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拦渣场沟水处理结构

发布时间:2018-2-7 15:31:58

  申请日2016.08.18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IPC分类号E02B1/00; E02B7/0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涉及水利水电工程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大型拦渣场的沟水处理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施工和检修容易的大型拦渣场沟水处理结构,包括挡水坝、排水明渠、拦渣场、排水管和排水沟,所述挡水坝位于上游,所述排水明渠和排水沟分别位于堆渣场的两侧,所述排水明渠的上游端与挡水坝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排水沟的上游端通过排水管与挡水坝连通。通过采用混凝土挡水坝和排水明渠相结合的沟水处理挡排水结构,施工周期短、施工难度低。同时,排水明渠可以有效利用一侧山体地形地质条件,极大简化了施工难度,节约了大量的投资,且节省施工场地。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用于大型拦渣场的沟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挡水坝(1)、排水明渠、拦渣场(7)、排水管(4)和排水沟(5),所述挡水坝(1)位于上游,所述排水明渠和排水沟(5)分别位于拦渣场(7)的两侧,所述排水明渠的上游端与挡水坝(1)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排水沟(5)的上游端通过排水管(4)与挡水坝(1)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型拦渣场的沟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明渠由过渡段排水明渠(2)和山体边坡排水明渠(3)构成,所述过渡段排水明渠(2)位于上游并与挡水坝(1)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大型拦渣场的沟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排水明渠(2)包括渐变段(21)和双侧挡墙排水明渠(22),双侧挡墙排水明渠(22)两侧为对称布置的梯形混凝土挡墙结构(32);双侧挡墙排水明渠(22)底宽小于挡水坝(1)出水口的底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大型拦渣场的沟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渐变段(21)底宽由挡水坝(1)出水口的底宽渐变至双侧挡墙排水明渠(22)底宽。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大型拦渣场的沟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山体边坡排水明渠(3)一侧为山体基岩边坡按一定坡比开挖形成,并采用锚杆(31)加强支护;另一侧为梯形混凝土挡墙,底部铺设有底板混凝土(33)。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型拦渣场的沟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坝(1)为混凝土坝结构,位于所防护支沟的沟口;挡水坝(1)设置一道与排水明渠连通的坝体缺口(11)作为出水口,挡水坝(1)内埋设一根排水钢管作为排水管(4)。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大型拦渣场的沟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钢管布置在靠近排水沟(5)的一测,其管径大小和布置高程应满足枯水期排水钢管泄水时的水位并低于坝体缺口(11)底部高程;排水钢管上设置有控制阀门(41)。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型拦渣场的沟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明渠和排水沟(5)的下游端均连通至拦渣场(7)的下游天然支沟。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型拦渣场的沟水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渣场坡脚挡渣墙(6),渣场坡脚挡渣墙(6)位于拦渣场(7)坡脚下游侧沟口附近。

  说明书

  用于大型拦渣场的沟水处理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水电工程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大型拦渣场的沟水处理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西南地区多在高山峡谷地区修筑大型水电站工程,这些地区的支流沟谷多为常年流水、且切割较深,由于近坝区可利用的施工场地极少,而工程建设中有大量的施工弃渣需要堆存,还需布置各类施工辅助设施及跨沟施工道路,因此,常利用坝址附近的支流沟谷作为大型拦沟型弃渣场、施工辅助设施区或跨沟施工道路等的布置区域,自然需对沟谷进行沟水处理。常规的沟水处理方式多为采用挡水坝+排水洞的方式,即利用挡水坝截断水流,再利用排水洞排导洪水。

  但是,此种沟水处理方式,对山体地质条件要求较高,工程量较大、工程投资较高,施工难度较大,且隧洞工程自身的施工弃渣需另找地方堆存,占用的施工场地较大、施工周期较长。另外,西南地区沟水多含沙、石、树枝等悬移质,长期运行难免对结构造成破坏,需要定期维护与修理。因此,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投资低、进度快、安全性高、可检修的沟水处理工程结构对于水电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施工和检修容易的大型拦渣场沟水处理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用于大型拦渣场的沟水处理结构,包括挡水坝、排水明渠、拦渣场、排水管和排水沟,所述挡水坝位于上游,所述排水明渠和排水沟分别位于堆渣场的两侧,所述排水明渠的上游端与挡水坝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排水沟的上游端通过排水管与挡水坝连通。

  进一步的是,所述排水明渠由过渡段排水明渠和山体边坡排水明渠构成,所述过渡段排水明渠位于上游并与挡水坝连通。

  进一步的是,所述过渡段排水明渠包括渐变段和双侧挡墙排水明渠,双侧挡墙排水明渠两侧为对称布置的梯形混凝土挡墙结构;双侧挡墙排水明渠底宽小于挡水坝出水口的底宽。

  进一步的是,渐变段底宽由挡水坝出水口的底宽渐变至双侧挡墙排水明渠底宽。

  进一步的是,所述山体边坡排水明渠一侧为山体基岩边坡按一定坡比开挖形成,并采用锚杆加强支护;另一侧为梯形混凝土挡墙,底部铺设有底板混凝土。

  进一步的是,所述挡水坝为混凝土坝结构,位于所防护支沟的沟口;挡水坝设置一道与排水明渠连通的坝体缺口作为出水口,挡水坝内埋设一根排水钢管作为排水管。

  进一步的是,所述排水钢管布置在靠近排水沟的一测,其管径大小和布置高程应满足枯水期排水钢管泄水时的水位并低于坝体缺口底部高程;排水钢管上设置有控制阀门。

  进一步的是,所述排水明渠和排水沟的下游端均连通至拦渣场的下游天然支沟。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渣场坡脚挡渣墙,渣场坡脚挡渣墙位于拦渣场坡脚下游侧沟口附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采用混凝土挡水坝和排水明渠相结合的沟水处理挡排水结构,施工周期短、施工难度低。同时,排水明渠可以有效利用一侧山体地形地质条件,极大简化了施工难度,节约了大量的投资,且节省施工场地。

  2、在坝体中埋设排水管可起到以下有益的效果:①在进行混凝土坝施工时,通过排水管下泄流量保证了坝体的正常干地施工条件;②若汛期洪水流量较大,也可以通过开启排水管的方式增加泄洪能力;③在枯水期,利用枯水期流量较小的特点,通过排水管的排水作用,还可对排水明渠进行定期的维护与检修。

  3、设计混凝土挡水坝并预留缺口的结构,固体物质可从缺口下泻,避免了发生低概率泥石流事件时造成常规沟水处理工程中排水隧洞堵塞的风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