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05.20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IPC分类号C02F3/3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型污水改良型MBR一体化处理设备,包括罐体,所述的罐体内依次设有缺氧区、兼氧区、设有膜组件的好氧反应区,所述的罐体内还设有进水配水堰和清水区,所述的缺氧区、兼氧区底部连通,所述的兼氧区、好氧反应区顶部连通,所述的缺氧区与进水配水堰连通,所述的好氧反应区与清水区连通。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污水改良型MBR一体化处理设备,该小型污水改良型MBR一体化处理设备可以有效的对污水净化,并且能够适应生产条件的变化进行调节,强化净化功能。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小型污水改良型MBR一体化处理设备,包括罐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罐体内依次设有缺氧区、兼氧区、设有膜组件的好氧反应区,所述的罐体内还设有进水配水堰和清水区,所述的缺氧区、兼氧区底部连通,所述的兼氧区、好氧反应区顶部连通,所述的缺氧区与进水配水堰连通,所述的好氧反应区与清水区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污水改良型MBR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缺氧区、兼氧区之间设有隔墙,所述的隔墙的底部设有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污水改良型MBR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用于将好氧反应区内的混合液抽提到进水配水堰内的混合液气提管,所述的混合液气提管的一端延伸至好氧反应区的下部,所述的混合液气提管的另一端与进水配水堰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型污水改良型MBR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缺氧区的底部的边缘设有第一坡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小型污水改良型MBR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兼氧区的底部的边缘设有第二坡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小型污水改良型MBR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用于将缺氧区和兼氧区底部的污泥抽提到好氧反应区的污泥气提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小型污水改良型MBR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泥气提管的一端延伸至兼氧区底部的最低处,所述的污泥气提管的另一端与好氧反应区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6至7任一所述的小型污水改良型MBR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配水堰上连接有进水管,所述的进水管上设有过滤器,所述的好氧反应区与清水区通过出水管连通,所述的出水管的一端延伸至好氧反应区的上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6至7任一所述的小型污水改良型MBR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好氧反应区内设有延伸至膜组件底部的曝气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6至7任一所述的小型污水改良型MBR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备区,所述的设备区、进水配水堰、设备区设置在罐体的上部。
说明书
一种小型污水改良型 MBR 一体化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小型污水改良型MBR一体化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申请CN 201410800760.0公开了一种好氧兼氧厌氧三体合一的生化池,包括好氧处理区、兼氧处理区、厌氧处理区以及污泥沉淀区;好氧处理区、兼氧处理区和厌氧处理区联合形成污水处理区,好氧处理区设置在污水处理区的上部区域,兼氧处理区设置在污水处理区的中部区域,厌氧处理区设置在污水处理区的下部区域,污泥沉淀区设置污水处理区的底端。
中国专利ZL 201420629743.0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兼氧MBR膜生物反应器。主体呈长方体形,由厌氧池和兼氧池构成。所述厌氧池由改进型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构成。所述兼氧池内布置球形悬浮填料,采用浸没结合方式,将中空纤维膜组件置于兼氧池中,并对膜组件底部进行射流曝气。膜组件外部加格栅网罩,以防球形悬浮填料损伤中空纤维膜组件。
上述技术方案仅机械的将厌氧池、兼氧池或者厌氧池、兼氧池、好氧池简单的机械组合。无法实现厌氧池、兼氧池、好氧池三者高效工作的目的,净化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污水改良型MBR一体化处理设备,该小型污水改良型MBR一体化处理设备可以有效的对污水净化,并且能够适应生产条件的变化进行调节,强化净化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小型污水改良型MBR一体化处理设备,包括罐体,所述的罐体内依次设有缺氧区、兼氧区、设有膜组件的好氧反应区,所述的罐体内还设有进水配水堰和清水区,所述的缺氧区、兼氧区底部连通,所述的兼氧区、好氧反应区顶部连通,所述的缺氧区与进水配水堰连通,所述的好氧反应区与清水区连通。
在上述的小型污水改良型MBR一体化处理设备中,所述的缺氧区、兼氧区之间设有隔墙,所述的隔墙的底部设有开口。
在上述的小型污水改良型MBR一体化处理设备中,还包括一用于将好氧反应区内的混合液抽提到进水配水堰内的混合液气提管,所述的混合液气提管的一端延伸至好氧反应区的 下部,所述的混合液气提管的另一端与进水配水堰连通。
在上述的小型污水改良型MBR一体化处理设备中,所述的缺氧区的底部的边缘设有第一坡面。
在上述的小型污水改良型MBR一体化处理设备中,所述的兼氧区的底部的边缘设有第二坡面。
在上述的小型污水改良型MBR一体化处理设备中,还包括一用于将缺氧区和兼氧区底部的污泥抽提到好氧反应区的污泥气提管。
在上述的小型污水改良型MBR一体化处理设备中,所述的污泥气提管的一端延伸至兼氧区底部的最低处,所述的污泥气提管的另一端与好氧反应区连通。
在上述的小型污水改良型MBR一体化处理设备中,所述的进水配水堰上连接有进水管,所述的进水管上设有过滤器,所述的好氧反应区与清水区通过出水管连通,所述的出水管的一端延伸至好氧反应区的上部。
在上述的小型污水改良型MBR一体化处理设备中,所述的好氧反应区与清水区通过出水管连通,所述的好氧反应区内设有延伸至膜组件底部的曝气管。
在上述的小型污水改良型MBR一体化处理设备中,还包括设备区,所述的设备区、进水配水堰、设备区设置在罐体的上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方案通过缺氧区、兼氧区、好氧反应区的设置,使缺氧区、兼氧区的底部形成一层污泥层,在保持液体具有较长的流动路径的情况下,通过污泥层吸收消除缺氧区多余的溶氧和硝酸盐,有助于兼氧区形成更好的兼氧环境,便于气化除磷,脱氮除磷效果优,出水水质好且稳定。
进一步地,通过混合液气提管的设置,可以将混合液自好氧区回流至缺氧区,完成反硝化氮过程。
进一步地,通过污泥气提管的设置,可以根据需要定期将多余污泥提升至好氧区进行处理,系统基本不产生有机污泥。
进一步地,通过第一坡面和第二坡面的设置可以引导活性污泥更好的流入兼氧区,防止局部积泥。
进一步地,本方案的设备区、进水配水堰、设备区的设置位置方便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