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雨水处理装置

发布时间:2018-1-16 10:47:47

  申请日2016.10.21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IPC分类号B01D29/03; B01D29/5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置雨水处理装置,包括下井筒和上井筒,所述上井筒可拆合连接在下井筒上,下井筒的一侧面设置有进水口,在下井筒与进水口相对立的面设置有出水口,且进水口与出水口均和下井筒的空腔相互贯通;所述下井筒的空腔内还分别设置有横向的导流板和纵向的滤板,在滤板的端面上还贯穿有通孔;本前置雨水处理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根据本雨水处理装置的预埋深度,拆卸上井筒从而调节下井筒的高度,来满足实际雨水过滤的使用需求;其可增大雨水的流速,提高本装置对雨水的处理效率。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前置雨水处理装置,包括下井筒(1)和上井筒(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井筒(2)设置为收口状结构,在上井筒(2)的上端口密封有井盖(3),且上井筒(2)可拆合连接在下井筒(1)上;所述下井筒(1)的一侧面设置有进水口(4),在下井筒(1)与进水口(4)相对立的面设置有出水口(5),且进水口(4)与出水口(5)均和下井筒(1)的空腔相互贯通;所述下井筒(1)的空腔内还分别设置有横向的导流板(6)和纵向的滤板(7),导流板(6)和滤板(7)在下井筒(1)的空腔内呈对半设置,且导流板(6)均布在靠近进水口(4)的一侧;所述导流板(6)与滤板(7)的端面呈90度垂直设置,滤板(7)的边缘固定安装在下井筒(1)的内壁,且靠近出水口(5)的一侧,在滤板(7)的端面上还贯穿有通孔(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置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4)在下井筒(1)上的高度高于出水口(5)在下井筒(1)上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置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6)分为大小相同的多块均布在下井筒(1)的空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置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板(7)采用无固定形状多孔陶瓷滤料制成,且滤板(7)的上下两端与下井筒(1)的内壁之间留有缝隙。

  说明书

  一种前置雨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收集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前置雨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水环境严重失衡,城市雨洪灾害频繁发生。雨水作为自然水循环的主要形式,溶解氧接近饱和,钙含量低,总硬度小,经简单处理便可用于生活或工业。对雨水加以利用不仅可以缓解水资源紧缺还能够缓解城市内涝等社会问题,因此,作为三大非传统水源之一的雨水,越来越多的受到社会和相关部门的关注。然而,原本洁净的天然降雨由于受到道路、广场、屋面甚至空气浮沉的影响,使其富含大量杂质和污染物,致使前期水质较差。这样的水质不仅仅影响雨水收集储存,还提高了雨水后续处理的生产成本,因此,在改善雨水的水质和环境过程中,需要对雨水进行沉沙和隔油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性强,可有效提高雨水处理效率的前置雨水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前置雨水处理装置,包括下井筒和上井筒,所述上井筒设置为收口状结构,在上井筒的上端口密封有井盖,且上井筒可拆合连接在下井筒上;所述下井筒的一侧面设置有进水口,在下井筒与进水口相对立的面设置有出水口,且进水口与出水口均和下井筒的空腔相互贯通;所述下井筒的空腔内还分别设置有横向的导流板和纵向的滤板,导流板和滤板在下井筒的空腔内呈对半设置,且导流板均布在靠近进水口的一侧;所述导流板与滤板的端面呈90度垂直设置,滤板的边缘固定安装在下井筒的内壁,且靠近出水口的一侧,在滤板的端面上还贯穿有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水口在下井筒上的高度高于出水口在下井筒上的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流板分为大小相同的多块均布在下井筒的空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滤板采用无固定形状多孔陶瓷滤料制成,且滤板的上下两端与下井筒的内壁之间留有缝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前置雨水处理装置,通过设置的下井筒和上井筒,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根据本雨水处理装置的预埋深度,拆卸上井筒从而调节下井筒的高度,来满足实际雨水过滤的使用需求;另外,通过在靠近进水口的一侧设置有多块导流板,增加水流的紊流作用,同时采用无固定形状多孔陶瓷滤料制成的滤板可对大颗粒的沙石进一步过滤,再由出水口流出,从而增大雨水的流速,提高本装置对雨水的处理效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