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06.22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IPC分类号C02F9/14; C02F103/28
摘要
一种造纸厂污水复合生态工艺处理系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复合生态工艺处理系统。解决现有对造纸污水处理的不够彻底就直接排放到河流中,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废水排口连接筛网过滤池,筛网过滤池连接曝气沉沙池,曝气沉沙池连接活性炭吸附池,活性炭吸附池连接pH调节池,pH调节池连接氧化塘,氧化塘分别与第一分流管路、第二分流管路、第三分流管路及第四分流管路相连通;第一分流管路、第二分流管路、第三分流管路及第四分流管路分别与第一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及第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进水口相连接;第一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及第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出水口连接表流人工湿地,表流人工湿地路连接净水槽口,净水槽与出水管相连通。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造纸厂污水复合生态工艺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一种造纸厂污水复合生态工艺处理系统包括筛网过滤池(1)、曝气沉沙池(2)、活性炭吸附池(3)、pH调节池(4)、氧化塘(5)、第一水平潜流人工湿地(6)、第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7)、表流人工湿地(8)、净水槽(9)、进水管(10)、第一分流管路(11)、第二分流管路(12)、第三分流管路(13)、第一流量控制阀(14)、第二流量控制阀(15)、出水管(17)、总管路(18)、第四分流管路(19)、第三流量控制阀(20)及第四流量控制阀(21);
造纸厂生产废水排口通过进水管(10)连接筛网过滤池(1)的入水口,筛网过滤池(1)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接曝气沉沙池(2)的入水口,曝气沉沙池(2)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接活性炭吸附池(3)的入水口,活性炭吸附池(3)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接pH调节池(4)的入水口,pH调节池(4)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接氧化塘(5)的入水口,氧化塘(5)的出水口连接总管路(18),总管路(18)分别与第一分流管路(11)、第二分流管路(12)、第三分流管路(13)及第四分流管路(19)相连通;且第一分流管路(11)上设有第一流量控制阀(14),第二分流管路(12)上设有第二流量控制阀(15),第三分流管路(13)上设有第三流量控制阀(20),第四分流管路(19)上设有第四流量控制阀(21);
所述的第一流量控制阀(14)、第二流量控制阀(15)、第三流量控制阀(20)及第四流量控制阀(21)上均设有流量计;所述的筛网过滤池(1)中筛网相邻的栅条之间的间隙宽度为5mm~15mm;
所述的第一水平潜流人工湿地(6)上端设有第一进水口(6-1),所述的第一水平潜流人工湿地(6)侧面中心位置设有第二进水口(6-2),所述的第一水平潜流人工湿地(6)下端设有第一出水口(6-3);所述的第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7)上端设有第三进水口(7-1),所述的第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7)侧面中心位置设有第四进水口(7-2),所述的第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7)下端设有第二出水口(7-3);所述的第一分流管路(11)与第二进水口(6-2)相连接,所述的第二分流管路(12)与第四进水口(7-2)相连接,所述的第三分流管路(13)与第一进水口(6-1)相连接,所述的第四分流管路(19)与第三进水口(7-1)相连接;
第一出水口(6-3)及第二出水口(7-3)通过管路连接表流人工湿地(8)的入水口,表流人工湿地(8)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接净水槽(9)的入水口,净水槽(9)的出水口与出水管(17)相连通;
第一水平潜流人工湿地(6)、第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7)及表流人工湿地(8)均栽植芦苇;第一水平潜流人工湿地(6)、第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7)及表流人工湿地(8)的大小均为18m×15m;所述的第一水平潜流人工湿地(6)底部设有基质区,基质区从下至上依次为山渣颗粒、石英砂、煤灰、天然沸石、贝壳及粘土;所述的第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7)底部设有基质区,基质区从下至上依次为山渣颗粒、石英砂、煤灰、天然沸石、贝壳及粘土;第一进水口(6-1)、第二进水口(6-2)、第三进水口(7-1)及第四进水口(7-2)均位于黏土之上,第一出水口(6-3)及第二出水口(7-3)均位于山渣颗粒之下;所述的表流人工湿地(8)内水层高度为10cm~30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造纸厂污水复合生态工艺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水平潜流人工湿地(6)、第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7)及表流人工湿地(8)底部均设有防水毡,防水毡上设有防水涂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造纸厂污水复合生态工艺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流人工湿地(8)内设有填料,填料为砾石和煤灰渣。
说明书
一种造纸厂污水复合生态工艺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复合生态工艺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造纸污水处理技术单纯的利用物理法、化学法及生物法。对造纸污水处理的不够彻底就直接排放到河流中,造成环境污染。
造纸工业对环境、资源的消耗非常庞大,造纸原料、废纸回收、造纸污染处理等问题都与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造纸业的产量已经高达8300万吨,我国造纸工业废水排放量、化学需氧量(COD)污染贡献率在全国各个工业行业中处于首位。造纸产业对水环境安全和生态平衡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造纸厂污水中不仅含有大量的纤维、纤维素降解过程中产生的多糖类、木质素、有机酸等有机物,而且有大量化学药品(活性剂、漂白剂、脂肪酸素等)及其他物质,这些污水如果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将会对水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造纸工业污水中含有的主要污染有以下几种:
(1)有机物:造纸污水中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如糖类,乙醇,半纤维素等。
(2)有毒物质:造纸工艺中产生的黑液中含有松香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等毒性物质。
(3)色度:制浆污水中所含残余木质素是高度带色的。
(4)pH:采用不同的工艺来生产纸产品,废水的pH值也不同。
(5)SS:造纸污水中的悬浮固体主要是大的纤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造纸厂污水复合生态工艺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对造纸污水处理的不够彻底就直接排放到河流中,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
一种造纸厂污水复合生态工艺处理系统包括筛网过滤池、曝气沉沙池、活性炭吸附池、pH调节池、氧化塘、第一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第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表流人工湿地、净水槽、进水管、第一分流管路、第二分流管路、第三分流管路、第一流量控制阀、第二流量控制阀、出水管、总管路、第四分流管路、第三流量控制阀及第四流量控制阀;
造纸厂生产废水排口通过进水管连接筛网过滤池的入水口,筛网过滤池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接曝气沉沙池的入水口,曝气沉沙池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接活性炭吸附池的入水口,活性炭吸附池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接pH调节池的入水口,pH调节池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接氧化塘的入水口,氧化塘的出水口连接总管路,总管路分别与第一分流管路、第二分流管路、第三分流管路及第四分流管路相连通;且第一分流管路上设有第一流量控制阀,第二分流管路上设有第二流量控制阀,第三分流管路上设有第三流量控制阀,第四分流管路上设有第四流量控制阀;
所述的第一流量控制阀、第二流量控制阀、第三流量控制阀及第四流量控制阀上均设有流量计;所述的筛网过滤池中筛网相邻的栅条之间的间隙宽度为5mm~15mm;
所述的第一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上端设有第一进水口,所述的第一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侧面中心位置设有第二进水口,所述的第一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下端设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的第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上端设有第三进水口,所述的第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侧面中心位置设有第四进水口,所述的第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下端设有第二出水口;所述的第一分流管路与第二进水口相连接,所述的第二分流管路与第四进水口相连接,所述的第三分流管路与第一进水口相连接,所述的第四分流管路与第三进水口相连接;
第一出水口及第二出水口通过管路连接表流人工湿地的入水口,表流人工湿地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接净水槽的入水口,净水槽的出水口与出水管相连通;
第一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第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及表流人工湿地均栽植芦苇;第一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第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及表流人工湿地的大小均为18m×15m;所述的第一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底部设有基质区,基质区从下至上依次为山渣颗粒、石英砂、煤灰、天然沸石、贝壳及粘土;所述的第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底部设有基质区,基质区从下至上依次为山渣颗粒、石英砂、煤灰、天然沸石、贝壳及粘土;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第三进水口及第四进水口均位于黏土之上,第一出水口及第二出水口均位于山渣颗粒之下;所述的表流人工湿地内水层高度为10cm~30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筛网过滤池过滤掉污水中悬浮固体大的纤维等,曝气沉砂池,过滤掉废水中的泥沙等悬浮物然后污水将依次流入活性炭吸附池和pH调节池,除去污水中的颜色,降低COD,调节污水中的酸碱度至中性。
2、在对污水进行预处理的基础上,把氧化塘与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相结合,能有效的清除污水中的污染物,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在氧化塘的污泥区,污水中含有的有机物经过厌氧微生物的降解之后,难降解的物质大部分可被分解为易于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同时大多数的易生物降解污染物也能得到去除,这样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水质,污染度大大降低。
3、污染度大大降低的污水进入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种植有芦苇的人工湿地进行处理,通过植物、土壤以及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去除。通过N、P、K等营养物质的循环,可以促进人工湿地植物的生长,为造纸业提高原材料,实现一体化并且可以实现污水的净化。
4、人工湿地包括第一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第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表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设有一个填料床,床体以山渣颗粒、石英砂、煤灰、天然沸石、贝壳、粘土作为除污基层,种植芦苇。为使湿地富含氧气,提高净化率,两个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交替使用,每一至两周交替依次。
5、所述的第一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上端设有第一进水口,所述的第一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侧面中心位置设有第二进水口,所述的第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上端设有第三进水口,所述的第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侧面中心位置设有第四进水口,交替使用时第一进水口净化四分之三的水量,剩余的四分之一的水量通过第二进水口,或第三进水口净化四分之三的水量,剩余的四分之一的水量通过第四进水口这样就充分利用了湿地中的芦苇的净化作用,进一步降低水中的COD、SS指标,改善水质。
6、表流人工湿地种植芦苇,废水在填料表面漫流,使大部分的有机物的降解由位于浸没在废水中的芦苇根茎基部的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完成。同时通过营养物质和水分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促进芦苇生长,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同时人工湿地系统中的芦苇可以作为造纸原料,实现一体化。人工湿地底部通过水管与净水槽相连。
7、结合了非生态水质净化技术和生态水质净化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因地制宜,设计工艺可进行自由组合的方法,不但能够保证水质净化效果,而且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常用植物芦苇不仅有净化水质的作用,又是造纸原料,实现一体化。两个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交替使用,既有利于对湿地的保护又能提高水质的净化效能,表流人工湿地降低了系统的运行成本。
本实用新型用于一种造纸厂污水复合生态工艺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