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废水脱氮工艺

发布时间:2018-1-29 14:05:57

  申请日2016.08.12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IPC分类号C02F3/30; C02F3/34; C02F101/16; C02F101/3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印染废水的脱氮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构建印染废水的脱氮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厌氧水解池、低氧池、好氧池和反硝化滤池;步骤2,待降解印染废水从厌氧水解池的进水口进入厌氧水解池,经水解后的污水5~10%直接进入反硝化滤池,剩余部分流入低氧池;步骤3,污水经低氧池再流入好氧池中进行硝化处理,好氧池产生的剩余污泥,连同硝化液一起按25~35%比例回流至厌氧水解池中,剩余硝化液流入反硝化滤池中;步骤4,经反硝化滤池反冲洗得到的泥水混合物按15~25%比例也回流至厌氧水解池,剩余污水经反硝化过滤后排出系统外。本发明工艺具有处理效果好、产泥量低、系统占地面积小及运营成本低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印染废水的脱氮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构建印染废水的脱氮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厌氧水解池、低氧池、好氧池和反硝化滤池;

  步骤2,待降解印染废水从厌氧水解池的进水口进入厌氧水解池,经水解后的污水5~10%直接进入反硝化滤池,剩余部分流入低氧池;

  步骤3,污水经低氧池再流入好氧池中进行硝化处理,好氧池产生的剩余污泥,连同硝化液一起按25~35%比例回流至厌氧水解池中,剩余硝化液流入反硝化滤池中;

  步骤4,经反硝化滤池反冲洗得到的泥水混合物按15~25%比例也回流至厌氧水解池,剩余污水经反硝化过滤后排出系统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染废水的脱氮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厌氧水解池同时与低氧池、好氧池和反硝化滤池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染废水的脱氮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低氧池的溶解氧浓度为0.5mg/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染废水的脱氮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好氧池溶解氧浓度为2~3mg/L。

  说明书

  一种印染废水的脱氮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染废水的脱氮工艺,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印染废水是含氮量很高的废水,含氮废水的超标排放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对水体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富营养化、水体黑臭。《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对氮、等营养元素的排放控制越来越严格,在印染过程中由于使用了大量的染料与助剂,包括大量的偶氮染料和尿素,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废水中有机氮的含量。现有的脱氮工艺,如A2/O,UCT,CASS/CAST,SBR等,都是基于传统的脱氮埋论,即氨氮和有机氮转化为硝酸盐氮以后再进行反硝化脱氮,这不仅耗氧量多时,而且耗时长,也就导致反应池容积增大,随之投资和运行成本就会变高。

  近年来,关于利用水解产物VFAs(可挥发性脂肪酸)作为反硝化脱氮的碳源研究越来越深入,这种技术可以省去投加外碳源的大量费用;另外,关于利用剩余污泥厌氧水解酸化产VFA并用于脱氮过程的技术也逐渐受到重视,这不仅可以解决当前剩余污泥问题,而且在水中有机物不足的情况下,可利用污泥产生VFA来作为碳源,提高生物脱氮除磷的效率,有效降低生活污水处理成本,提高出水水质,从而获得多重效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在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技术研究方面,目前关于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的研究主要在SBR形式的序批式反应器中进行和SHARON工艺用于处理污泥消化液的处理,鲜有采用连续流进行短程硝化反硝化研究的报道;利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进行SND作为近十多年来生物脱氮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其方法是采用固定化载体将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分层包埋或混合包埋,好氧硝化菌集中于外层,反硝化菌集中于内层,为硝化和反硝化分别提供适宜的条件,但是该技术存在一个障碍,当包埋的微生物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活性会降低,相应的生物脱氮性能会下降。

  因此,如何在结合短程脱氮技术及同步硝化反硝化技术节约能耗的同时,利用VFAs构建内碳源自配给的“低碳型”印染废水强化脱氮系统,对解决未来印染废水氮污染问题具有很重要的研究意义。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印染废水的脱氮工艺,该工艺不仅保证了出水水质氮素含量稳定达标,又大大降低了系统能耗,具有处理效果好、产泥量低、系统占地面积小、效果稳定及运营成本低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印染废水的脱氮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构建印染废水的脱氮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厌氧水解池、低氧池、好氧池和反硝化滤池;

  步骤2,待降解印染废水从厌氧水解池的进水口进入厌氧水解池,经水解后的污水5~10%直接进入反硝化滤池,剩余部分流入低氧池;

  步骤3,污水经低氧池再流入好氧池中进行硝化处理,好氧池产生的剩余污泥,连同硝化液一起按25~35%比例回流至厌氧水解池中,剩余硝化液流入反硝化滤池中;

  步骤4,经反硝化滤池反冲洗得到的泥水混合物按15~25%比例也回流至厌氧水解池,剩余污水经反硝化过滤后排出系统外。

  其中,步骤1中,所述厌氧水解池同时与低氧池、好氧池和反硝化滤池相连通。

  其中,步骤1中,所述低氧池的溶解氧浓度为0.5mg/L,从而使低氧池在抑制硝酸菌的生长及活性的同时还能够富集硝化反硝化微生物特效菌群。

  其中,步骤1中,所述好氧池溶解氧浓度为2~3mg/L,从而使好氧池能快速培养并富集自养型硝化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使用多通路碳源自配给系统工艺处理印染废水,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工艺根据实际水质情况将不同比例的厌氧水解池水直接流入反硝化滤池中,一方面能够利用水解产物VFAs(可挥发性脂肪酸)作为反硝化脱氮的碳源,省去投加外碳源的成本,另一方面,通过调整短流量可实现系统对碳、氮污染物的合理削减,具体地,若印染废水COD去除压力大,适当调低短流量,若印染废水总氮去除压力大,适当调高短流量;另外,本发明工艺将一定比例的好氧池硝化水连同反应产生的剩余污泥和反硝化滤池的反冲洗泥水混合物回流至厌氧水解池中,一方面在厌氧水解池实现部分反硝化过程,另一方面能够利用剩余污泥产VFA,保证系统碳源的补充,也实现全系统污泥产量的减少;本发明工艺采用“低氧-好氧”梯度供氧的节能型好氧生物处理技术,使系统内微生物合理分区、充分富集,实现微生物多效脱氮;本发明印染废水脱氮工艺具有处理效果好、产泥量低、系统占地面积小、效果稳定及运营成本低的显著优点,具有推广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