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废水处理系统及曝气管路

发布时间:2018-1-14 19:27:03

  申请日2016.10.22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IPC分类号C02F3/30; C02F103/28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造纸废水的污水处理系统及曝气管路,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用于安装在池体内部的管体,管体连接有用于往管体上通气的气泵,管体上面设置多个有用于出气的出气管,每个出气管上面设置有仅供出气的单向组件,单向组件包括将出气管管口堵死的堵头,堵头上连接有用于驱动堵头固定在出气管管口的复位弹簧,堵头与出气管管口接触面上设置有密封层。在管体内部有压力的时候,气压会将堵头冲开一小部分的距离,气体能够不断冒出,一旦气泵出现故障时候,管体内气压降低,复位弹簧会驱动堵头往回位移,利用堵头上的密封层将出气管管口密封起来。这种结构能够根据气压情况自行调节出气管开闭,后续免维护程度高。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A/O生化池的曝气管路,包括用于安装在池体内部的管体(1),所述管体(1)连接有用于往管体(1)上通气的气泵,其特征是:所述管体(1)上面设置多个有用于出气的出气管(2),每个出气管(2)上面设置有仅供出气的单向组件,所述单向组件包括将出气管(2)管口堵死的堵头(3),所述堵头(3)上连接有用于驱动堵头(3)固定在出气管(2)管口的复位弹簧(32),所述堵头(3)与所述出气管(2)管口接触面上设置有密封层(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A/O生化池的曝气管路,其特征是:所述堵头(3)为圆台状,且所述出气管(2)的管口呈与堵头(3)形状一致的扩口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A/O生化池的曝气管路,其特征是:所述堵头(3)与出气管(2)均由铜制成,所述密封层(31)由橡胶制成,且通过胶水固定在堵头(3)外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A/O生化池的曝气管路,其特征是:所述出气管(2)一端通过螺纹与管体(1)实现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A/O生化池的曝气管路,其特征是:所述出气管(2)管口的外部设有用于使气流气泡化的扰流块(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A/O生化池的曝气管路,其特征是:所述扰流块(4)包括填充在出气管(2)管口的尼龙线团(41)、包裹在尼龙线团(41)外部的无纺布(4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A/O生化池的曝气管路,其特征是:所述出气管(2)管口螺纹配合有固定环(5),所述无纺布(42)夹持在固定环(5)与出气管(2)管口之间实现固定。

  8.一种用于造纸废水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供水流依次通过的格栅、过滤池、调节池、气浮处理池、A/0生化池、二次沉淀池,所述A/0生化池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曝气管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造纸废水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二次沉淀池与所述A/0生化池之间设有用于供二次沉淀池内将污泥回流至A/0生化池的污泥回流管(6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造纸废水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气浮处理池设置有用于排出气浮污泥的污泥排出管(62),所述污泥回流管(61)与污泥排出管(62)连通,污泥排出管(62)的排出口连接有污泥池。

  说明书

  用于造纸废水的污水处理系统及曝气管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造纸废水的污水处理系统及曝气管路。

  背景技术

  为了保护环境,防治污染是制浆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我国采用长纤维麻浆作为原料生产电器用纸制浆企业极少,过去主要用废水工艺黑液酸析沉淀,提取木质素预处理+接触氧化处理+絮凝沉淀法。设备选用落后,使废水处理站无法平稳运行,造成了污水处理有时会超标排放。

  现有公告号为CN20472774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造纸制浆黑液处理系统,其是利用A/O生化池对其进行有机物进行降解处理,然后对污泥进行多次沉淀,进而完成对水流的处理。在其说明书中有公开A/O法即厌氧(Anacrobrc)—好氧(Oxic)法,在生化池反应的过程中,需要对池内通入大量的空气提高内部水流含氧量。

  为了让生化池稳定通入空气,在池内会设置曝气管路,曝气管路与空气泵连接,往内部通入大量的空气。现在曝气管路上会开设有多个供气流通过的开口,从而释放气体,在生物处理过程中,一旦气泵出现故障,通气停止,外界的水流就会因为水压进入到曝气管路中,造成曝气管路内充满液体,容易对内壁造成腐蚀。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A/O生化池的曝气管路,通过单向组件能够让气压在减弱的时候自行将出气管密封,防止水流倒灌。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A/O生化池的曝气管路,包括用于安装在池体内部的管体,所述管体连接有用于往管体上通气的气泵,所述管体上面设置多个有用于出气的出气管,每个出气管上面设置有仅供出气的单向组件,所述单向组件包括将出气管管口堵死的堵头,所述堵头上连接有用于驱动堵头固定在出气管管口的复位弹簧,所述堵头与所述出气管管口接触面上设置有密封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出气管口上面设置单向组件,在管体内部有压力的时候,气压会将堵头冲开一小部分的距离,气体能够不断冒出,一旦气泵出现故障时候,管体内气压降低,复位弹簧会驱动堵头往回位移,利用堵头上的密封层将出气管管口密封起来,防止池体内的水流会因为水压进入到管体内部,从而腐蚀管壁。这种结构能够根据气压情况自行调节出气管开闭,后续免维护程度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堵头为圆台状,且所述出气管的管口呈与堵头形状一致的扩口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扩口状的结构能够大大增加堵头与出气管管口与堵头的接触面积,接触面积的增加能够增大扩口的密封性能,让堵头一旦抵触在出气管管口的时候,相互接触面之后不会出现泄漏的情况。而且贴合面积较大,贴合过程中较为的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堵头与出气管均由铜制成,所述密封层由橡胶制成,且通过胶水固定在堵头外壁。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铜制结构较为的稳定,如果其与水流接触的过程中,堵头与出气管不会出现锈蚀的情况,影响堵头的正常运转。同时橡胶制成的密封层具有一定弹性,使其在与堵头的接触过程中,一方面密封稳定,另一方面相互之间不会出现划伤的现象,而且橡胶制成的密封层在堵头上面粘合较为的稳定,整体不易出现泄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气管一端通过螺纹与管体实现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螺纹连接的出气管,能够通过转动,在管体上面做局部的轴向位移,这样一旦复位弹簧出现松弛的情况之后,可以通过转动管体使得堵头保持一个紧绷状态。这样也是能够通过转动管体调节堵头的夹持力度,提高出气管出气的最大气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气管管口的外部设有用于使气流气泡化的扰流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扰流块能够增加让其他再出气过程中产生形成较为丰富的气泡,大量的气泡能够让气流在上升过程中与水流充分的接触,使得空气内的氧气充分的溶解在水中,使得池内的氧化反应充分的进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扰流块包括填充在出气管管口的尼龙线团、包裹在尼龙线团外部的无纺布。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尼龙线团之间的间隙较大,气流在冲出的过程中经过尼龙线团内部尼龙线的切割能够分割成多股气流,然后再均匀的通过无纺布上面的间隙,将气流形成一个个较小的气泡。同时,尼龙线与无纺布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能够在池内不受到污水的腐蚀,长时间稳定使用,而且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气管管口螺纹配合有固定环,所述无纺布夹持在固定环与出气管管口之间实现固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环的结构将无纺布夹持固定住,同时也将尼龙线团包裹在里面,直接拧开固定环就能够将无纺布拆卸出来,拧紧之后就能够让无纺布保持固定,整个扰流块在安装、更换的时候也较为的方便。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造纸废水的污水处理系统,通过曝气管路上单向组件能够让曝气管路稳定单向出气,避免水流倒灌或者将出气管堵塞。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造纸废水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供水流依次通过的格栅、过滤池、调节池、气浮处理池、A/0生化池、二次沉淀池,所述A/0生化池安装有如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曝气管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气浮处理池与二次沉淀池能够将污水大量的粗纤维等残渣均沉淀起来,利用可以放置水流倒灌的曝气管路也能够在结构上面防止在出气停止的时候水流会进入到出气管的管口内,出现堵塞腐蚀管壁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二次沉淀池与所述A/0生化池之间设有用于供二次沉淀池内将污泥回流至A/0生化池的污泥回流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污泥回流管能够让在A/0生化池未能够充分反应完毕的污泥重新进入到A/0生化池进行降解,减少污泥量,提高污水的生物降解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浮处理池设置有用于排出气浮污泥的污泥排出管,所述污泥回流管与污泥排出管连通,污泥排出管的排出口连接有污泥池。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污泥池的结构能够起到一个对整个系统内残渣的进行回收,由于气浮处理池内会产生大量的污泥残渣,需要定期的进行清洗打捞,而有了污泥排出管与污泥池之后能够较为方便对污泥进行清理,延长了抽污泥等工序的频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池体内曝气管路出气稳定,管体能够长时间使用,水流不会倒灌;2、曝气管路出来的气体气泡化程度高,而且扰流块结构稳定,更换起来较易;3、整个处理系统运转中无机化降解程度高,污泥残留较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