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浓度氨氮废水处理装置

发布时间:2018-1-25 14:05:30

  申请日2016.09.06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IPC分类号C02F9/14; C02F101/1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浓度氨氮废水处理装置,包括调节池、混凝沉淀池、电解池和生化滤池;混凝沉淀池包括搅拌混合区和沉淀区,搅拌混合区底部设有混凝沉淀池进水管,中上部设有药液添加系统,在搅拌混合区中部设置有搅拌装置,沉淀区的出口处设有混凝沉淀池三相分离器;电解池为左右两室结构,分别为正极室和负极室,正极室和负极室的中下部连通,上部由隔板隔开,正极室和负极室分别设有正负两个电极板,正负两个电极板分别连接外部正负电源;生化滤池包括下流区、上流区和污泥区,下流区位于生化滤池的圆柱形结构的中部,为圆柱形结构,下流区上部设有生化滤池进水管和生化滤池布水管,下流区中部设有下流区填料,下流区下部设有下流区曝气管。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低浓度氨氮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池、混凝沉淀池(1)、电解池(2)和生化滤池(3);调节池、混凝沉淀池(1)、电解池(2)和生化滤池(3)依次连通;

  所述的调节池包括调节池进水管和调节池出水管,用于调节废水的水质和水量;

  所述的混凝沉淀池(1)包括搅拌混合区(1-1)和沉淀区(1-2),搅拌混合区底部设有混凝沉淀池进水管(1-3),搅拌混合区中上部设有药液添加系统(1-4),在搅拌混合区中部设置有搅拌装置(1-5);所述沉淀区内设有挡板(1-6),该挡板与混凝沉淀池的内壁形成作为废水进入沉淀区的废水流道,沉淀区的出口处设有混凝沉淀池三相分离器(1-7),沉淀区的出口上部设有混凝沉淀池溢水堰(1-8),沉淀区底部设计成锥形结构,混凝沉淀池溢水堰(1-8)连接混凝沉淀池出水管,在沉淀区底部设置有沉淀物排放阀(1-9);

  所述的电解池(2)设有电解池进水管(2-1)和电解池出水管(2-2),电解池进水管(2-1)连通混凝沉淀池出水管;所述的电解池(2)为左右两室结构,分别为正极室(2-3)和负极室(2-4),所述正极室(2-3)和负极室(2-4)的中下部连通,上部由隔板(2-5)隔开,正极室(2-3)设有正极板(2-6),负极室(2-4)设有负极板(2-7),正负两个电极板分别连接外部正负电源,正极室和负极室的上部为圆锥形结构,圆锥形结构的顶部设有集气管(2-8);进一步的,用钌铱钛板或钌铱钛锡板或铱钽钛板或铱钽钛锡板为正极材料,用活性炭纤维板或钛网或铁板或不锈钢板为负极材料;所述的电解池内填充有三维电极颗粒(2-9),三维电极颗粒为斜发沸石或载铁斜发沸石或丝光沸石或载铁丝光沸石颗粒;电解池的出口处设有电解池三相分离器(2-10),出口上部设有电解池溢水堰(2-11),电解池溢水堰连接电解池出水管,所述的电解池出水管连通生化滤池进水管;

  所述生化滤池(3)的中上部为圆柱形、下部为圆锥形结构,包括下流区(3-1)、上流区(3-2)和污泥区(3-3);所述下流区(3-1)位于生化滤池的圆柱形结构的中部,为圆柱形结构,下流区上部设有生化滤池进水管(3-4)和生化滤池布水管(3-5),下流区中部设有下流区填料(3-6),下流区下部设有下流区曝气管(3-7),所述下流区的底部设有折流板(3-8),所述的折流板(3-8)的纵断面呈喇叭状;所述上流区(3-2)位于下流区(3-1)的外围和折流板的上部,上流区中部设有上流区填料(3-9),上流区下部设有上流区曝气管,上流区上部的出口处设有生化滤池溢水堰(3-10);生化滤池溢水堰连接生化滤池溢水堰出水管;所述污泥区(3-3)位于下流区和上流区的下部,污泥区的底部设有污泥排放阀(3-11);

  所述生化滤池的出水达标排放。

  2.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浓度氨氮废水处理装置进行废水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步骤;

  ①废水通过调节池进水管进入调节池,调节水质和水量;

  ②调节后的废水通过混凝沉淀池进水管(1-3)进入混凝沉淀池,与来自药液添加系统(1-4)的混凝剂混合,利用设置在搅拌区中部的搅拌装置(1-5)进行搅拌;混凝反应后的废水进入沉淀区(1-2),沉淀区的混凝沉淀池三相分离器(1-7)实现固液分离;固体在重力的作用下下沉到沉淀区的下部,通过底部的沉淀物排放阀(1-9)排出;废水通过混凝沉淀池溢水堰(1-8)、混凝沉淀池出水管进入电解池进水管(2-1);

  ③来自混凝沉淀池的废水通过电解池进水管(2-1)进入电解池(2),以斜发沸石或载铁斜发沸石或丝光沸石或载铁丝光沸石为粒子电极的三维电极颗粒强化三维电极系统的电解效率,废水中的污染物被电解,电解过程中正、负极产生的气体经过收集回用或排放;电解处理后的废水通过电解池出水管进入生化滤池进水管;

  ④废水通过生化滤池进水管(3-4)和生化滤池布水管(3-5)进入生化滤池的下流区(3-1),下流区曝气管(3-7)产生的空气与废水在下流区填料(3-6)中交汇发生生化反应,同时下流区填料对废水进行过滤,废水通过折流板(3-8)后进入上流区(3-2),在上流区填料(3-9)中发生生化反应,同时上流区填料对废水进行过滤,下流区和上流区产生的污泥下沉到污泥区(3-3),通过污泥区底部的污泥排放阀(3-11)排放出去,生化滤池处理后的水通过生化滤池溢水堰(3-10)和生化滤池出水管达标排放;

  ⑤混凝沉淀池(1)产生的沉淀物、生化滤池(3)排出的污泥经浓缩、脱水后外运。

  说明书

  一种低浓度氨氮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浓度氨氮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低浓度的氨氮废水主要来源于生活废水、工业废水的尾水、畜牧业废水的尾水以及农业废水径流。

  目前,国内外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折点加氯法、鸟粪石结晶沉淀法、电化学氧化法、离子交换法、物理吸附法、气浮法和生物脱氨法等,这些工艺各有优劣。大部分处理方法对中高浓度的氨氮废水处理效果较好。适用于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的方法却不多,且对低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效果好的方法也会出现经济成本高、处理过程难控制等问题。

  因此,有必要针对低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研发一类绿色环保又操作简便的工艺技术和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低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浓度氨氮废水处理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浓度氨氮废水处理装置,包括调节池、混凝沉淀池、电解池和生化滤池,调节池、混凝沉淀池、电解池和生化滤池依次连通。

  所述的调节池包括调节池进水管和调节池出水管,用于调节废水的水质和水量。

  所述的混凝沉淀池包括搅拌混合区和沉淀区,搅拌混合区底部设有混凝沉淀池进水管,中上部设有药液添加系统,在搅拌混合区中部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沉淀区内设有挡板,该挡板与沉淀池的内壁形成作为废水进入沉淀区的废水流道,沉淀区的出口处设有混凝沉淀池三相分离器,沉淀区的出口上部设有混凝沉淀池溢水堰,混凝沉淀池溢水堰连接混凝沉淀池出水管,沉淀区底部设计成锥形结构,在沉淀区底部设置有沉淀物排放阀。

  所述的电解池设有电解池进水管和电解池出水管,电解池进水管连通混凝沉淀池出水管;所述的电解池为左右两室结构,分别为正极室和负极室,所述正极室和负极室的中下部连通,上部由隔板隔开,正极室和负极室分别设有正负两个电极板,正负两个电极板分别连接外部正负电源;正极室和负极室的上部为圆锥形结构,圆锥形结构的顶部都设有集气管;进一步的,用钌铱钛板或钌铱钛锡板或铱钽钛板或铱钽钛锡板为正极材料,用活性炭纤维板或钛网或铁板或不锈钢板为负极材料;所述的电解池内填充有三维电极颗粒,三维电极颗粒为斜发沸石或载铁斜发沸石或丝光沸石或载铁丝光沸石颗粒;所述的电解池的出口处设有电解池三相分离器,出口上部设有电解池溢水堰,电解池溢水堰连接电解池出水管;所述的电解池出水管连通生化滤池进水管。

  所述生化滤池中上部为圆柱形、下部为圆锥形结构,包括下流区、上流区和污泥区;所述下流区位于生化滤池的圆柱形结构的中部,为圆柱形结构,下流区上部设有生化滤池进水管和生化滤池布水管,下流区中部设有下流区填料,下流区下部设有下流区曝气管,所述下流区的底部设有折流板,所述的折流板的纵断面呈喇叭状;所述上流区位于下流区的外围和折流板的上部,上流区中部设有上流区填料,上流区下部设有上流区曝气管,上流区上部的出口处设有生化滤池溢水堰;生化滤池溢水堰连接生化滤池出水管。所述污泥区位于下流区和上流区的下部,污泥区的底部设有污泥排放阀。

  生化滤池的出水达标排放。

  采用上述低浓度氨氮废水处理装置进行废水处理的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①废水通过调节池进水管进入调节池,调节水质和水量。

  ②调节后的废水通过混凝沉淀池进水管进入混凝沉淀池,与来自药液添加系统的混凝剂混合,利用设置在搅拌区中部的搅拌装置进行搅拌;混凝反应后的废水进入沉淀区,沉淀区的混凝沉淀池三相分离器实现固液分离;固体物在重力的作用下下沉到沉淀区的下部,通过底部的沉淀物排放阀排出;废水通过混凝沉淀池溢水堰和混凝沉淀池出水管进入电解池进水管。

  ③来自混凝沉淀池的废水通过电解池进水管进入电解池,以斜发沸石或载铁斜发沸石或丝光沸石或载铁丝光沸石为粒子电极的三维电极颗粒强化三维电极系统的电解效率,废水中的污染物被电解,电解过程中正、负极产生的气体经过收集回用或排放;电解处理后的废水通过电解池出水管进入生化滤池进水管。

  ④废水通过生化滤池进水管和生化滤池布水管进入生化滤池的下流区,下流区曝气管产生的空气与废水在下流区填料中交汇发生生化反应,同时下流区填料对废水进行过滤,废水通过折流板后进入上流区,在上流区填料中发生生化反应,同时上流区填料对废水进行过滤,下流区和上流区产生的污泥下沉到污泥区,通过污泥区底部的污泥排放阀排放出去,生化滤池处理后的水通过生化滤池溢水堰和生化滤池出水管达标排放。

  ⑤混凝沉淀池产生的沉淀物和生化滤池排出的污泥经浓缩、脱水后外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因地制宜,基建投资少,维护方便,能耗较低,对废水具有比较好的处理效果,能够实现废水资源化,对废水进行综合利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