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12.19
公开(公告)日2017.06.27
IPC分类号C02F9/0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绵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沉淀池、溢流池、格栅池、蓄水池及过滤消毒装置;所述蓄水池内填充有PP雨水模块并设置有排污井、反冲洗管和提升井,所述排污井的底部设置有连接至市政排污管的排污泵,所述提升井的底部设置有提升泵,所述提升泵的出水端经反冲洗控制阀连接至反冲洗管,所述提升泵的出水端还经回用控制阀连接至过滤消毒装置的进水端;所述过滤消毒装置的出水端与回用管连接,排污端与市政排污管连接。本实用新型工艺简单、安装方便、可维护性强。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海绵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沉淀池、溢流池、格栅池、蓄水池及过滤消毒装置;所述蓄水池内填充有PP雨水模块并设置有排污井、反冲洗管和提升井,所述排污井的底部设置有连接至市政排污管的排污泵,所述提升井的底部设置有提升泵,所述提升泵的出水端经反冲洗控制阀连接至反冲洗管,所述提升泵的出水端还经回用控制阀连接至过滤消毒装置的进水端;所述过滤消毒装置的出水端与回用管连接,排污端与市政排污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内含3级沉淀室,每一级沉淀室的正上方设置有排污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池的出水侧设置有溢流管和导流管,所述溢流管位于导流管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池内并排设置有两个格栅,包括一粗格栅和一细格栅,所述格栅池的顶部还对应设置有两个杂物抽取口。
说明书
海绵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净化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建筑雨污水处理系统,适合处理建筑物内生活污水及雨水。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建设必须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推倒重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用。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此外,海绵城市建设必须结合当地水资源情况、降雨规律、水环境保护与内涝防治要求等密切相关,因地制宜的建设,同时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稳定。水资源的匮乏和水污染的日益严重,废水的处理与重复利用成为一条既实现经济效益,又能实现社会效益的好方法。用处理后的废水代替新水,最大程度减少新水用量,缓解水资源的紧张状况,把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至最小程度。目前,建筑物中生活用水及雨水的处理技术均存在难以有效保证回用水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安装方便、可维护性强的海绵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海绵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沉淀池、溢流池、格栅池、蓄水池及过滤消毒装置;所述蓄水池内填充有PP雨水模块并设置有排污井、反冲洗管和提升井,所述排污井的底部设置有连接至市政排污管的排污泵,所述提升井的底部设置有提升泵,所述提升泵的出水端经反冲洗控制阀连接至反冲洗管,所述提升泵的出水端还经回用控制阀连接至过滤消毒装置的进水端;所述过滤消毒装置的出水端与回用管连接,排污端与市政排污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沉淀池内含3级沉淀室,每一级沉淀室的正上方设置有排污口。
进一步的,所述溢流池的出水侧设置有溢流管和导流管,所述溢流管位于导流管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格栅池内并排设置有两个格栅,包括一粗格栅和一细格栅,所述格栅池的顶部还对应设置有两个杂物抽取口。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沉淀池采用多级沉淀,沉淀充分;格栅池采用分级过滤,过滤效果佳;具有溢流装置,能够有效避免因水量太大,导致系统超过负荷无法进水;蓄水池具有排污、反冲洗功能,可维护性强;系统整体结构简单、绿色环保。