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废水净化技术

发布时间:2018-2-24 10:55:19

  申请日2016.07.26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IPC分类号B01D36/0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废水净化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建筑废水净化装置,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设有管道,且所述管道连接有进气部件,所述管道包括主管道和连通于主管道的支管道,所述支管道包括设于池体上方的暴露段,且所述支管道背离主管道一端的管口朝向池底底部。本实用新型安装简单,主要为暴露段阻止了废水进入到主管道内,从而实现防止堵塞管道,于此使用功率较小的进气泵就能够实现颗粒物的充分沉降。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建筑废水净化装置,包括池体(1),所述池体(1)内设有水管,且所述水管连接有进气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包括主管道(2)和连通于主管道(2)的支管道(3),所述支管道(3)包括设于池体(1)上方的暴露段(31),且所述支管道(3)背离主管道(2)一端的管口朝向池体(1)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废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道(3)还包括连通在暴露段(31)的两端的两个竖直段(32),其中一个竖直段(32)背离暴露段(31)一端连通于主管道(2),另一个竖直段(32)与暴露段(31)呈可拆卸连接。

  3.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废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道(3)背离主管道(2)一端固定连接有过滤网(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废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为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废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同轴设有将其分隔成若干沉淀池的分隔板(5),所述分隔板(5)沿池体(1)径向开设有若干出水孔(6),所述出水孔(6)与池体(1)呈连通设置,且若干所述分隔板(5)均设有用于启闭出水孔(6)的堵头(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建筑废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部件为进气泵(8),所述进气泵(8)连接于主管道(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建筑废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2)连接有启闭主管道(2)的通气阀(9)。

  说明书

  一种建筑废水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废水净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废水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废水净化装置是建筑地用于对建筑废弃物进行固液分离的处理设备,分离出的固体砂浆能够被回收利用,而液态废水被处理后能够达到无污染排放的指标。

  目前公开号为CN205204890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工业污水净化池,包括净化外池,所述净化外池内侧设有净化内池,所述净化内池上端设有密封盖,所述净化内池底部设有排气主管,所述排气主管上端与若干根长度不同的排气支管,所述排气主管一端与进气泵相连接,所述进气泵一端上设有进气管,所述净化内池内侧壁上设有若干圈药液加注管,所述药液加注管侧壁上设有若干个排液孔。

  粒径小固体颗粒残留在排气支管或排气主管内容易造成管道发生堵塞,一般主要通过调大进气泵的功率得以将颗粒物排出管道,但这不能保证颗粒物完全排尽,依旧会影响出气效果,从而影响沉降效果,同时颗粒物持续会流入到管道内,因此必须要使用大功率的进气泵才能避免管道发生堵塞,而使用大功率的进行泵就会使用到大量能源,具有净化成本高的弊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废水净化装置,暴露段阻止了废水进入到主管道内,从而实现防止堵塞管道,于此使用功率较小的进气泵就能够实现颗粒物的充分沉降。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建筑废水净化装置,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设有水管,且所述水管连接有进气部件,所述水管包括主管道和连通于主管道的支管道,所述支管道包括设于池体上方的的暴露段,且所述支管道背离主管道一端的管口朝向池体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暴露段高于池体,因此暴露段不会浸没在废水中,因此废水在重力作用下不会回流入暴露段内,因而也不会经过暴露段流入到主管道内引起主管道的堵塞,于此降低了管道的堵塞,在使用较小功率的进气泵的情况下就能够对废水进行充分沉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管道还包括连通在暴露段的两端的两个竖直段,其中一个竖直段背离暴露段一端连通于主管道,另一个竖直段与暴露段呈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暴露段不会有废水进入,连接在主管道和暴露段之间的竖直段内不会有废水进入,因此其内部不会有颗粒物的残留和黏附,而可以将另一个竖直段从暴露段上拆卸下来,便于工作人员对其内部进行清洗,防止其管口发生颗粒物的黏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管道背离主管道一端固定连接有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过滤网能够对废水中粒径较大的颗粒物进行过滤,减少颗粒物的流入量,从而避免降低了颗粒物黏附在支管道侧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池体为圆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同周长下,采用圆形池体较矩形池体的面积更大,因此在同等高度下,建造圆形池体的材料少,具有建造成本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池体同轴设有将其分隔成若干沉淀池的分隔板,所述分隔板沿池体径向开设有若干出水孔,所述出水孔与池体呈连通设置,且若干所述分隔板均设有用于启闭出水孔的堵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废水倒入到最外侧的环型池体中进行沉降,沉降完毕后,打开出水孔上的堵头,废水可以进入到内侧较小的环型池体中进行沉降,废水的逐级沉降使得净化地更加彻底。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气部件为进气泵,所述进气泵连接于主管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气泵能够向主管道进行鼓气,从而使得主管道另一端管口向废水鼓气,使得废水与净化剂接触更加充分,提高废水的进化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管道连接有启闭主管道的通气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通气阀实现启闭主管道内的通气,因而不需要频繁地暂停或者开启进气泵而启闭主管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暴露段的设置避免了废水进入到主管道内,减少了工作人员对主管道的清理步骤,废水更加不会进入到进气泵内,提高了进气泵的使用寿命,2、具有同等容积下,建筑圆形池体较矩形池体所用到的材料少,减低建筑成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