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污染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18-1-22 16:26:17

  申请日2016.11.14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IPC分类号C02F9/0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池以及防污染处理系统,属于建筑施工领域,污水处理池包括沉淀池、污水净化池、潜水泵以及污泥承载板。污泥承载板设置有用于盛放污泥的凹槽。污泥承载板安装在沉淀池内,且凹槽的槽口朝向沉淀池的池口。污泥承载板与沉淀池滑动连接,污泥承载板可从沉淀池的池口方向滑出沉淀池。潜水泵安装在沉淀池内,潜水泵的出水端连通污水净化池。防污染处理系统包括污水处理池。该污水处理池先将污水进行沉淀处理,污水中的水与污泥在沉淀池进行分层,水抽至污水净化池进行净化,可以直接排放或者再次回收利用;污泥直接从沉淀池内取出,便于对污泥进行加工,提高污泥的使用率,能源利用率最大化。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池、污水净化池、潜水泵以及污泥承载板,其中:

  所述污泥承载板设置有用于盛放污泥的凹槽,所述污泥承载板安装在所述沉淀池内,且所述凹槽的槽口朝向所述沉淀池的池口,所述污泥承载板与所述沉淀池滑动连接,所述污泥承载板可从所述沉淀池的池口方向滑出所述沉淀池;所述潜水泵的进水端连通所述沉淀池,所述潜水泵的出水端连通所述污水净化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承载板的侧面与所述沉淀池的内壁相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承载板为圆形板,所述凹槽位于所述污泥承载板的一板面上,所述沉淀池设置为圆筒形,所述污泥承载板插装在所述沉淀池内。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池还包括至少一个隔板,至少一个所述隔板位于所述凹槽内,且与所述污泥承载板连接,将所述凹槽分隔形成多个子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多个横向隔板以及多个纵向隔板,所述横向隔板与所述纵向隔板呈角度设置,每个所述横向隔板与所述纵向隔板于交叉处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承载板上设置有多个凸耳,用于与吊装设备的吊装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凸耳上设置有吊装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池还包括多个浮漂,每个所述凸耳上通过绳索连接有一个所述浮漂。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池还包括多根辅助支撑杆,多根所述辅助支撑杆平行设置,多根所述辅助支撑杆安装在所述沉淀池的池底,所述污泥承载板位于多根所述辅助支撑杆的上方,所述污泥承载板与所述沉淀池的池底之间形成储气仓;所述沉淀池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储气仓连通的多个通气孔,每个所述通气孔的高度高于所述沉淀池的水位。

  10.一种防污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污水处理池,还包括水渠,所述水渠的出水口处设置有格栅,所述水渠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沉淀池。

  说明书

  污水处理池以及防污染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池以及防污染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是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按污水来源分类,污水处理一般分为生产污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生产污水包括工业污水、农业污水以及医疗污水等,而生活污水就是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是指各种形式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复杂混合物,包括:①漂浮和悬浮的大小固体颗粒;②胶状和凝胶状扩散物;③纯溶液。

  按水污的质性来分,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污染物主要有:⑴未经处理而排放的工业废水;⑵未经处理而排放的生活污水;⑶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农田污水;⑷堆放在河边的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⑸水土流失;⑹矿山污水。

  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传统的污水处理过程中至少存在如下缺点:

  传统的污水处理过程中仅仅对污水进行了净化,污水的排放达到了一定的标准,而对于污水净化过程中的残留的例如污泥等物质未进行相应处理,大量堆积的污泥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池,以改善传统的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泥的处理效果差,污泥的利用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防污染处理系统,以改善传统的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泥的处理效果差,污泥的利用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池,包括沉淀池、污水净化池、潜水泵以及污泥承载板,其中:

  所述污泥承载板设置有用于盛放污泥的凹槽,所述污泥承载板安装在所述沉淀池内,且所述凹槽的槽口朝向所述沉淀池的池口,所述污泥承载板与所述沉淀池滑动连接,所述污泥承载板可从所述沉淀池的池口方向滑出所述沉淀池;所述潜水泵的进水端连通所述沉淀池,所述潜水泵的出水端连通所述污水净化池。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污泥承载板的侧面与所述沉淀池的内壁相贴合。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污泥承载板为圆形板,所述凹槽位于所述污泥承载板的一板面上,所述沉淀池设置为圆筒形,所述污泥承载板插装在所述沉淀池内。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污水处理池还包括至少一个隔板,至少一个所述隔板位于所述凹槽内,且与所述污泥承载板连接,将所述凹槽分隔形成多个子槽。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隔板包括多个横向隔板以及多个纵向隔板,所述横向隔板与所述纵向隔板呈角度设置,每个所述横向隔板与所述纵向隔板于交叉处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污泥承载板上设置有多个凸耳,用于与吊装设备的吊装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凸耳上设置有吊装孔。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污水处理池还包括多个浮漂,每个所述凸耳上通过绳索连接有一个所述浮漂。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污水处理池还包括多根辅助支撑杆,多根所述辅助支撑杆平行设置,多根所述辅助支撑杆安装在所述沉淀池的池底,所述污泥承载板位于多根所述辅助支撑杆的上方,所述污泥承载板与所述沉淀池的池底之间形成储气仓;所述沉淀池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储气仓连通的多个通气孔,每个所述通气孔的高度高于所述沉淀池的水位。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污染处理系统,包括所述的污水处理池,还包括水渠,所述水渠的出水口处设置有格栅,所述水渠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沉淀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池,其结构简单合理,便于制造加工,制造与使用的成本低,同时,该污水处理池先将污水进行沉淀处理,污水中的水与污泥在沉淀池进行分层,水抽至污水净化池进行净化,可以直接排放或者再次回收利用;污泥直接从沉淀池内取出,便于对污泥进行加工,提高污泥的使用率,能源利用率最大化。具体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池,包括有污水净化池、沉淀池、潜水泵、污泥承载板,潜水泵设置在污泥沉淀池内,污水先流向沉淀池,在沉淀池内污水进行沉淀、沉积,污水中的污泥处于下层,水处于上层,实现了水与污泥的分层;然后,将水利用潜水泵抽至污水净化池内,由污水净化池进行净化,净化后的污水达到排放标准后直接排放,或者,净化后的污水可以再次利用。污泥沉积在沉淀池内,沉淀池内安装有污泥承载板,污泥沉积在污泥承载板上,将沉淀池内的污水抽放完成后,沉积在污泥承载板上的污泥直接露在空气中,然后,将污泥承载板从沉淀池内取出,污泥与污泥承载板一起从沉淀池内取出,将污泥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污泥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且将污泥通过污泥承载板从沉淀池取出,污泥不易堆积在沉淀池的池底,污泥的取出方便,污泥的取出量大,能够获取的能源就更多,进而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污染处理系统,包括污水处理池,具有污水处理池的所有优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