齿轮相对应,所述从动轮套设固定于第二轴杆一端,所述主动轮固定安装于驱动机构,主动轮与从动轮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高效污泥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成型机构还包括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包括调节组件和驱动调节组件运动的动力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导轨、滑台和调节杆,所述滑台滑动安装于导轨,滑台与动力机构传动连接,所述调节杆的数量至少为一根,调节杆固定安装于滑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高效污泥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延伸至第一挤压轮和第二挤压轮的交错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高效污泥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机构包括工作室、设置于工作室顶部用于引入外界空气至工作室内的新风口、设置于工作室侧壁用于工作室内空气排出的出风口、设置于工作室顶部用于与工作室内空气交换的回风口、设置于工作室内且与回风口相连通的空气交换器;所述工作室内还设有用于对工作室内的新风和回风进行干燥加热的干燥加热设备,所述出风口连通干燥加热设备以将经干燥加热后的干燥热风排出至工作室外;所述第一管道连通于干燥机构的出风口,所述第二管道连通于干燥机构的新风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高效污泥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口和回风口均设置有用于对进入工作室内的空气进行过滤的过滤网;所述处理室顶部设有集气罩,第二管道连接于集气罩顶部,所述第一管道连接于处理室侧壁下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高效污泥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工作室内用于通过新风口引入新风的引风机和用于通过出风口排出干燥热风的鼓风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高效污泥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交换器包括位于工作室内的室内机、位于工作室外的室外机、连通室内机和室外机的去水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高效污泥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加热设备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干燥组件、第二干燥组件和加热组件,还包括位于第一干燥组件一侧的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先将工作室内的湿润冷风进行压缩变为湿润温风,所述第一干燥组件和第二干燥组件依次对经的空气压缩机处理的湿润温风进行第一次干燥和第二次干燥以除去湿润温风中的水分得到干燥温风,所述加热组件对经干燥的干燥温风进行加热得到干燥热风;所述压缩机内设有环保冷媒。

  说明书

  高效污泥干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高效污泥干燥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城镇化水平提高,城镇污水处理量加大,需安全处理的污泥量日益增大。截至2014年3月底,我国城镇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3622座,污水处理能力约1.53亿m3/d,80%含水率的污泥产量已超过3000万t;2015年,我国年产污泥(80%含水率)总量达到3359万t;预计到2018年,80%含水率的污泥产量将进一步突破4000万t。

  污泥作为污水处理的后续产物,其实是污水中污染物的浓缩,具有含水率高、成分复杂、含有大量致命微生物等特点,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的特点,因此如果不能把污泥彻底处置,就失去了污水处理的意义,污泥的含水率大约在80%左右,只有把污泥中的水分降到30%-16%以下后,污泥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有效利用,如焚烧发电或制肥。

  传统污泥处理包括焚烧、填埋、堆肥等方式,焚烧因污泥含水率高经济性不好且容易产生二恶英等物质,填埋占用土地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污泥中含有重金属不宜直接用于堆肥。

  因此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干燥设备干燥以去除污泥中的水分, 具体为,通过干燥的风吹至污泥表面,加速污泥表面的空气流动,使得污泥水分得以蒸发,但一方面,在干燥风产生过程中,新风来源于外界,干燥过得到的湿润冷风直接排放,不利于节能环保,且未实现气体循环,第二方面,单纯依靠加速污泥表面空气流动这种办法对污泥进行干燥,干燥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能环保、气体循环供应、且通过干燥热风对污泥进行处理、干燥效率高的高效污泥干燥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高效污泥干燥系统,包括处理室、开设于处理室顶部用于块状或粉末状或淤泥状污泥进料的进料口、位于处理室内部用于将块状或粉末状或淤泥状污泥挤压成条状污泥的挤压成型机构、位于处理室内部且位于挤压成型机构下方用于输送挤压成型后的条状污泥的输送机构、设置于处理室底部且与输送机构底部相对设置用于干燥后污泥下料的下料口、设置于处理室外部用于干燥气体发生的干燥机构,所述干燥机构通过第一管道连通于处理室以将干燥热风导入输送机构,所述处理室通过第二管道连通于干燥机构以将湿润冷风导入干燥机构,所述处理室与干燥机构之间通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形成气体外循环。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挤压成型机构位于进料口下方用于将块状或粉末状或淤泥状污泥挤压成条状的挤压单元、 位于挤压单元一侧的传动单元;所述挤压单元包括两平行设置的第一轴杆和第二轴杆、套设于第一轴杆外部的第一挤压轮和套设于第二轴杆外部的第二挤压轮;所述第一挤压轮端面交错成型有第一轮槽和第一轮齿,所述第二挤压轮的端面交错成型有第二轮槽和第二轮齿,所述第一轮槽与第二轮齿对应且留有间隙,所述第二轮槽与第一轮齿相对应且留有间隙;所述传动单元包括齿轮组和驱动组,所述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主动轮和从动轮。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齿轮套设固定于第一轴杆的一端,所述第二齿轮套设固定于第二轴杆与第一齿轮相对应,所述从动轮套设固定于第二轴杆一端,所述主动轮固定安装于驱动机构,主动轮与从动轮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挤压成型机构还包括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包括调节组件和驱动调节组件运动的动力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导轨、滑台和调节杆,所述滑台滑动安装于导轨,滑台与动力机构传动连接,所述调节杆的数量至少为一根,调节杆固定安装于滑台。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调节杆延伸至第一挤压轮和第二挤压轮的交错处。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干燥机构包括工作室、设置于工作室顶部用于引入外界空气至工作室内的新风口、设置于工作室侧壁用于工作室内空气排出的出风口、设置于工作室顶部用于与工作室内空气交换的回风口、设置于工作室内且与回风口相连 通的空气交换器;所述工作室内还设有用于对工作室内的新风和回风进行干燥加热的干燥加热设备,所述出风口连通干燥加热设备以将经干燥加热后的干燥热风排出至工作室外;所述第一管道连通于干燥机构的出风口,所述第二管道连通于干燥机构的新风口。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新风口和回风口均设置有用于对进入工作室内的空气进行过滤的过滤网;所述处理室顶部设有集气罩,第二管道连接于集气罩顶部,所述第一管道连接于处理室侧壁下端。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还包括设置于工作室内用于通过新风口引入新风的引风机和用于通过出风口排出干燥热风的鼓风机。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空气交换器包括位于工作室内的室内机、位于工作室外的室外机、连通室内机和室外机的去水管。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干燥加热设备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干燥组件、第二干燥组件和加热组件,还包括位于第一干燥组件一侧的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先将工作室内的湿润冷风进行压缩变为湿润温风,所述第一干燥组件和第二干燥组件依次对经的空气压缩机处理的湿润温风进行第一次干燥和第二次干燥以除去湿润温风中的水分得到干燥温风,所述加热组件对经干燥的干燥温风进行加热得到干燥热风;所述压缩机内设有环保冷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块状或粉末状或淤泥状污泥从进料口进入处理室内部,当落至挤压成型机构时,挤压成型机构将块状或粉末状或淤泥状污泥挤压成条状,条状污泥落至下方的输送机构上,污泥在输送机构传输的过程中,干燥机构产生的干燥热风通过第一管道导入至输送机构,对输送机构上的污泥进行干燥,干燥热风加速污泥表面空气流动,并与污泥内的水分发生热交换,使得污泥内的水分快速蒸干,以降低污泥内的水分,干燥后的污泥在被输送到输送机构底部时,在重力作用下下落至下料口,通过下料口输出至处理室外部进行包装,同时,水分混杂在干燥热风中,使得干燥热风湿度增加、温度降低,变为湿润冷风,湿润冷风经第二管道导入至干燥机构,再次在干燥机构内转化为干燥热风排出。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对污泥进行干燥的空气为干燥热风,干燥效率高,第二方面,气体在本实用新型各组成部分之间循环流动,有利于节能环保,第三方面,在对污泥进行干燥之前,挤压成型机构将块状或粉末状或淤泥状污泥挤压成条状污泥,增加了污泥的表面积,使得污泥充分与干燥热风接触,进一步提高干燥效率。

  2、挤压成型机构将经过脱水的块状或粉末状或淤泥状污泥置于第一挤压轮和第二挤压轮上,污泥在第一挤压轮和第二挤压轮的相对运动下会受到挤压力在间隙中挤出,由此,减少污泥的体积,污泥受热的范围增加,且增加了污泥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水分蒸发的速度加快,大幅度减少干化过程的时间,提高除湿干化效率,减少电力成本以及节能减排的环保要求。

  3、挤压成型机构设有调节单元,通过设置调节单元,在污泥体积较大时,通过调节单元的调节杆的往复运动,将污泥调节到一个适合的角度,便于挤压单元将污泥挤出,形成体积较小的条状污泥,增加污泥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快水分的蒸发,提高干燥效率。

  4、干燥机构通过新风口引入输送机构排出的湿润冷风,通过回风口和空气交换器实现工作室内外的气体进行交换,采用新风加回风模式,有利于提高工作室内的空气质量,避免对污泥进行干燥时引入新的杂质,无二次污染;第二方面,通过干燥加热设备对工作室内的湿润冷风进行处理,使得经出风口排出的空气为干燥热风,当干燥热风吹至污泥表面时,迅速与污泥发生热交换,同时加速污泥表面空气流动,有利于提高污泥干燥效率。

  5、处理室顶部设有集气罩,第二管道连接于集气罩顶部,第一管道连接于处理室侧壁下端,通过设置集气罩,提高湿润冷风的排出效率,有利于提高干燥效率。

  6、新风口和回风口均设置有用于对进入工作室内的空气进行过滤的过滤网,通过过滤网滤去空气中的杂质,保证进入工作室内的新风和回风的洁净度,防止二次污染,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加环保。

  7、还包括设置于工作室内用于通过新风口引入新风的引风机和用于通过出风口排出干燥热风的鼓风机,通过引风机加速新风进入,通过鼓风机加速干燥热风的排出,使得工作室内空气流动快,有利于提高污泥干燥效率。

  8、空气交换器包括位于工作室内的室内机、位于工作室外的室 外机、连通室内机和室外机的去水管,室内机除去室内空气中的水分,通过去水管经室外机排出,起到初步干燥的作用,降低空气含水率,有利于提高污泥干燥效率。

  9、干燥加热设备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干燥组件、第二干燥组件和加热组件,还包括位于第一干燥组件一侧的压缩机,压缩机先将工作室内的湿润冷风进行压缩变为湿润温风,第一干燥组件和第二干燥组件依次对经的空气压缩机处理的湿润温风进行第一次干燥和第二次干燥以除去湿润温风中的水分得到干燥温风,加热组件对经干燥的干燥温风进行加热得到干燥热风。压缩机在对空气进行压缩的过程中,放出热量使得空气温度升高,同时,空气在压缩机和第一干燥组件之间进行循环,空气在压缩机和第二干燥组件之间实现气体循环,在提高干燥加热效率的同时,实现能量的循环供应,有利于节能环保。气体经第一干燥组件和第二干燥组件进行两次干燥,含水率低,有利于提高干燥效率。

  10、压缩机内设有环保冷媒,通过环保冷媒提高压缩效率,同时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节能环保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