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05.28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IPC分类号C02F101/18; C02F11/06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体氧化污泥处理器,其包括有电机与减速机、密封支座、活动密封进气管、处理器上体、传动曝气轴、导流筒、处理器下体、搅拌桨和曝气头,处理器上体与处理器下体通过法兰连接;密封支座上部支撑电机与减速机,密封支座下部固定在处理器上体顶端,活动密封进气管与密封支座配合与传动曝气轴连通,传动曝气轴上端与电机与减速机联接,传动曝气轴下端联接搅拌桨与曝气头;导流筒固定在处理器上体内部,导流筒套在传动曝气轴的外面,导流筒置于泥浆排口和搅拌桨之间;处理器下体底端有污泥进口。使得因科法处理含氰污泥的工艺得到工业应用,密封结构设计安全环保无二次污染,导流筒、搅拌桨与曝气混合使用使得含氰泥浆处理更加快速高效。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气体氧化污泥处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电机与减速机(1)、 密封支座(2)、活动密封进气管(3)、处理器上体(5)、传动曝气轴(6)、 导流筒(9)、处理器下体(11)、搅拌桨(12)和曝气头(13),处理器上 体(5)与处理器下体(11)通过法兰(10)连接;密封支座(2)上部支撑 电机与减速机(1),密封支座(2)下部固定在处理器上体(5)顶端,活动 密封进气管(3)与密封支座(2)配合与传动曝气轴(6)连通,传动曝气轴 (6)上端与电机与减速机(1)联接,传动曝气轴(6)下端联接搅拌桨(12) 与曝气头(13);处理器上体(5)设置有尾气排口(4)、净化泥浆排口(8) 与耳式支座(7),导流筒(9)固定在处理器上体(5)内部,导流筒(9) 套在传动曝气轴(6)的外面,导流筒(9)置于泥浆排口(8)和搅拌桨(12) 之间;处理器下体(11)底端有污泥进口(14)。
说明书
一种气体氧化污泥处理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氧化污泥处理器,特别涉及一种采用SO2—空 气法气体氧化含氰污泥的处理器。
背景技术
因科法(S02—空气法)因科法比其他工业的净化法有着明显的优点:操作 简单;安全可靠;较低的试剂消耗和费用;氰化物可达标外排;也适合于处 理含氰矿浆等。1982年10月,加拿大斯科堤金矿首先采用此法,对提金贫液 及选矿尾矿进行了工业性处理经处理后贫液中的氰化物由原来的450mg/L降 至0.lmg/L;尾矿中的总氰化物(C N T)由原来的115mg/L降低至0.lmg/L。 该法在国内,由长春黄金研究院研究发明,因此SO2—空气法氧化含氰污泥处 理器也随着工业的应用而设计开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体氧化污泥处理器,以满足于SO2—空 气法气体氧化含氰污泥工艺需求。
本实用新型包括有电机与减速机、密封支座、活动密封进气管、处理器 上体、传动曝气轴、导流筒、处理器下体、搅拌桨和曝气头,处理器上体与 处理器下体通过法兰连接;密封支座上部支撑电机与减速机,密封支座下部 固定在处理器上体顶端,活动密封进气管与密封支座配合与传动曝气轴连通, 传动曝气轴上端与电机与减速机联接,传动曝气轴下端联接搅拌桨与曝气头; 处理器上体设置有尾气排口、净化泥浆排口与耳式支座,导流筒固定在处理 器上体内部,导流筒套在传动曝气轴的外面,导流筒置于泥浆排口和搅拌桨 之间;处理器下体底端有污泥进口。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含氰污泥由处理器下体底端污泥进口进入;固定在密封支座上的电机与 减速机启动,传动曝气轴带动搅拌桨搅拌泥浆;此时SO—空气混合气通过活 动密封进气管进入密封支座,然后进入传动曝气轴,再通过曝气头曝气进入 含氰泥浆;在曝气头与搅拌桨的作用下气体与泥浆充分混合,同时导流筒的 应用使得矿浆整体循环混匀更加充分;氧化好的泥浆经净化泥浆排口排出, 多余的气体由顶部尾气排口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作为基础设备使得因科法(SO2—空气法)处理含氰污泥的工艺得到工业 应用,该设备操作简单,密封结构设计安全环保无二次污染,体现了环保生 产绿色生产的特点,导流筒、搅拌桨与曝气混合使用使得含氰泥浆处理更加 快速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