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08.18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IPC分类号C02F9/14; E03F1/00; E03F5/1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绿色建筑雨污水处理回收系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绿色建筑雨污水处理回收系统,包括污水储放罐与雨水收集罐,所述污水储放罐连接有格栅沉淀池、沉砂池、混流池,雨水收集罐连接至混流池,所述雨水收集罐与混流池之间还设置有活性炭过滤器,所述混流池还连接有生化池、二沉池、人工池,所述二沉池还连接有用于收集污泥的污泥间,所述污泥间通过水管连接至生化池。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绿色建筑雨污水处理回收系统节能环保,回收效率高,能耗低。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绿色建筑雨污水处理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储放罐(1)与雨水收集罐(6),所述污水储放罐(1)连接有格栅沉淀池、沉砂池(4)、混流池(5),雨水收集罐(6)连接至混流池(5),所述雨水收集罐(6)与混流池(5)之间还设置有活性炭过滤器(8),所述混流池(5)还连接有生化池(9)、二沉池(10)、人工池(13),所述二沉池(10)还连接有用于收集污泥的污泥间(11),所述污泥间(11)通过水管连接至生化池(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雨污水处理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沉淀池包括依次设置的粗格栅沉淀池(2)和细格栅沉淀池(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雨污水处理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粗格栅沉淀池(2)、细格栅沉淀池(3)、沉砂池(4)均连接有固废收集箱(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雨污水处理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间(11)也连接至固废收集箱(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雨污水处理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废收集箱(12)设置有固体压缩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雨污水处理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池(9)为CCAS反应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雨污水处理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罐(6)与活性炭过滤器(8)之间还设置有多介质过滤器(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雨污水处理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沉池(10)还通过尾水回流管道连接至混流池(5)。
说明书
一种绿色建筑雨污水处理回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回收处理系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绿色建筑雨污水处理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的浪费日益严重,世界各国对建筑物节能的要求日趋严格,为了节约水资源和达到绿色建筑的要求,对建筑物中生活用水及雨水的回收处理技术要求较高,一直以来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目前,对建筑物生活污水的处理主要采用二沉池和生物膜的处理方法,如专利号为2015210234528的中国专利,其介绍了一种建筑施工工地污水处理及其再利用系统,其包括经管道依次连接设置的化粪池、格栅沉淀池、二级沉淀池、三级净化装置、人工湿地、中水集水器,当建筑生活污水、雨水及污泥的混合物汇入化粪池进行厌氧消化及分级沉淀处理后,依次经过二级沉淀池、三级净化装置、人工湿地、中水集水器,将混合物进行净化得到中水以便回用,如灌溉、冲厕等,该方案提高了建筑雨污水的回收效率。
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另一种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色环保、回收效率高、能耗低的绿色建筑雨污水处理回收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绿色建筑雨污水处理回收系统,包括污水储放罐与雨水收集罐,所述污水储放罐连接有格栅沉淀池、沉砂池、混流池,雨水收集罐连接至混流池,所述雨水收集罐与混流池之间还设置有活性炭过滤器,所述混流池还连接有生化池、二沉池、人工池,所述二沉池还连接有用于收集污泥的污泥间,所述污泥间通过水管连接至生化池。
作为优选,所述格栅沉淀池包括依次设置的粗格栅沉淀池和细格栅沉淀池。
作为优选,所述粗格栅沉淀池、细格栅沉淀池、沉砂池均连接有固废收集箱。
作为优选,所述污泥间也连接至固废收集箱。
作为优选,所述固废收集箱设置有固体压缩机。
作为优选,所述生化池为CCAS反应池。
作为优选,所述雨水收集罐与活性炭过滤器之间还设置有多介质过滤器。
作为优选,所述二沉池还通过尾水回流管道连接至混流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通过设置污水储放罐用于收集生活污水,然后污水储放管连接有格栅沉淀池、沉砂池、混流池,格栅沉淀池采用分级分离机制,同时具有隔离固体物质和沉淀功能,在经过格栅沉淀池之后污水进入到沉砂池,沉砂池主要是用于去除污水中粒径大于0.2mm,密度大于2.5T/立方米的沙粒,以保护管道等设施免受磨损和阻塞,然后在进入到混流池,同时雨水收集罐通过活性炭过滤器过滤后也汇集至混流池,混流之后进入生化池,生化池用于进行除磷、脱氮、降解有机物及悬浮物等功能,从而使得生化池内的水基本达到可排放的标准,然后从生化池中排出的水进入至二沉池进行再次过滤,提高处理效率,最后收集至人工池,同时二沉池还连接有污泥件用于收集沉降后的污泥,在收集污泥时污泥中还会有渗出的水份,水份通过水管连接至生化池进行循环净化过滤,从而提高雨污水回收系统的回收效率,这样就能够达到更好的收集过滤作用,同时所消耗的能量低,环保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