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05.31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IPC分类号C02F3/30; C02F101/16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印染废水高效脱氮装置,属于水、废水、污水或污泥的处理技术领域。包括曝气区和反硝化区,所述的反硝化区对称设置于曝气区两端,曝气区与反硝化区之间设置有过流板、隔流板一、循环弧板、隔流板二和返流板,进水管自曝气区底部连入。将实用新型应用于印染废水脱氮,具有脱氮效率高、占地面积小、改造成本低等优点。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印染废水高效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曝气区和反硝化区,所述的反硝化区设置有两个,对称位于曝气区的两端,曝气区与反硝化区之间设置有过流板、隔流板一、循环弧板、隔流板二和返流板,且过流板、隔流板一、循环弧板、隔流板二和返流板顺次连接,将反硝化区与曝气区隔断;所述的过流板上设置有过流口,过流口处设置有泵,将曝气区的流体经过流口吸入反硝化区,返流板上设置有返流口,用于将反硝化处理后的流体回入曝气区;进水管自曝气区底部连入;待处理废水自进水管进入曝气区,进入曝气区的废水处理后由泵经过流口压入过流板、隔流板一、循环弧板、隔流板二和返流板所围成的反硝化区中,再经过流板上的过流口重新返回曝气区,经出水管排出;所述的过流板倾斜设置;所述的隔流板倾斜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染废水高效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硝化区侧边连接有备用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染废水高效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曝气区中设置有搅拌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染废水高效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流板一端与曝气区外壁连接,另一端与隔流板一连接,返流板一端与隔流板二连接,另一端与曝气区的另一侧外壁连接,过流板、隔流板一、循环弧板、隔流板二和返流板与其外侧的曝气区外壁形成封闭的反硝化区,对应的过流板、隔流板一、循环弧板、隔流板二和返流板与其内侧的曝气区外壁形成封闭的曝气区。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印染废水高效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曝气区并列设置有多个,对应的每个曝气区上两端处分别设置一对反硝化区。
说明书
印染废水高效脱氮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印染废水高效脱氮装置,属于水、废水、污水或污泥的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印染废水中通常会含有NO3-、NH4+,这些离子的存在会影响排放废水的总含氮量,总含氮量过高,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因此,处理过程中通常进行脱氮处理。常用的脱氮方式主要由三种:第一种是采用氧化沟的结构,如图1所示的装置,其按照图1所示将处理池分为曝气区1a(硝化区)和非曝气区(反硝化区),曝气区1a(硝化区)溶解氧要求在3-5mg/L,非曝气区(反硝化区)单次过流反应时间非常短,实际溶解氧远高于0.5mg/l,氧化沟内硝化反应充足而反硝化反应不充分,总氮去除率一般在40%—50%;第二种是先设置一个反硝化工艺系统或反硝化区,再曝气处理系统(设置硝化工艺段)或硝化区,曝气处理系统(设置硝化工艺段)或硝化区的泥水混合物通过内回流送至反硝化工艺系统或反硝化区,其操作过程中反硝化工艺段或反硝化区的污废水作为碳源,要求内回流比控制在100-300%,流量较大,对管道内径要求较高,建造成本高;第三种是污废水曝气处理系统(作为硝化段)后单独设置反硝化处理系统(作为反硝化段),曝气处理系统(作为硝化段)溶解氧要求在3-5mg/L,将NH4+转化为NO2-,属于有氧处理区,反硝化处理系统(作为反硝化段)则将溶解氧控制在0.5mg/L以下,将NO3-转化为N2,需要外加CH3OH作为反硝化碳源,其处理成本较高。
基于此,做出本申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脱氮工序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印染废水高效脱氮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印染废水高效脱氮装置,包括曝气区和反硝化区,所述的反硝化区有两个,分别对称设置在曝气区的两端,曝气区与反硝化区之间设置有过流板、隔流板一、循环弧板、隔流板二和返流板,且过流板、隔流板一、循环弧板、隔流板二和返流板顺次连接,将反硝化区与曝气区隔断;所述的过流板上设置有过流口,过流 口处设置有泵,将曝气区的流体经过流口吸入反硝化区,返流板上设置有返流口,用于将反硝化处理后的流体回入曝气区;进水管自曝气区底部连入;待处理废水自进水管进入曝气区,经曝气处理后,废水由泵经过流口压入过流板、隔流板一、循环弧板、隔流板二和返流板所围成的反硝化区中,再经过流板上的过流口重新返回曝气区,经出水管排出。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所述的过流板倾斜设置,起到导流的效果,避免出现死角。
所述的隔流板倾斜设置,起到导流的效果,避免出现死角。
所述的反硝化区侧边连接有备用管,用于提供外加碳源。
所述的曝气区中设置有搅拌器。
所述的过流板一端与曝气区外壁连接,另一端与隔流板一连接,返流板一端与隔流板二连接,另一端与曝气区的另一侧外壁连接,过流板、隔流板一、循环弧板、隔流板二和返流板与其外侧的曝气区外壁形成封闭的反硝化区,对应的过流板、隔流板一、循环弧板、隔流板二和返流板与其内侧的曝气区外壁形成封闭的曝气区,以确保反硝化区与曝气区的充分隔断,曝气区与反硝化区仅通过泵和返流口连通。
所述的曝气区并列设置有多个,对应的每个曝气区上设置有两个反硝化区,且该两个反硝化区对称设置在对应的曝气区两端。
将本申请应用于印染废水的脱氮处理,反硝化区在曝气区的两端对称设置,而曝气区可设置为一个,也可设置为相互平行的两个或更多个,不同的结构可实现不同处理量的废水处理,待处理废水自曝气区和反硝化区的底部供入,其中,曝气区中,在曝气区中所设置的搅拌器推动水流动;而曝气区与反硝化区相互隔断,并仅通过安装在过流板上的泵和返流板上的返流口连通,整个装置从曝气区内部进行隔开,同时,经泵供入反硝化区的流体中额外增加印染废水,该印染废水的添加量控制在反硝化区总进水量的1/4-1/5,以确保反硝化区中废水停留时长,可作为反硝化碳源使用,降低成本,当该泵入的流体不足时,启动备用管进行外加碳源加入,强化反硝化效果,在完成流体回流使用并保证反硝化充分的同时,避免了内循环改造工作,整体占地面积小,并减轻了内循环压力;曝气区上隔离出来的反硝化区延长了待处理废水在反硝化区的停留时间,处理效率大大提 高,将处理后废水中氮含量由80-90mg/L降低至10mg/L以下,脱氮处理后可直接进行排放,而不会造成富营养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